▲王中磊现场发布“H计划”(华谊兄弟供图)
而2018年,恰逢华谊兄弟24周年、王中磊48岁,华谊兄弟与创始人之一王中磊似乎也都处于“多事之秋”。
作为第一家登陆A股市场的民营影视公司,华谊兄弟开创了中国电影商业化的先河,是国内影视公司中无可否认的领军企业。
但近期,《手机2》被质疑、“高比例”质押、实控人“被跑路”、股价暴跌等一系列传闻,使得华谊兄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舆论风波,有媒体形容是华谊兄弟的“至暗时刻”。
此次,每日经济新闻《专访董事会》栏目记者走进华谊兄弟,就笼罩在华谊兄弟身上的舆论迷雾对王中磊进行了独家专访,王中磊不仅从战略层面,详细解读了华谊兄弟过去的得失、遗憾,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且未回避记者上述提问,坦诚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华谊兄弟市值一度达到800亿
当时卖一点我现在都可以退休
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我们看到,就媒体报道的“华谊兄弟忽然质押几乎全部股权,疯狂套现”的谣言,华谊兄弟发布了公告并已经启动法律程序,而王中军也表示将以自筹资金增持不低于1亿元公司股票。关于此次谣言对公司的伤害,王中磊有怎样的看法。
王中磊:
我跟王中军从2011年便开始质押,质押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不想套现
。股权质押是所有上市公司或者公司持有者的一种特别正常的融资,是合法合规的。
华谊兄弟市值一度达到了800亿,说句不好听的,
如果要套现,当时卖一点我现在都可以退休
。但为什么我们没有那样做,就是因为我们对自己事业有信心,我们欢迎所有的监督,但是不要把没影的、或者没依据的事,强加到我们身上,这是我的回应。
▲华谊兄弟的业务布局(华谊兄弟官网截图)
NBD:《手机2》的拍摄进展如何,“阴阳合同”、“偷税漏税”等传闻是否涉及华谊兄弟?
王中磊:其实我觉得这个时间回应这种根本没有方向性的问题不理智,我们每天在辛苦工作,如果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这种回应上是本末倒置,华谊兄弟还是会拿实际的工作来面对外界质疑。
就单独从电影来说,是在正常拍摄的状况
。无论是我还是王中军,包括整个华谊兄弟团队都是非常尊重国家管理、尊重法律法规,要不然也没有办法成为一个上市公司。
NBD:如今监管对整个行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于行业规范化您有什么看法。
王中磊:行业规范化特别重要,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行业不规范的现象浮出水面,包括前段时间的所谓发行成本不透明,然后退票风波、明星成本提高,这些问题都需要规范和解决,当这个产业越来越大的时候,没有规范的市场一定会出问题。
所以我特别拥护市场规范性,这个行业最容易出现比较有传播属性和八卦属性的新闻,这就更需要政府部门的规范和调查
。也不要一杆子把负担全部加到企业身上,让税收政策规范化全变成影视投资企业的事,若企业不堪重负产能会特别低,最终伤害的还是消费者。
引进《摔跤吧!爸爸》的成功是提振
《每日经济新闻
》
记者曾于2016年中旬与王中磊进行深度采访,彼时,王中磊刚刚从负责多年的影视娱乐板块,转变为全面负责公司一切经营和管理工作。
从聚焦“点”,到纵观“面”,王中磊将自己比喻为“串珠人”:“
从前我可能只需要做好一条珍珠项链当中最璀璨的那颗珍珠,但是我现在更多的是做一个串珠人,把这些珍珠串在一起的人。这些珍珠除了自己的珍珠,还有从外面收集的珍珠
。”
而此次专访距离上一次已两年,谈起自己“串珠人”的角色,王中磊说:“要把珠子用一条线串起来比较容易,但要做成一条更漂亮的项链,需要更多的设计。”
NBD:距离上次跟您的采访两年时间,您作为“串珠人”串起了哪些珍珠。
王中磊:
我们通过内部孵化、外部并购把内容体系建立强大。我个人也会去投资一些更年轻的公司,把他们扶持起来,看是否有机会放回我们上市公司,变成一颗更好的珍珠
。
作为经营者,要思考如何将产业链做得更好,是什么都做还是选择性得做,我现在想尽量将我们已经做了很久的板块串起来。
NBD:觉得自己“串珠人”的角色合格吗?
