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昊
著有《大国诸城》
致力于国家与城市战略
公众号
ID
:
Luotianhao99
(罗天昊国与城)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是一代又一代人用热血与汗水铸就。乘凉的后人,不可忘记那些默默栽树的人。
深沉厚重,国之大器。
一个有责任感和历史感的国家,不能亏欠耕耘者。
简言之,农村有两大遗民,老赤脚医生和老民办教师,被社会所忽视,未来可适度弥补。
(一)老年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悬壶济世。
赤脚医生是中国
60
年代开始出现的现象。当时中国实行全民医疗。广农村医疗人才奇缺。在此情况下,一大批接受简单医疗训练或者中医世家出身的农村人,或者是下乡的知识青年,出任医生角色。
上海川沙县(今属浦东)江镇公社赤脚医生王桂珍与湖北长阳赤脚医生覃祥官,是中国最著名的赤脚医生,几度受到当时国家最高领袖的接见。他们的故事曾广泛流传。赤脚医生成为农村贫穷时代的产物。一直到八十年代末期,几乎所有的生产大队(后来的行政村)都拥有赤脚医生。
这些没有编制,没有正规学历的赤脚医生,成为中国数亿农村人口的守护神。从他们的手上,接生了无数的新生命,治好了无数人的头痛脑热,也成为无数人的救命恩人。
赤脚医生的服务态度也非常到位。纵使刮风下雨,也要风雨兼程。纵使山路艰险,也要跋山涉水。
赤脚医生的报酬并不高。基本都是收回成本钱。碰到特别困难的,也只能免费,还要倒贴药费。赤脚医生,顾名思义,他们没有固定的工资,一边行医,一边还要赤着脚种田,在炎热与繁忙中挥洒汗水。
在贫穷落后的年代,赤脚医生成为亿万穷苦民众的守护者。
至八十年代末期,人民公社的瓦解,使赤脚医生失去了舞台,逐步走向消亡。
2004
年,国家规定只有经过注册才能行医,更阻断了民间医生独自行医的资格。赤脚医生的历史正式终结。
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三甲医院遍布全国,医生也一般具备现代医学院的学历。但是,高昂的医疗费用,成为平民阶层肩上的大山,互相猜忌的医患关系,也成为一把伤害医患两方的利刃。平民大众更加怀念赤脚医生的时代。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理想国与人间国,还有多少缺憾?
部分领域改革的缺位,导致精英阶层得益过大,平民阶层的利益被漠视,富豪和将相,明星和文艺精英重新鼓噪成传奇,而无数耕耘者被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中。
悬壶济世者,谁来济他们?
多数赤脚医生,因为是
农村户口
,养老,医疗等,都与一般农民无异,而农民又是中国最弱势的群体。不少曾解救民众性命,保护民众健康的赤脚医生,到年老的时候,不曾得到阳光雨露。
笔者少年时,当时一位姓叶的赤脚医生行走乡间,普惠众生。即至春节回乡,惊闻叶老先生已过世,更令人不安的是,叶老先生生前身患哮踹、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因为没有公费医疗,农村合作医疗只报销部分,大部分费用还是家人支付。曾拯救无数人生命,守护无数人健康的一代赤脚医生,
悬壶济世数十年,生命的最后时光,还要独面病痛,独担重负。
国有缺憾,急需弥补。
获得编制的非农户籍赤脚医生以及新一代农村合作医疗人员,暂不在研究范围之内。
此处只就全国范围,针对
没有编制的、农村户籍的、已经不干的老赤脚医生
提出统一的政策建议:
(
1
)
行医超过
20
年的
农村户籍的体制外老赤脚医生
,比照公立医院编制内医生领取退休金。不足
20
年的国家一次性按照服务年限给予补贴。补贴额度参照当地经济状况。
(
2
)
超过
60
岁的农村户籍赤脚医生,国家统一纳入公费医疗体系。大病全报。
特别强调的是,赤脚医生问题国家已有相关政策,各地已经出台各种相关措施,
部分非农户籍的赤脚医生已经纳入基层医疗系统,
以上建议,标准可能超越国家当下政策,有难度更显未来改革力度。
(二)
没编制的
老年民办教师
教书育人,功泽后世。
民办老师同样是贫穷时代的产物。
民办老师的历史比赤脚医生还悠久,几乎与共和国同步,而且今天,很多偏远和落后的农村地区,仍广泛存在民办教师。
在贫穷的岁月中,无数民办教师,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栉风沐雨,抛洒了青春和心血。为国家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
至
2018
年,仅从人数而言,中国已成全球第一高等教育大国。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数接近
3000
万,每年进入大学的人数超过
600
万,此外,中国的中学生在校生接近
7000
万,小学在校生接近
1
亿。幼儿园在校生超过
4000
万。
无数的国家栋梁之才,都曾受教于民办老师。
纵使今日中国初步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亦遗留无数的老民办教师。
民办老师的两大历史之痛,一为编制,一为待遇。
在解决编制方面,国家曾一次性按照服务年限,将部分民办老师纳入公办老师体系内。在笔者家乡,连续执教
30
年的民办教师,曾给予转正。
还存在无数执教十年二十年,直到退休仍无法转正的老师,他们的未来怎么办,谁可见证他们的青春与贡献?
二是待遇问题。民办老师工资之低,是一个公认的问题,但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后顾之忧,才是他们最大的忧患。不少民办老师因为热爱教育,在青年时代同龄人外出打工的热潮中仍坚守岗位,他们在职的时候收入低于同龄人,离职之后,退休金问题也上不能上下不能下,成为最大的问题。
已经转正的民办教师以及新一代青年民办教师,暂不在研究范围
,当下只针对
60
岁以上、没有编制的、农村户籍的、已经不干的老民办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