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西湖之声
西湖之声fm105.4,每天和你分享杭州大城小事,趣读即时实用的新闻资讯。传播杭州文化,陪伴在杭州生活的你!欢迎互动,快来跟小西玩耍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爱猫之和高Y家打官S版  ·  我寻思着铲屎官能有多宠溺猫咪,看完后震惊:这 ... ·  昨天  
爱猫之和高Y家打官S版  ·  我寻思着铲屎官能有多宠溺猫咪,看完后震惊:这 ... ·  昨天  
保研论坛  ·  招募 | 保研论坛2024届咨询师多岗同招! ·  2 天前  
混在邯郸  ·  通话时间分析:爸爸打给儿子:00:00:07 ... ·  3 天前  
NXTV都市阳光  ·  【阳光•扩散】最新发布!事关中小学生→ ·  4 天前  
南京新闻  ·  最新发布,所有中小学严查!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西湖之声

单亲妈妈发声:怕暴露隐私,不便上门!很多人焦虑,近9成网友“不喜欢”...

西湖之声  · 公众号  · 社交 教育  · 2025-02-11 07:0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探讨了中小学教师家访的问题,包括家长和学生对家访的态度、家访的形式和目的以及是否应该上门家访等议题。文章提到家长和学生认为入户家访是“过去式教育”,对隐私产生影响,同时通信技术的发展也让电话、微信等成为家校沟通的主要方式。尽管存在争议,但仍有观点认为家访是了解孩子家庭环境和心理状态的重要方式,应尊重家长的意愿并灵活采取多种形式。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家长和学生对于入户家访的疑虑和态度

家长和学生认为入户家访是“过去式教育”,对隐私产生影响,因此以不同理由拒绝老师上门。

关键观点2: 家访形式的变迁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电话、微信等即时聊天工具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家访,成为家校沟通的主要方式。但仍有观点认为家访是了解孩子家庭环境的重要桥梁。

关键观点3: 教育部门对家访的回应和态度

教育部门回应称家访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入户家访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以适应不同家庭的需要。同时强调家访是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倾听家长心声的最佳方式。

关键观点4: 公众对于是否喜欢教师入户家访的观点分歧

调查显示近九成网友表示不喜欢教师入户家访,但也有很多人认为入户家访实地查看学生生活的环境和家庭状况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延伸,是做好家校融合教育的有机环节。

关键观点5: 学校对于家访的建议和做法

学校建议尊重家长的意愿和选择适合的家访地点,同时提供多样化的沟通方式以适应不同家庭的需求。对于入户家访遭遇拒绝的情况,班主任应尊重家长的决定并通过沟通消除顾虑。


正文

近日

不少中小学教师

已开始筹划家访

很多家长开始焦虑

“仪式感”不能少



但有多位班主任表示
部分家长和同学
以各种理由不让老师上门
相关情况的反响也几乎“一边倒”
认为入户家访已是“过去式教育”


单亲带娃妈妈发声
不愿暴露家庭隐私


家住上海市长宁区天山路的朱女士说,春节前就接到班主任通知,希望节后抽个工作日的晚上前来家访,朱女士当即回复“不方便”“有事可以电话聊”,但这几天班主任连发三条微信希望家长定个时间。

这位家长吐露说:“希望媒体也帮我们这部分有苦衷的家长呼吁一下,家访的老套路是不是也应该与时俱进了。每家有每家的具体情况,比如 我们家三代同堂,居住环境十分局促,而且我是单亲带娃,这些都是不想让老师知道的隐情啊 。老师一家家去家访,怎么可能不对每家的经济条件、家长背景、家庭关系留下主观印象呢? 一旦老师的脑海里有了这样的观感,真的对教育有利吗?真的不会影响到公平教育吗?

家访,曾是教师与学生家庭沟通的重要桥梁。很早以前,老师们骑着自行车穿街走巷,走进学生家中,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这种形式不仅拉近了家校距离,也让教育更具人情味。然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 电话、微信等即时聊天工具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家访,成为家校沟通的主要方式。

“现在家访确实少了,主要是大家觉得没必要。”一位从业20多年的小学班主任告诉记者, “以前家访是因为通信不发达,现在一个电话、一条微信就能解决问题,何必跑一趟呢?”

此外,随着社会对个人隐私的重视,家访的边界感问题也引发了热议。家长顾先生坦言:“ 家庭是私人空间 。为接待老师的家访,有些家庭会刻意准备一番,比如打扫卫生、准备茶点,有的还会让个别家庭成员暂时回避。 特别是一些情况比较复杂的家庭,并不希望将真实的情况展示给外人。


近9成网友表示“不喜欢”

今年寒假伊始, 深圳 一位家长就在网络喊话, 强烈建议取消家访 。这位家长罗列了目前家访存在的诸多弊端:形式大于实质、打乱了家长的正常工作与生活节奏、容易暴露家庭隐私等。

这位家长的呼吁很快得到了当地教育部门的回应, 表示家访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也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入户家访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以适应不同家庭的需要。

无独有偶,日前 浙江 有家长在网上发起 “是否喜欢教师入户家访”的调查 ,仅三天就有6200多位网友参与, 5300多位投了“不喜欢”,占比高达85.5% ,只有800多位网友投了“喜欢”。根据投票数据分析,投“喜欢”的家长中,六成为80后,三成为90后; 而在“不喜欢”的选项中,90后家长占比明显提高,占到了46%。

然而,在跟帖点评里, 却有很多自报身份是教师的认为 ,入户家访实地查看学生生活的环境和家庭状况, 学校教育 的必要延伸,也是做好家校 融合教育的有机环节,意义远不止于信息交流,更是一种师生情感的连接。


前提是尊重家长意愿

“原来我们对班主任是有指标的,规定新接的班级必须百分之百入户家访,每年的寒假和暑假必须对三分之一的学生家访。 现在我们不提明确数量了,也不规定一定要入户 ,家访的地点可以是学生家庭,也可以是学校或其他适宜的公共场所,比如咖啡馆和茶室等。”沪上一位小学校长说,家访是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倾听家长心声的最佳方式, 前提是要充分尊重家长的意愿 。有些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在家里是完全不同的,只有走进学生家庭才能真正洞察他们的行为和心理。

松江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与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张贞说,入户家访遭遇“芝麻不开门”,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家长的决定,并通过电话或微信等方式与家长深入沟通,了解拒绝的具体原因,并针对家长提出的原因作出解释,消除家长的顾虑。

要向家长强调家访的目的是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促进家校共育。若家长仍坚持拒绝,可提出在学校或其他公共场所会面,从而保持家校之间沟通渠道的顺畅。同时,班主任要经常性地通过不同途径将学生的在校表现传递给家长,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状况。总之,班主任要以真诚的态度和专业的工作方法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对于是否需要上门家访?
网友们也是议论纷纷
↓↓↓
有网友认为
家访这种模式已经过时
应该取消

也有网友持不同观点
认为家访是个好传统
有利于孩子的教育

还有一部分网友认为
是否要上门家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