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拓扑社
拓扑社是IT桔子旗下专注企业级服务的垂直媒体,关注和报导To B市场的新产品、新趋势、新观点,传递企业服务价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独角兽智库  ·  大摩:大幅下调2025年GB200出货量 ·  2 天前  
游资研报  ·  DeepSeek的一些解读和思考:产业链的价 ... ·  3 天前  
游资研报  ·  DeepSeek的一些解读和思考:产业链的价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拓扑社

从二维码支付到新零售起飞,掌贝的这五年

拓扑社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5-25 19:07

正文

掌贝 创始人  宿凯

文丨拓扑社  记者  海洋


项目名称: 掌贝

主营业务: 线下店铺智能营销和大数据平台

上轮融资情况: 2016年8月完成3亿人民币B轮融资,金沙江创投,雄厚资本、味千中国联合投资

下轮融资意向: 暂不明确

项目关键词: 智慧店铺;线下流量;近10万使用商户


所谓“新零售”,新就新在场景和驱动力。线上线下的界限变得模糊,场景的边界越来越不可感知,而相应地,驱动新零售发展的要素则是数据,在线上线下场景间自由流通、不断沉淀的结构化的数据。

十分显然,前五年时间内,二维码支付、智能POS机、商用WiFi、Beacon等基于线下消费场景的技术在不断铺开,基础设施完善一定程度后,才能产生新零售的质变。那么在新零售时代之前,这个市场发生了哪些技术的量变,新零售又将展现怎样的数据之美?掌贝是一家见证了二维码支付和零售信息化从星火到燎原的公司,从它的发展历程上,我们且窥探一二。

二维码之兴:有通道、有载体才有交易闭环

如果去追溯新零售的前世今生,应当是从二维码支付开始。如果说零售的新旧之争在于消费场景和数据价值,那么新零售的萌芽,便应随着新支付体系的出现而出现,而基于互联网的新支付体系,必须完全脱离银行卡的技术垄断和数据体系,最好的例子就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两家在线下大规模推广的时候,都做了同一件事,那就是推广自己的二维码。

时间回到2012年底,微信的新增用户数据正一路走高时,掌贝的创始人&CEO、连续创业者宿凯和微信产品总监曾鸣聊到了支付的话题。二人都十分认同以二维码作为载体、抛弃实体卡片的方式,微信如火如荼地推广了一年二维码支付以后,支付宝转过身来,跟进微信的步伐也进入了线下,一时间二维码支付在一二线城市成为主流支付方式。

这和掌贝有什么关系? “支付是双向的事。” 宿凯说, “微信和支付宝连接的是C端用户、做的是支付清算,但是商户端是需要软硬件支持的,掌贝从那时开始为商户提供基于二维码支付的软硬件,可以说我们是最早深耕这个行业的人。现在还有很多人在提智能POS的概念,我们开始实践这个概念是在五年前。”

跟着大公司做生态,是一件看上去很美的事。移动支付是好东西不假,但商户开通移动支付却并没有明确的动机,更不会为此付费。因此,掌贝的探索之路从智能 POS,到聚合支付,再到店铺SaaS,一路走来,宿凯认为,掌贝能够成功活下来、并且做到近10万商户的原因,就是离商户的真实需求越来越近。 “消费者和商家之间会发生很多关系,比如支付的关系、卡券的关系、排队的关系、开发票的关系等等,商家和消费平台级公司比如新美大也有团购的关系、外卖的关系等等,那么能不能有一个地方,让商家可以把所有的关系都放在上面去解决?掌贝就要做这样一个地方。” 宿凯说。

因此,掌贝在几年前就一直在走SaaS最正统的”从工具到数据“路线,而掌贝的功能,最终是为了积累数据、给AI的应用创造条件。在关键词的选择上,效率和智慧摆在宿凯的面前,宿凯最终选择了”智慧“。

