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种表象性的东西并不能让我们窥视到谷歌真正的组织品德。如果有人只是将目光停留在这一层面,认为谷歌的成功仅仅是为其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办公环境,从而吸引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并试图通过效仿这一行径而取得成功时,等待他的必然是失败。
不同于传统的大众印象,让谷歌实现突破性成长,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就成长为最有价值的公司的原因恰恰不是这些大气、整洁的员工活动区域,而是拥挤、混乱的办公现场。
2001年,当埃里克·施密特从Novell公司卸任前往谷歌担任CEO一职时,拥挤的办公环境便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同于其他企业会让高管独享豪华办公室,即使是作为CEO的施密特,在刚到谷歌的时候,也不得不和多位软件工程师共享一间办公空间。
后来,他好不容易找了一间类似储藏室一样的独立空间作为自己的办公室,却也没有独享太久,仅仅几周后,因为人员扩张,他的这一“宽敞”办公室就被一位工程师“觊觎”,并且不请自来与他分享办公空间。
这家20年前诞生于大学宿舍的公司,在办公室文化上一直以根除依据人员层级而配备相应的办公设施的风气为己任。相较于很多企业在设计办公室时刻意制造阻隔、强调地位的做法,谷歌一直坚持以
激发活力和鼓励交流
作为设计办公室的理念。
“如果你轻松伸手就能拍到同事的肩膀,那么你们之间的交流和创意的互动就是畅通无阻的。”施密特在《重新定义公司》一书中这样解释他们的办公环境:“因此,我们必须为他们提供一个拥挤的环境。”
消除阻隔、制造拥挤环境除了能够激发员工活力之外,还能够让人看到谷歌平等待人的组织品德。正是这种充分信赖、平等相待的组织品德,为谷歌招揽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这种顶尖的员工团队能够引发羊群效应,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换而言之,那些想要加入谷歌的精英们看重的恰恰不是大气、整洁、舒适的员工福利,而是拥挤、混乱,但是却平等、自由的办公环境以及在这些办公环境下埋头苦干的精英群体。
以品德去追溯价值观,可以看到很多组织的言行不一与阳奉阴违:它们一边高喊着以员工为中心的口号,一边却盘算着如何吃干榨净员工的剩余价值;一边高喊着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第一要务,一边却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只有那些能将价值观表述转化为具体行动,且最终固化为组织品德的企业,才会成为最终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