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艺绽
谈谈文化,聊聊艺术,拒绝虚伪,强调态度。做有品位、有素质、有情调,有梦想的靠谱文艺青年。北京日报文化新闻部诚意制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佛山电视台  ·  “1个月后才有床位”!这个“羞于启齿”的病, ... ·  21 小时前  
开平广播电视台  ·  别再只知道汤圆!开平元宵还有这些宝藏美食→ ·  昨天  
广东公共DV现场  ·  冲上热搜!女子整个胃被摘除,清理出10斤……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艺绽

她是500年芭蕾史上绝无仅有的传奇,今天之后不再有阿隆索

艺绽  · 公众号  ·  · 2019-10-18 17:44

正文

古巴有三宝——蔗糖、雪茄、阿隆索,今后蔗糖和雪茄依然还会盛产,而今天之后却不再有阿隆索了。

今天早上,一个不幸的消息令世界舞坛为之震惊, 世界殿堂级的传奇芭蕾舞大师艾丽西亚·阿隆索仙逝,终年98岁 。尽管她已经是一位垂垂老矣的百岁老人,但人们依然不愿意相信这是事实。
阿隆索一生获奖无数,拥有太多的头衔,但她最喜欢的是“芭蕾舞演员”这个称号。在她工作的舞台上,作为芭蕾舞演员的她与其他身体正常的演员不同,她几乎是还在半盲的状态下成就了自己一生的辉煌,并且一舞就是百年。
在黑暗中起舞,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阿隆索能够体会其中的痛苦和煎熬,但能够起舞又是她一生的荣耀和希望。阿隆索去世后,古巴共和国主席迪亚斯-卡内尔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声明:“阿隆索走了,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空虚。她是一个无法超越的传奇。她带领古巴走进世界舞蹈最好的舞台。谢谢你阿里西亚,感谢你创作出不朽的作品。”
阿隆索和女儿劳拉·阿隆索的近照

阿隆索不在了,但是她的艺术永存、她的精神永存,我们会永远分享她留下的无比丰厚的精神财富。愿天堂里,阿隆索依旧舞步翩翩,却明眸善睐不再受眼疾的折磨。



0 1
黑暗中起舞的舞坛奇人

1940年,19岁的阿隆索成了刚刚成立的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的一员。正当这颗芭蕾明星冉冉升起的一刹那,她被诊断出因视网膜脱落,而面临失明的危险。

在纽约、哈瓦那和巴塞罗那先后五次动手术期间,她一面严格执行“不许哭,不许笑,不许使劲咀嚼,不许摇头晃脑”的医嘱,一面躺在床上练擦地、绷脚背儿,并在舞蹈家丈夫的帮助下,用自己的手指,硬是掌握了《吉赛尔》、《睡美人》等大型经典芭蕾舞剧中的舞段。那段时光,阿隆索感觉她的“灵魂从身体中逃离,在无尽的黑暗中,我们翩翩起舞”。 不过,几次手术她的眼睛依然还处于半盲状态。

1943年,阿隆索重返舞台。当纽约舞剧院首席芭蕾舞女演员因伤缺席演出时,她替补上场饰演吉赛尔,从此一举成名。她表演的《吉赛尔》,被世界芭蕾舞界誉为上个世纪最伟大的、无人可以超越的《吉赛尔》。可是有谁会知道,当时的她在一只眼几近失明、另一只眼只能看不到两米的半盲状态下完成的舞蹈。就在这种半盲状态下,阿隆索几乎演遍了所有的世界经典芭蕾舞剧中的主要角色。阿隆索以燃烧了半个多世纪仍不见衰减的火样激情,将其表演生涯延续到了古稀之年。无数辉煌成就,使她一跃成为500年芭蕾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芭蕾奇人,创造出常人无法企及的人间神话。
但是,传奇并没有结束。2012年,这位传奇芭蕾舞大师再次震惊世界,近92岁高龄仍登台为观众奉献精彩表演。在第23届国际芭蕾舞节正式演出的第一天,身为组委会主席的阿隆索在古巴老芭蕾舞艺术家豪尔赫·维加和拉萨罗·卡雷尼奥的配合下,再次登上哈瓦那大剧院的舞台,为观众奉献了古典芭蕾舞《记忆-肖像》片段。虽然年事已高、双目几乎失明,她仍表现了一个老芭蕾舞艺术家的深厚功底,精彩演出赢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据当地媒体报道,阿隆索此次登台没有事先预报,许多古巴人为没有亲眼观看这位老艺术家的风采而倍感遗憾。


0 2
阿隆索的中国情结

在五六十年代,古巴处于外交封闭状态时,阿隆索凭借着她在世界范围的知名度,带着古巴芭蕾舞团走遍世界各国,为古巴的国家外交打开了全新的局面。

说起阿隆索与中国的缘分,那要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两次率领古巴国家芭蕾舞团访华,先后 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同时与中国顶尖芭蕾舞女演员白淑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还学习了中国戏曲的长袖舞。 2002年,阿隆索第三次率团访问中国,距离她前一次访华已将近40年,中国的巨变使她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冲击。回国后,阿隆索在中国民乐和京剧的基础上创作了《舞者》,灵感源自中国作曲家彭修文改编的民乐《彩云追月》和《花好月圆》。

阿隆索说:“在我作为艺术家的漫长人生中,对于中华民族和她悠久文明的认识,可以说是我众多珍贵的人文和文化体验中最为刻骨铭心的。”