掌贝的老客营销界面

具有智慧的店铺,要用好线下流量

”我们有个比较夸张的提法:中国会出现线下的新流量BAT。“宿凯提出了与线上流量相对的一个概念,线下流量。” 线下流量和线上流量有很大不同。线下流量的入口是多维度的,支付也是,促销也是;而且隔离感非常强,比如我支付了但没用过卡券,那么这中间就是隔离的;第三线下流量是线性的,反映了消费者和商家的实时关系;此外线下流量的数据量非常庞大、惊人,线下流量的商业价值也非常高,因为每一次交互背后都是交易。 “宿凯说。

因此,宿凯表示,掌贝产品设计理念的核心,就是帮助商家通过支付、营销、卡券、微信公众号、支付宝服务窗甚至短信的界面让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形成电子化的交易窗口,有了交易窗口以后,才有庞大的流量,才能形成改变。 ”哪一家公司能把线下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连接逻辑全面地构建塑造,哪家公司就可能成为未来线下流量的控制者,也就是我们说的线下的新流量BAT。“

这个提法或许解释了为什么新零售能飞上风口,也可以说新流量 BAT是掌贝的野心。那么,掌贝的野心在功能上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宿凯以两个场景来举例,基本可以概括掌贝的 ”从工具到数据,最后到流量“。

第一个场景是处理餐饮商家和外卖平台的关系。 对于餐饮商家来说,他们需要接入三个以上的外卖平台,要多次录入菜品,而且不同时段的菜品清单和价格都不一样,在输入、管理、统计对账的时候都非常痛苦。掌贝的做法是把数据库放在掌贝这端,由掌贝自动同步给其他平台,并对菜品的数据进行统计,最后还会给出商家一些促销、运营、价格等方面的建议,比如根据毛利最高的产品来设计提升营业额的方案。

第二个场景是千人千面地做营销。 一次营销活动要如何设计才有最大的投入产出比?设计好营销活动以后,要怎样给不同的消费者派发最合适的促销卡券?宿凯说,这涉及到掌贝对消费者数据库的构建,一次消费过程中,掌贝会给消费者打上 280多个标签,以微信号作为用户ID,可以判断出很多信息。根据这些消费信息,掌贝系统能够自动建模来创建营销方案,并经过人工审核后发布出来,当消费者进行消费时,掌贝可以将适合该消费者的卡券和小票一起提供出来,从而实现千人千面。 ”关键是要做商家自己的顾客大数据系统。“ 宿凯表示。

掌贝的顾客数据界面


喜闻乐见:过度竞争、资本寒冬和巨头

宿凯很少慌,上一次有点慌还是在智能 POS的阶段,当时的市场正值资本火热,O2O如日中天,但当同行们开始大规模铺量时,宿凯的心反倒放了下来。 ”铺量不是问题,留存才是大问题。“ 当掌贝在全力攻坚软件的时候,同行们逐渐沉寂。

盲目扩张、过度竞争让同行们不断倒掉,资本寒冬又过滤一部分没有自我生存能力的参与者,到现在,这个市场的格局已经初步定型,面对其他追风口的同行,宿凯表现得非常淡定: ”支付口、卡券口、产品库我们都要拿在手里,这几个口都具有排他性。所以资本寒冬对我们反倒是好事。“

资本寒冬过去以后就是巨头的收割期,面对 BAT新美大们,宿凯表示掌贝和线上的流量巨头们属于分工合作的关系: ”他们线下的落地要靠掌贝这样的公司,通过我们去改变C端的格局。“ 而掌贝目前仍然在深耕功能和数据,在 5月16日,掌贝将产品进行了战略升级发布,分为门店应用、顾客数据、老客营销和新客营销几个模块,技术上也正式从SaaS和数据延伸到算法和机器学习。 ”我们要做得更深,有了深度有了数据才能当得起智慧二字,才能真正成为中国商业的大脑。“ 未来一年内,除去在产品上发力之外,掌贝还会继续抓渠道下沉和付费转化。


— END —


>>点击图片报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