王中磊:
我觉得还没达到我特别希望的状态,没有特别顺畅,我是希望有一天能够打通“任督二脉”
。其实我们现在还有很多外部业务合作,包括阿里也看到我们在实景部分做了这么多年,想把他们的IP跟我们融合进来。这是我做“串珠人”CEO的小小心得,最终还需要时间来考证。
NBD:您与叶宁(注:叶宁为华谊兄弟副总裁、华谊兄弟电影总经理)的合作愉快吗,如何评价他的工作和团队。
王中磊:这两年我觉得在跟叶宁以及整个团队合作方面,“磨合期”已经基本度过,无论对华谊兄弟的企业理念,还是对电影的理念,团队都越来越融入。
▲王中磊发布“H计划”(华谊兄弟供图)
NBD:您觉得您与王中军对叶宁的工作压力大吗?
王中磊:应该不小。因为电影在华谊兄弟里面,其实是最大的一颗珍珠,如果没有电影,实景娱乐什么的都是伪命题。要让华谊兄弟整个全产业链更好运行,就更需要有生命力的电影内容来支撑,这对团队来说肯定有很大压力。
另外,上市公司要对公众负责,就一定要看盈利,所以对于叶宁来说,要拍好电影,还得赚钱,当然这也是团队必须要承受一个压力。
NBD:去年作品的成功让公司走出短期低迷,这在您的意料之中吗?
王中磊:华谊兄弟对内容的坚持一直没有改变。
去年,我们走了10个月试验期,上半年我们引进《摔跤吧!爸爸》,那一次成功对我们是很强的提振,并不是业绩的提振,而是对内容的坚持受到了市场认可的欣慰
。
前两、三年,华谊兄弟电影份额下滑过,但经过这么长时间,我发现我们坚持以内容创作为核心没有错,此次新一季“H计划”也表达我们坚持创作的态度。
▲《摔跤吧!爸爸》收获近13亿票房(CBO中国票房/图)
NBD:华谊兄弟今年成立24周年,这些年您觉得有哪些做的特别好的,又有哪些遗憾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王中磊:
做得好的地方,我觉得至少没缺席中国电影高速发展的这十几年
,中国电影经历了几轮洗礼,包括资本的洗礼、互联网的洗礼、更新换代的洗礼等等,而我们一直在坚持,没有迷失。需要总结的部分是,不能满足以前的成绩,要利用自己的经验和对行业的理解,内容方面应该更大胆一点,再年轻化一点。
我们是轻资产公司
但是现阶段我有“重”的权利
华谊兄弟的成长路径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从登陆A股市场以来,经历过资本热捧股价暴涨,也遭遇过疯狂质疑到股价暴跌,与此同时,华谊兄弟的每一步新的尝试也伴随着舆论的众说纷纭,相较于其余影视公司的相对“平静”,多年以来市场对华谊兄弟的争议从未停息。
此次专访,对于无论是主题乐园饱受质疑、还是高溢价捆绑明星,亦或是所谓靠减持手游公司支撑业绩,王中磊均没有回避。
NBD:华谊兄弟自上市以来话题不断,从上市之初的明星股东疯狂套现、到一度疯狂扩张受到质疑、以及高溢价捆绑明星工作室、业绩下滑等,可以说,华谊兄弟是在极大的压力下走下来的,您会关注这些对公司来讲可能会相对负面的报道吗?
王中磊:在最开始的时候我肯定也会关注,关注新闻舆论以及包括行业动态,但这两年做公司CEO,看得反而少一些了。
华谊兄弟做了很多的第一,是第一家民营电影上市公司,我们跟资本对接,做了更多的尝试。刚刚你提到一些细节的东西,包括明星、导演工作室,
其实每次都是华谊在做“第一次”,作为一家求变和改革的企业,第一个试错的一定是你,第一个接受到大众眼光的也是你。
作为华谊兄弟的管理者,
如果担心被过分关注,担心这些争议会不会让你很麻烦,那大可做一个特别中庸的公司,我们用自己的老本也可以吃几年
。我国的影视公司尤其是民营公司,现在都是属于创始人主持工作的阶段,而创始人是带着理想,从比较俗的角度说企业关乎他身家性命。
我是把华谊兄弟当成生命来做的,所以要有勇气去面对所有的挑战,包括争议
。
▲华谊兄弟的内容核心(华谊兄弟官网截图)
NBD:对于东阳美拉和东阳浩瀚,华谊兄弟是深度绑定明星的模式,这些年来这两家公司的发展也备受关注,能不能谈谈这两家公司的现状。
王中磊:美拉和浩瀚,这两家公司一个是以导演内容为主体,一个以演员为主体,其实无论是两家公司的估值、还是业绩要求,我们也都是试验性的。所有影视公司最重要的资源是创作者资源,
我们就一个目的,为了掌握更好的创意资源,才可以持续发展
。
NBD:大家还很关注,外界将对掌趣科技的投资认为是华谊兄弟“不务正业”,而掌趣科技也被媒体解读为华谊兄弟的“提款机”。
王中磊:
我们并不是金融类或者投资类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