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神州大地非常热闹,微博的日活和股价又涨了不少,新浪运营总监看着不断上涨的数据激动的大口吞噬速效救心丸。
具体事件的来龙去脉就不说了,大家都懂的,我主要想谈谈,从这件事情里,我们能学到哪些东西?
你以为我会老奸巨猾的提供一些所谓的社会经验?如何处理领导关系?如何与体制妥协?如何得到领导欢心?
错!这种卑躬屈膝,肮脏不堪,爱叼飞盘的苟,咱们不做也罢。
我只想借这起事件,告诉你,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❶
整起事件里,最令人敬佩,最让人羡慕的,是谁?
是刘国梁。
你很难想象,一个人得好到什么程度,才能让自己的同事,弟子,部下,愿意舍弃全部身家和大好前途,坦然面对可能出现的最严重后果,只为了力保这么一位曾经的老领导,老战友,老师父。
在比赛现场的各个场馆,现场球迷们都此起彼伏的大喊“刘国梁”三个字,其中有不少女生,声音清脆,嘹亮,动人。
这起事件里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秦志戬,此人是刘国梁调任的最大受益者,刘被调任后,他就成为了中国男队的主教练,未来前途无量,接任刘曾经的位置,创造新辉煌,基本没什么问题。
按理,老领导甚至竞争对手被调走,是一件大好事,是要得意乐开怀的事。秦已经做到了男队主教练了,升官发财只在朝夕之间,在这个时候,却仍然怒发冲冠,置大好前途于不顾,为老领导愤怒逼宫。
无独有偶,我想起里伦敦和里约奥运会那阵子,贵为前世界冠军,现任乒乓球队教练的马琳,居然心甘情愿的给运动员们买菜当厨师,因为奥运村地方不够大,所以每顿都让运动员先吃,自己在旁边端茶倒水伺候小将,大家吃完了才最后吃剩饭——这次的事件,他当然也第一时间参与了。
这次的事件,和团团伙伙完全不一样,阴谋集团的特点就是树倒猢狲散,成员对领袖毫无忠诚可言,但这次在刘国梁明显失势,基本大局已定的前提下,队员和教练们仍然做到如此地步,可以说在古今中外的体育史上,都难得一见,我们不得不好奇,刘国梁到底有什么魔力,人格魅力大到什么程度,让曾经的老部下和弟子们如此忠诚?
❷
乒乓球队罢赛事件出现后不久,微博有人发出了一件刘国梁的过往轶事,以我的社会经验来看,这件事的真实性相当高。
假设这件事是真的,那么刘国梁其实并不仅仅是“会做人”那么简单。
关注我公众号的很多同学年纪比较小,还不太能理解我们这种看着刘国梁比赛长大的一代人对刘的特殊情感。
要知道,上世纪90年代,那正是刘国梁声名鹊起,家喻户晓的时候,他也正是在那个年代,成为了全中国第一个世乒赛,世界杯和奥运会的“大满贯”得主。
当时刘国梁的名声地位,可以说是如日中天,后代的张怡宁虽然贵为大魔王,单纯论社会影响力,还是远不如曾经的刘国梁。从某种意义上,刘的名声地位,不亚于后世的姚明,刘翔,李娜,丁俊晖这类人物。
接送世界级的体育明星,对司机来说只是举手之劳,送大明星自己面子也倍儿有光,在这种情况下,刘仍然能够对一位普通的司机千恩万谢,给予远超车钱的报答(90年代时候打的真心不贵,远不如烟钱)。
所谓的会做人,其实本质还是为了自己考虑,为了自己留名,刻意营造形象而定,刘国梁本人不是政客,不需要参加竞选,当时也没有微博公众号,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也不可能被炒热上头条,刘完全没有必要刻意的到处传播这类善举。
