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条“河”,它是中国古代真正的交通大动脉;
它很古老,足足修了2000多年;
它很长,在世界运河中排第一;
它北起北京,流经天津,穿越海河,向南途经沧州,在临清分支,擦过山东丘陵,至济宁,巧过黄淮,入淮安,下扬州,跨长江,转江南,绕苏州,直抵钱塘江畔的杭州。
这就是中国大运河。
这条跨越千年,贯通南北的“超级大工程”,到今天还依旧陪伴着我们——
听着运河之水在四季轮回中,潺潺流淌的清脆之声;看到在日出或夕阳下,运河中的千艘货船正来来往往;或是某个矗立百年的古迹城楼的砖瓦,就曾在这条运河上走过数月……
大运河,从千百年前流淌而来,是真正“活着”的文化遗产。
-01-
一河通南北
世界上有500多条运河,分布在50多个国家,这些人类改造自然的工程滋养了3000多座运河城市和上万座运河村镇。
从世界上历程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京杭大运河,到连通亚非欧三大洲的苏伊士运河,从“世界桥梁”巴拿马运河到工业“黄金水道”曼彻斯特运河……对于一个大国来说,超级交通工程往往会对国家地理结构和经济结构起到重要的重塑作用。
中国大运河,自公元前486年开凿,纵贯中华大地南北的宏大交通工程历经了从春秋战国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诸多历史时期,总修建里程约3200千米,是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工程”,被《国际运河古迹名录》列入作为世界上“具有重大科技价值的运河”,是世界运河史上的里程碑。
大运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向连通,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
通过浙东运河、广通渠等分支运河及一系列的港口和陆地道路形成一个网络,与其他几条大河和陆地干道共同在中国东部形成了一个类似“彐”形(或者“手掌”状)的交通系统,巧妙地将华北、华东、华中乃至东北、华南、西北、西南地区连成一体,是世界水利水运工程史上的伟大创造。
在千年的尺度上,大运河作为沟通中国南北方七大地理单元的枢纽干线及经济主轴,其战略和经济价值一直延续至今。
中国大运河,作为人类历史上超大规模水利水运工程的杰作,以其世所罕见的时间与空间跨度,证明了人类的智慧、决心与勇气、是在农业文明技术体系之下难以想象的人类非凡创造力的杰出例证。
对于一条交通线路来说,最引人瞩目的焦点往往不是线路本身,而是它所串联的一座座城市——
北京、天津、沧州、德州、济宁、淮安、扬州、镇江、苏州、杭州、宁波、开封……这些城市各具特点,像一颗颗明珠,被大运河串成了一条“闪亮的项链”。
把城市串联起来的中国大运河,也展现了自古以来的大一统思想与观念,并作为庞大农业国家的生命线,对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大运河通过对沿线风俗传统、生活方式的塑造,与运河沿线广大地区的人民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关联,这又何尝不是滋养着中华儿女的“母亲河”呢?
02
天津“沽”,沧州“弯”,扬州“邗”
608年,隋炀帝修建永济渠,沟通多个水系,于北京东南交汇入海,唐代典籍称此处为“三会海口”;宋代以后,“三岔河口”渐渐成为此地的称呼。南运河、北运河和海河在这里交汇,使天津成为北方水陆运输码头,天津的格局也由此而生。
除了南运河、北运河与海河交汇的三岔河口,天津还形成了五河汇聚的布局——南运河、北运河、大清河、子牙河及永定河在三岔口汇入海河,流向渤海。
沿水而生的“沽”,“沽”是天津的一条古河名,东沽河即今潮白河、蓟运河等,西沽河即今北运河、海河。沽河两岸的居住地名称多带有“沽”字,如三岔沽、大直沽、塘沽、汉沽等,因而天津旧时也有津沽、七十二沽、沽上等别称。
大运河催生了沿线一连串运河城镇,沧州也是由此而来。
明代以前,今天沧州市区所在为长芦镇。大运河开通后,长芦的盐运、漕运和商贸活动更加活跃,沧州州治移至长芦,可以说运河影响了沧州城的选址和发展。
沧州范围内的运河全长约 216 千米,是京杭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市内河道长度约占全长的 1/8,不仅长度傲人,连弯都是最多的,这个约 216 千米的河道中竟有 230 多个弯!
为什么沧州段运河拐这么多弯?