2004年是阿隆索与中国的最后一次握手,当年1月首届国际舞蹈演出季,最后一个外国艺术团体抵京,它就是年逾八旬的阿隆索大师率领的古巴国家芭蕾舞团。

当时,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还清楚的记得40多年前受到毛主席接见时的场景。毛主席当时把自己的诗词选集送给了她,并读了其中的一首诗。多年过去了,阿隆索说她已经记不起那首诗的内容,但是她把它用记录本记录珍存下来。那一次,阿隆索还特意带来了她珍藏多年的当年毛主席接见她的照片。
0 3
阿隆索的“弗拉门戈”情结

全地球的人都知道阿隆索是一位芭蕾舞大师,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她的骨子里却流淌着“弗拉门戈”的血液。阿隆索生前为古巴芭蕾舞人才成立的后备基地—— 阿隆索国际舞蹈艺术学校 ,如今由她的女儿劳拉·阿隆索执掌帅印。
在人们的想象里,能够培养出世界级舞蹈家的摇篮会是怎样的华丽殿堂?凡是去过这所学校的人相信都会被震撼,这所学校地处远离哈瓦那市中心的一座极为普通的院落,外观看上去更像是一座仓库或者一个厂房,高大的树冠枝叶繁茂遮蔽着半个院子,悦耳动听的钢琴声悠扬的回荡在耳边,伴随着芭蕾舞鞋的鞋尖儿不时击打地面节奏声。如果不是专程前来拜访,绝不敢想象这里竟然是曾经培养出众多国际芭蕾巨星的舞蹈家摇篮。

位于二楼的办公室和舞蹈教室都很陈旧甚至可以说是简陋,但是扑面而来的艺术气质以及身处其中的氛围早已让“寒酸”这个词见鬼去了。教室里没有空调,敞开的门窗在酷热的天气中透进一丝丝凉意,此刻年轻的舞蹈演员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挥汗如雨的练习着舞步。扎实的舞功、优雅的气质,显然他们在这里正在接受良好的艺术熏陶和正宗的舞蹈教育,眼前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年轻面孔说不定未来的哪一天就会成为世界舞坛耀眼的明星。

1987年,阿隆索大师创建了“古巴西班牙弗拉门戈舞蹈团”,这件事情看似有些意外和奇怪。全世界舞迷都见识过阿隆索几乎无可比肩的芭蕾艺术,但是一位芭蕾舞大师缘何对于弗拉门戈情有独钟?
劳拉解释道,自己的母亲有意大利和西班牙血统,从小受到的舞蹈启蒙教育不是芭蕾而是弗拉门戈,她曾经被送到西班牙弗拉门戈的发祥地安塔露琪亚,专门系统的学习弗拉门戈。不过,有着深厚的弗拉门戈功底的她最后成了世界级芭蕾舞大师。“艺术是一种生活方式,作为西班牙人的后裔,母亲希望把西班牙的舞蹈留在古巴,于是成立了一个西班牙舞蹈学校,并成立了古巴西班牙弗拉门戈舞蹈团。”


附: 以下为阿隆索2004年最后一次来华演出前,时任《北京娱乐信报》记者张学军对她的独家采访——


阿隆索——500年芭蕾史上罕见传奇(节选)



记:中国有很多优秀的舞蹈演员以及抱有艺术梦想的年轻人,您是否计划在中国开办一所芭蕾学校?
阿:我非常愿意投身于中国的芭蕾事业,不久前已选派了一名芭蕾教练来中国,希望能把我改编的经典芭蕾剧目带给中国。

记:作为中国与古巴的文化使者,您多次访问过中国,您对中国之旅有什么印象?
阿:我们在1960和1961年对中国所作的第一次访问是令人难忘的。那次,我们访问了北京、广州、上海和南京。此后于1964和1965年我们又一次来到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和武汉演出。我那时就曾说过,中国人就像一个健康的孩子,充满着希望,一个满怀信心奔向未来的孩子。许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在2002年再一次访问中国时,被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惊呆了。我们看到一个孩子长成了一个英俊矫健的青年,稳健地奔向美好未来。

记:您曾作为文化使者被毛主席接见过,这在当时对于中国人来说是莫大的荣幸。
阿:是的,我代表古巴人民接受了这一荣誉,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让人难忘的会面,因为我知道这位伟人的历史。我被他的真诚、智慧和他对艺术的鉴赏力所折服。他送给我他的诗词选集并读了其中的一首诗。同时,他还表达了对古巴人民和古巴艺术的敬意。
记:大家都知道古巴有三个主要出口产品:雪茄、白糖和阿隆索,这种说法很有意思。
阿:我感到非常荣幸能被大家作为古巴在世界上知名的特产看待。优质的古巴雪茄和白糖要归功于大自然的恩赐,然而优秀的古巴舞蹈文化则是古巴人天性的表达,我团借助古巴人这一天性来弘扬舞蹈艺术。

记:每当提到阿隆索,总能使人们联想到传说和传奇。
阿:不论是被看做传奇人物还是历史名人,我都感到身上肩负着很大的责任和义务。视力上的障碍确实使事情变得更加困难,不过对于一个深爱自己事业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记:在人的一生中,总能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您是如何在困境中进取的?为了战胜困难,一个人除了要有积极的心理状态之外,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勇气,当年那位19岁的少女是如何面对这一困境,并以坚强的意志和勇气与之搏斗的呢?
阿:其实,部分答案已经在您的问题中得到了回答。这个年轻的女孩一心想要跳舞,她知道她一生想做的是什么,并且愿意为达到她的愿望付出一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