更重要的是,所谓的人脉,社交,其实都是非常功利的,对于这么一个市井小民普通司机,我估计刘这辈子都不会再有第二次见面机会的人,根本没必要这么的“会做人”,因为回头再利用这个司机,从这位司机身上得到回报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
如果是这样,刘并不是所谓的“会做人”,而是单纯的善良,懂得感恩,礼数周全。
用东北话说,就是“特讲究”,“特仗义”的一个实在人。
那么“会做人”的是哪一类人?在古代是君王,在现代是政客,这个是因为他们的工作,不得不扮演出一副爱民如子,礼贤下士,亲切待人的模样,不论是西方的首相鞠躬道歉还是东方的我们来晚了,本质都是工作需要,职业道德,和本人的私德,人品无关。
而刘这么做,可以说真的是个人修养和礼数,非常棒了。
前两年网传著名的男乒内部训话,刘国梁在里面的说话,毫无任何官僚习气,满满全是对队员的关爱和督促,从某一个侧面,也能证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
所以刘在比赛现场的画风,一般都是这样的:
和马琳一起邪魅的开怀大笑
和张继科抱头大笑
情不自禁的亲吻马龙
和王皓击掌
尤其是这张,刘指导在赛场上最经典的表情,为了运动员的胜利忍不住激动的怒吼呐喊。
里约奥运会台湾网友评价刘指导是一个胖官员,可他的样子,真的是最没有官员作风的人了,队员输球失落,他上前安慰,队员得胜,他拥抱亲吻,开心的怒吼大喊,像个三岁小孩。
这么一位同时兼具了师长爱心和赤子之心的人,怎么能不让人爱戴?
图为雅典奥运会失利后刘国梁安慰王皓
❸
中国传统文化里的领导,师长,必然是充满威严,高高在上,没有人情味的,御人之术,重在威严和打压,不可和下属打成一片充满友爱,否则就是没大没小,有失体统。
这样的领袖,如果个人能力强,的确有可能做到优秀。
但我可以断言,唯有刘国梁这种风格的领袖,才能算是真正做到了杰出和卓越,他的贡献和执教风格,我相信在未来整个乒乓球的发展历史乃至世界体育史上都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看他的带队战绩,十余年间,中国乒乓男队几乎包揽全世界大小赛事的全部金牌和大部分银牌,中国乒乓球发展到现在,真正达到了最辉煌的时刻,世界之内,无人不服。
但仅仅是做出辉煌成绩,还不算让人羡慕,真正让人羡慕的,是刘指导做到了美剧里描述的传奇。
自古一向如此,得天下易,
得人心,难。
得友如此,夫复何求。
❹
这起事件,给我们真正的启发是什么。
一个卓越的领袖,一个备受他人爱戴和尊敬的人,应该是怎么样的。
1,自身实际能力和业务能力一定要强,不强无法树立威信,刘指导在小鲜肉的年纪就是世界第一,打遍天下无敌手,当教练,带出了一群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弟子,横扫五大洲,奠定了中国男乒无可撼动的统治地位。而且慧眼识珠,把两次退回省队的陈玘招到国家队。
说实话,领导力的核心,其实还是来自领袖的自身实务能力,而非管理能力,很多人重所谓社交,搞人脉,什么驭人之术,说来说去,都是外围的鸡毛蒜皮,不能接触到领导力的核心。
有,当然很好,没有,也不见得就会如何如何。
真正的核心能力,就是实务能力,在这个专业领域,你是不是足够屌,让再难管的刺儿头也乖乖服软,不得不叫你一声师父。
销售总监,就必须是销售业绩最强,拿金牌销售头衔最多的;
市场总监,就必须是市场能力最强,文书和演示能力最棒,市场嗅觉最敏锐,品牌战略最务实最有效的;
财务总监,就必须是最擅长财务规划和实务最棒的。
如果不能处理好繁重的一线工作,简单的实务都做不出来,谈个屁的管理能力,自身水平不高,外行领导内行,屁股指挥脑袋,如何服众?
