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乡土
新乡土为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官方公众号,主要推送华中村治研究团队的原创作品,致力于介绍最前沿的三农问题,发布独具视角的三农政策解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普中国  ·  眼瞎了,羽毛球打的 ·  2 天前  
环球科学  ·  让两台机器人“共脑”合作:与OpenAI“分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乡土

郡县治,天下安,杨华教授又一部从大地中长出的作品——《大国县治》

新乡土  · 公众号  ·  · 2024-12-23 08:30

正文

郡县之治,天下安澜,又一部从大地中长出的作品——《大国县治》

县乡“责权利”不匹配为何发生?

好政策如何避免“一地鸡毛”?

如何避免“干部干、群众看”现象?

如何激励基层干部?

公务员、事业编在实践中有何具体区别?

基层干部如何实现晋升与流动?

近日,武汉大学“80后”博导杨华老师的新作《大国县治》全新上市,本书是继畅销书《 县乡中国》 后的又一县域治理的新作, 在前作《县乡中国》中作者集中讨论的是政策在县域制定、转化、落地的场景及其机理,而这本姊妹篇《大国县治》更多地则是呈现县域治理体制内部运行的实态,剖析其机制和逻辑。

这本书秉承作者一贯的写作风格, 基于作者扎实的田野调查和深厚的学养写成 ,书中没有引用任何学术著作和论文, 而是通过讲述作者在实际调研中大量引人深思的真实案例, 既有细致的经验描述和生动的故事叙述,又有理性的理论分析和机理阐释。现摘录书中贺雪峰教授所作序言,以飨读者。


《大国县治》序言


贺雪峰


县级治理的灵魂

1956年,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县级是中国十分重要的治理单位,县级政权是一级完备政权,具备很强的统筹能力。郡县治,天下安。如果能够调动县级治理的积极性,那全国地方治理就可以因地制宜,中央政策就可以有效落地,中国现代化建设就可以少走弯路。

截至2019年,中国大陆有2000多个县,不同地区情况不同,十分复杂,每一个县都有独特县情,每一项政策自上而下都要经由县级才能落地。政策落地效果如何,前提在于政策必须符合当地实际。中央政策只可能是一般性的对全国的要求,落地实施就需要县级政权因地制宜地进行细化和调整。唯其如此,国家政策才可以既保持全国统一性,又适合地区特殊性。


县级政权因地制宜实施政策有两个前提:一是县级政权有因地制宜的权力空间,二是县级政权不将因地制宜变成应付中央政策的借口。如果地方都找借口来应付国家政策,对地方有利的政策就积极执行,对地方不利的政策就不执行,那这样地方积极性是调动起来了,中央积极性就存在问题了,因为“政令不出中南海”了。

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政策目标下,经济发展状况成为上级考评县级政权最重要的指标,而且几乎是唯一指标。以GDP论英雄,只要经济发展上去了,地方治理就有很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权。因此出现了两个后果,一是地方经济具有很强活力,以GDP增长为核心的 锦标赛体制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二是地方治理中出现了很多乱象,不仅出现了比较普遍的官员贪污腐化、违法乱纪,而且出现了 地方主义 倾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不仅通过“八项规定”严肃了党纪政纪,而且通过“拍蝇打虎”,对阳奉阴违、腐化变质分子进行了持续打击。党风政风彻底好转,干群关系大幅度改善。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也改变了唯GDP论英雄的评价标准,开始有越来越多“一票否决”任务下到地方,扶贫、环保、安全生产、信访、党建这些过去相对边缘的工作任务也都变成了“一票否决”工作。

过去,只要地方政府取得了好的经济发展成绩,其他工作差一点不要紧。党的十八大以后,任何一项工作没有做好都可能被追责,地方因此会受到巨大压力。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时期,县级政权围绕经济发展调配各种资源,县级所属职能部门服务于县级经济发展的中心工作。这个时候,县级是有灵魂的,具有独立决策权,可以调整资源完成中心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后,发展经济仍然是地方最重要的工作,差异在于其他工作也变得重要、“一票否决化”。之前中央各个部委通过“条条”安排下来的工作,地方都有讨价还价的空间以及 变通执行的 可能,这就是比较典型的“政令不出中南海”,现在严肃党纪政纪,地方变通执行“条条”工作的风险越来越大,且中央部委也越来越倾向于将部门工作通过“两办”文件变成中心工作,到了地方,就有了越来越多自上而下的中心工作,所有这些工作都是“一票否决”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