因为南运河的海拔落差达20多米,历代整修运河时设计了众多弯道,通过延长运河里程的方式,来降低落差与水平距离之比,从而保障通航顺畅,这种设计被称为“三弯抵一闸”。
随着运河一路南下,越过淮河,水流开始变得轻柔婉转,原来是到扬州了。
扬州有一个曾用名“邗”想必知道的人不多,那是因为邗沟是大运河水系中最早开凿的河段,此后两千多年间,这段运河都是沟通南北的黄金水道。
扬州位于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点,这样独一无二的交通位置使它成为江南漕运和淮南盐运中心,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并逐渐发展为全国最繁华的大城市。
扬州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盛,是不折不扣的“运河第一城”。
来扬州,必游玩的瘦西湖,当初水源与大运河相通,可能今日之水还藏着那些年的大运河记忆;而三湾地区作为扬州古城和长江之间的重要水工遗址,由张锦秋院士设计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坐落于此,2021年起对外开放。博物馆的大运塔和古代的文峰塔(文峰寺)、天中塔(高旻寺)形成“三塔映三湾”的景观。
除了这些城市,还有更多的城镇因运河通而兴盛,因运河废而衰落。在这些地方,你都能找到运河留下的印迹,即使它并不显眼,甚至十分隐蔽,却每一寸都刻着大运河的文化与历史印记。
大运河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悠久辉煌的中华文明,并成为一颗耀眼的明珠。
2014年,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此,世界文化遗产中,有了中国大型交通工程的身影。申遗的实质是保护,作为一条我们身边的“活古董”运河,越了解,越能让它焕发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生机!
今天我们推出了这本帝都绘工作室创作,由中国国家地理·图书推出的新书——《大运河》
3200千米的黄金水道连接南北,读懂大运河才能读懂中国。
这是一本边阅读、边发现、边理解、边体验的形式,讲述中国大运河的科普书。
因为大运河从来都不仅仅是一条交通线路,更是无数普通人生活的舞台——
江浙一带的刺绣匠人们织造的丝织品通过运河运输售卖;临清砖窑烧制的砖块沿运河运往京城;万千学子每年乘船北上,进京赶考;更有无数名人像李白、苏轼、刘禹锡等人在出游和任职时都曾假道大运河,“驴友”徐霞客更是大运河的“常旅会员”……
这些形形色色的依托于大运河的人与物,让大运河不再只是冰冷的工程,而是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与回忆的“活着”的文化遗产。
但这些故事还远远不过瘾,让我们一起“玩转”大运河!
03
在2米的游戏地图上,“玩转”大运河!
一条大运河,就是一部中国人的生活百科。
这本书以“探索大运河”为思路,结合多元信息,构建大运河的知识图解。每一页都以信息可视化的形式呈现,脑洞全开,解锁大运河的N种价值。
《大运河》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大运河完全指南和大运河百景图,建议这两个部分同时阅读。
第一部分以图解的形式,堪称“大运河完全指南”,说明中每页的标题起到了提纲和目录的作用,方便读者快速检索每一页的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则是一张由真实地图经过变形处理而成的“大运河百景图”,它不仅是一张漂亮的画,还有许多不同时代的河道、人物、船只和建筑的故事穿插其中,这个近2米的百景图居然有这么——————长!
重点来了:一本读信息,一图找故事,涂出你的大运河!
在每章的结尾,会提示你打开大运河百景图,根据书上的线索,看着大运河上的旅客来来往往,他们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呢?
读到第三章的时候,出现了不少我们熟悉的名人,想要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就得拿出咱们的“大运河百景图”啦。
这里有“恋爱脑”杜十娘,为了懦弱贪财的李甲怒沉百宝箱,落了个投江自尽的下场,美人何故如此,令世人唏嘘不已;
又见乾隆皇帝从北京出发,一路南下,从宿迁进入了大运河渡过黄河检阅河务,一路上吃吃喝喝,听曲儿消遣,钟爱的苏州狮子林成了每次南下的“必打卡景点”;
路过大运河的苏东坡就没那么开心了,当时的他被贬官到杭州,却依旧心怀天下,与民同乐,常州赈灾,每每走访视察都会写诗记录下来,然而却被政敌暗中跟踪,曲解诗作抹黑苏轼,导致苏轼在湖州被抓,影响了他的一生……
从北京到杭州,身临其境感受到的2500年运河的文化精华与人们生活的喜怒哀乐,都尽数藏在这幅近2米长的百景图中,同时它还是一个游戏棋盘,父母可以带着小朋友一起涂画,一边看故事一边玩游戏,这两个部分的知识含量都很高哟,但彼此又不会重叠,只有全部看完、玩完之后才能感受到更真、更鲜活的大运河。
希望你通过阅读能整体地了解大运河,获得关于大运河是什么、如何开凿、如何使用、如何保护的相关知识,发现大运河沿线丰富的生活场景与人文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