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逸言
文学与软件,诗意地想念。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证券报  ·  又一波增量资金来了 ·  昨天  
成都本地宝  ·  期待!成都4条地铁线路预计今年开通! ·  3 天前  
证券时报  ·  尾盘突发!比亚迪涨停!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逸言

OpenAI封杀不支持国家和地区API,这是好事

逸言  · 公众号  ·  · 2024-06-28 08:30

正文

都说科学是无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OpenAI突然封杀不支持国家和地区的API访问,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其实,OpenAI从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列出了支持国家与地区。细看不在这个清单的国家和地区,几乎都与美丽国存在某种敌对关系,又或者存在可能的威胁关系。
遥想当初,OpenAI的6位创始人定义的核心目标是创建一个独立于大型科技公司的、开源的人工智能实体,并确定为非营利性组织,其愿景则是推进和发展友好的人工智能,以谋求通过人工智能为人类谋福利。这一目标和愿景是不带任何政治色彩的。
算一算不在支持清单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加起来已占全球人数五分之一了。不向这么大的一个群体开放AI的最新研究成果,又谈何为人类谋福利呢?
难怪有人戏称OpenAI应该更名为CloseAI。
无论是商业实体还是政治团体,一定存在立场问题。OpenAI有它的立场,它愿意开放哪些,又愿意禁止哪些,都是它的决策,无可厚非。这次封杀事件,不过是在不支持名单的既有事实之上,落实了更加具体更加强烈的行动而已。
由于在技术上还无法做到精准封杀,许多在不支持国家与地区的企业和个人都可以通过“科学方式”以付费方式“享用”OpenAI公开的API,这次封杀,似乎采取了“宁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人”的策略,导致许多在白名单的用户被误杀(收到警告信),使得这件事情越演越烈,尤其在我国,许多AI“套壳”公司受到了强烈冲击,一旦灰色地带不复存在,生存和发展问题就引起了所有AI相关人士的重视。既然那种让OpenAI睁只眼闭只眼的时代即将过去,不能调用OpenAI的API,该怎么办?
以中国目前面临的世界局势,OpenAI祭出的这一杀招早就不新鲜了。除了AI技术,太多技术遭到禁止与封杀,我们不也撑过来了吗?所以大可不必惊慌。
不可否认,许多中国的AI套壳公司确乎受到了影响,但这件事情的发生,也可以说让AI应用这一行业提前开始了洗牌: 那些只 了吸引眼球而碰瓷AI技术 的初 创公司 可以 休矣! 些一 直将AI发展的理想寄托于OpenAI的国内技术人员 与团队可以冷静下来了! 那些讨论中国到底该不该大力发展大模型核心技术的争辩也可以停止了! ——封杀令是一盆冰凉沁人的冷水,浇灭了不少人热情的同时,也让不少人彻底清醒了,放下了不切实的依赖症,明白了靠别人是行不通的,打铁还得自身硬啊!
这难道不是好事?
现在,我们可以收拾心情,不再妄想,不再等待,沉下心来研究研究自己的大模型该怎么发展,深入了解自己的大模型该如何应用到哪些商业场景。 同时,保持足够的自信。虽说是 OpenAI打开了AI大模型的闸门,但它并不是这个领域的唯一一家,它还主宰不了AI世界。
不可否认,OpenAI在目前的AI大模型领域仍然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但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知到 在软件世界里, 最大的推动力往往不是某一家 企业 ,而 是数量庞 大的开源社区,因为 它们更开放,更有活力,也更容易产生覆盖面更广的影响力。 资本的足够支持下,我认为, 引领AI大模型 来的,一 定是开源大模型!
就在6月27日,全球知名的开源平台Hugging Face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Clem在社交平台宣布,阿里巴巴最新开源的Qwen2-72B指令微调版本在开源模型排行榜上荣登榜首。除了Qwen2,还有零一万物、InternLM、Deepsseek等众多优秀的中国开源模型,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有这么多国产大模型可以选择,一旦彻底堵死OpenAI API,一定会有更多国内的团队与技术人员会优先选择国产大模型,这就必然产生更大数量的AI用户,更加丰富的AI应用场景。OpenAI的封杀令倒像是在国内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公测”活动,迫使更多人参与进来为国产大模型做训练,提供更大量更多样的训练样本,更加有效地测试了API的易用性、可靠性、稳定性。
老话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我们虽不能预测未来的AI世界该由谁领风骚,但却能确定知道这个世界没有永恒的霸主。OpenAI对中国用户的封杀,真的影响不了什么,如前所述,它实际上是在把大量的客户和用户推给了它的竞争对手。除了政治因素,我真想不到以Sam Altman为首的管理层有什么理由走这一步臭棋。
只要开源的力量仍然存在,我从来不担心中国的软件研发会因为封杀而沉沦。 虽说开源也必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