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一键预约理财师
【牛人牛势】初三(2月14日)登录微诺亚,幻方陆政哲、清和泉吴俊峰、歌斐宁冬莉、大朴姚永华、景林蒋彤与您共话标准化股票牛年牛势,敬请期待!点击文章阅读原文,预约您的专属理财顾问。
(陆政哲 幻方量化董事总经理、CEO)
过去几年A股市场发展最快的就是量化投资,特别是伴随着投资工具的丰富、投资理念的先进、以及科技技术的进步,量化投资从过去的非主流,变成了A股市场重要的参与者。那么量化投资捕捉的短期波动是否具有科学性,他们的超额收益来源又是什么?我们今天访谈了国内顶尖量化投资机构,幻方量化的CEO陆政哲。幻方量化是国内领先的对冲基金,前不久刚刚斩获三年期金牛奖,并且被认为是量化私募行业的“四大天王”之一。
陆政哲认为,中国市场由于投资者结构的因素,是量化投资的“沃土”,超额收益远超海外成熟市场。投资者行为模式是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模型进行捕捉。幻方是国内在算力投入最大的私募基金,通过强大的算力,成熟的网络模型,构建幻方在策略开发和交易执行上的竞争优势。
(宁冬莉 歌斐权益投资部投资业务合伙人)
目前的环境依然有挑战,从外围因素来看,全球的疫情还在快速爆发,没有明显缓解;从估值来讲,A股市场很多行业已经不便宜,但我们认为,从中长期来看,A股依然有较大的配置价值。
首先,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来看,A股在中国居民财富配置中的占比仍然不到7%,很多资产依然沉淀在地产以及固收类理财产品中,这种配置比例在长期来看是不合理的。
借鉴美国的经验,经历过多轮周期的历练后,股票资产在美国整个居民财富的配置比例是超过30%的。相信A股在长期的居民财富再分配下,未来的权重会越来越高。
其次,刚兑的打破以及无风险收益率下行凸显A股的性价比。过去3年,市场上仍有大量被认为是无风险收益的理财产品,A股资产的收益率虽然不低,持有一年的平均到期收益率有10%以上,但是如果考虑到波动率,A股的配置价值在过去其实是不明显的,很多投资人会选择买信托或者银行理财产品。
但是自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随着无风险收益率持续下行以及信托刚兑的打破,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开始意识到,权益类资产,才可能是未来提升收益率的最佳途径,也愿意为此承担更大的风险。
最后,从经济基本面来看,国内疫情目前已得到有效控制,二季度经济的恢复力度很快,已达到2019年正常的水平,在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下, 接下来三四季度整个经济的恢复力度预计还是比较快的。
从估值上看,在结构性上虽然部分板块估值偏高,但银行、上游周期这些行业估值还是有较大折价,A股整体的估值依然处于合理偏低的水平。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中国是全球极有竞争力的大经济体,有全球极大的统一消费市场,健全的供应链体系以及极强的执行力。在国内居民和外资长期战略增配的逻辑下,中国资产的风险溢价会持续,A股中长期依然是机会大于风险,高净值客户需要提高A股资产的配置权重。
(吴俊峰 清和泉资本投资总监、高级合伙人)
长期来看,趋势性的风格转换是需要严谨的经济背景,当前环境是不具备的,我们去做长期的投资安排,一定是寻找高景气度的行业,而不是去萎缩的行业中寻找反弹或者阶段性的机会。
短期来看,下半年基本面修复是确定性事件,一些与经济周期相关的传统行业叠加估值合理或者偏低,可能会有所表现,我们将之定义为风格收敛而不是风格转换。比如2015年大公司、小公司不管什么行业全面上涨叫风格收敛,因为分辨不出哪些涨的多哪些涨的少,又比如2018年普跌也叫风格收敛。而其他时间都是分化的,价值占优或成长占优。
有了长期和短期的定调做投资就可以抛开风格因素,在高景气度的行业或者是优质企业去投资。具体哪些是景气的、确定的?从一些业绩预告可知,比如说医药行业肯定是很景气的、消费品中尤其是必选消费品也很景气,或者一些科技周期、能源周期相关的,都能够寻找到符合我们标准的股票。就像芒格说的,在有鱼的地方钓鱼。
总的来说我们对下半年市场是偏乐观的,风格可能会有所收敛,传统类行业下半年受益于基本面回升可能会有所表现,但基于中国经济转型的趋势我们看不到风格的逆转,我们仍然会坚持中长线的眼光去投资。
具体的投资方向来看:
第一,消费板块。上半年更确定的是必选消费品,而下半年可选消费弹性会更大一些,包括汽车、家电、聚会餐饮、教育等,这类行业上半年受损严重,下半年如果疫情没有出现再次恶化,应该会有所恢复。
第二,医药板块。上半年表现好的主要是生物医药,包括疫苗、试剂盒,而下半年我们认为CRO、创新药公司会相对强势一些。
第三,科技板块。上半年科技这块整体都不错,只有消费电子受疫情影响比较低迷,我们觉得下半年消费电子有所恢复。很多龙头公司比如说苹果、华为新品发布基本都在三四季度,所以整个产业链下半年基本面会更好一些。
(姚永华 大朴资产研究副总监)
首先看一下我们对2021年CPI的判断,整体上全年大概在1.5%,也就是说,2021年通胀压力是不大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2020年和2008年相比,我们的放水相对是比较节制的,当时为了应对海外次贷危机,我们搞了一个4万亿,流动性也是大幅释放,所以2009年市场很猛,后来2011年收缩,2011年市场是大熊市。 但这一次放水相对来讲比较节制,当时武汉封城之后流动性大幅释放,到了5月26号疫情控制住以后,央行就开始收了,10年期国债利率从最低的2.4%上升到了最近的3.2%附近。
实际上这一次我们的流动性释放得是比较节制的,收的比较早。 当然是与我们的疫情控制比较好有关,所以没有“大放”,那“大收”的必要性也不是特别大了。
第三个方面,海外发达国家的疫情2021年才能真正控制住,发展中国家要2022年控制住,这一轮的经济如果要恢复到疫情之前,应该要3~5年时间。 同时因为海外的流动性释放了很多,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从2015年底的4万亿美金到现在7万多亿美金,是很难以大幅回收的。 包括我们研究了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美联储和欧央行收了一下以后经济很快又开始下滑,又在搞QE,所以我们判断2021年海外的流动性不太会大幅回收; 即使美国的通胀会有一定的扰动,但应该也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扰动,因为经济大概率是承受不起流动性大幅回收的。 如果海外的流动性不大幅回收,中国就没有必要去收得很紧,之前我们放的也不多,相对比较节制;尤其是在现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收得很紧。
这是我们对2021年流动性的一个判断,如果美国发生通胀,通胀的压力可能会有扰动,但整体上应该是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当然会比2020年稍微紧一点。
由于公众平台推送规则的改变,如果您希望经常看到我们的文章并在推送的第一时间出现您的订阅表内,欢迎您在“诺亚精选”公众号首页设为星标
小福利:每篇文章发布24小时内,评论点赞数第一名的读者将会获得由诺亚精选寄出的精美礼品一份。请在后台联系小编索取,欢迎积极留言哦。
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