即便是脾气性格古怪如谢尔顿一般让人无法忍受,当他做出成绩的时候,也会让周围人产生敬佩赞赏和追随之心。
人,天生就容易崇拜和追随强者,这么一个基本道理,全被国内的领导者用什么权谋之术,平衡之道,御人方法给弄没了,误导了一代又一代人。
所以我们的职场精英不常见,昏庸官僚,卑鄙无耻的阴谋家无数,这个几乎算是我们文化的劣根性了——任何地方有三个以上的中国人,想的就不是如何精进实务成绩团队合作追求辉煌了,而是如何搞倒搞臭我看不顺眼的人。
笑傲江湖里的那句话:只要自己能坐稳了掌门之位,管它衡山派是做大,还是做小呢?
2,做人一定要知礼数,讲方法,会来事
知乎作为一个年轻人聚集的网站,年轻人的迷茫问题十分高发,比较常见的就是为人处世方面,经常看到有人提问:
长大了就要变的很功利很实际,一定要会来事吗?
是不是钻研工作的人,都混的不如会来事的人好?
我厌恶酒桌上的觥筹交错和社交上的虚与委蛇,是不是想开创事业就必须这样?
这些问题,我觉得集中体现了年轻人眼高手低的弊病。
简单来说,就是自命清高,自命不凡,想的太多,做的太少,自命好人,好事没做。
首先直接回答问题,长大了是不是一定要会来事?是!
只懂钻研工作的人,是不是不如会来事的人混的好?是!
想开创事业是不是一定要会来事?是!
但会来事不代表就是功利,实际,势力,低俗。
不会来事,也不代表你内心纯良,真诚。
反而有极大的几率代表了你迟钝,愚蠢,冷漠,自私,不懂得为他人着想!
因为这个世界上,任何的心理活动,品质,素质,都是虚的,是没有意义的。
你对这个世界的直接影响和别人对你的直接印象,不是来自你的思想和自命不凡的素质,只来自你的行为!
没人在乎你的想法怎么样,但是你做的事,别人都会看在眼里。
所谓的会来事,不是酒桌觥筹交错大言不惭的吹牛逼,讲低俗黄色笑话让女客不悦,行贿受贿请客送礼灰色收入。
这些属于低级违法,不叫会来事。
会来事,指的礼数周全,热情待人,对他人表示出恰当的关心,不冷漠,也不过度,而且最重要的是,对他人的感激,绝对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多以物质报答。
北方方言称呼这种良好品质和言行叫“讲究”,南方方言称之为“客气”。
罗永浩老师被人邀请吃饭,主家是个辈分低的小辈,希望各位大哥回去给自己产品写点好话,大哥们难免对他有点言语上有点不恭敬,频繁开玩笑,小辈也都是赔笑过去,被人开了半天涮,罗老师突然冒出一句,说大家伙玩笑归玩笑,可既然人家请我们来,总得给人解决问题,总得要谈谈正事吧。
主动替别人考虑,留意到他人的难处,想着给别人解决问题,这个叫讲究,这个叫会来事。
刘指导被司机捎带着送回酒店,立刻拿了两包烟千恩万谢,姿态特别低,完全看不出是一个世界冠军,举国大明星。
知道主动感恩,不把别人帮忙看成是理所应当,感谢不停留在口头和表面,而是用小物质表达,这个叫讲究,这个叫会来事。
反观年轻人,所谓的反感社会俗套,反感险恶社交,内心坚守善良,真诚。
这所谓善良,我觉得多半就是自私冷漠迟钝罢了,不懂得为别人着想,不懂得主动关心别人,只想着别人主动来迁就自己,关心自己吧?
著名慈善歌手丛飞资助大学生上学,他生重病时候有人去病房痛骂,说他没及时给钱,老实说看到这样的新闻我一点都不惊讶,毕竟每到各种节假日,朋友圈必定要上演花式索要红包的热闹情景,各种年轻人伸手乞讨红包,丝毫不觉难堪,活脱脱一出出举国大型的集体巨婴心理疾病癔症上演,每年一轮又一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