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八卦历史课
不那么严肃的历史小课堂~ 公众号:历史千问(xhszgws001)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20岁少年,竟向50岁的秦淮歌妓马湘兰大胆求 ... ·  23 小时前  
史事挖掘机  ·  从秦朝到清朝 各朝代机构官制示意图 ​​ ·  3 天前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  中古史荐读|童强:从士族到进士——古代艺术家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八卦历史课

商鞅变法前后的秦国实力差距究竟有多大?“试金石”魏国告诉你

八卦历史课  · 简书  · 历史  · 2018-03-14 21:25

正文

公元前340年,对秦国来说是一个扬眉吐气的一年。这一年,商鞅率领变法后的秦国军队,吊打了魏国,并俘虏了他们的主将公子卯。秦国获此大胜,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商鞅也被秦孝公“封之于商十五邑,号商君”,其个人事业至此达到了顶峰。

而魏国方面,则被迫割让了黄河以西大片土地。魏惠王肠子都悔青了:“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

战国初期的霸主魏国

魏国的祖先,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毕公高的封地在毕,后来被西戎所灭,子孙沦为平民。到了春秋初期,后代中出了一个牛人叫毕万,主动投奔了当时雄霸中原的晋献公,并且帮助晋献公攻灭了姬姓魏国。晋献公索性把这个故魏国地封给了毕万,毕氏于是又改称魏氏。

毕万的孙子魏犨在晋文公流亡时站队正确,晋升为大夫,正式迈入公卿之列,称魏武子。到三家分晋前,魏氏已经位列六卿,是当时晋国最显赫的六支势力之一。晋阳之战中,魏、赵、韩三家共灭实力最强的智氏(之前智氏已经灭掉了另外两家),最终成为一方诸侯。

虽然魏氏在晋国上卿时实力稍逊于赵氏(赵国),但在成为诸侯之后,却是三晋中最先崛起的。

魏国的地理位置,正好处于诸侯的最中央,东齐、西秦、南楚、北赵列强环伺(韩国则一直没啥存在感),是兵家口中那种四战之地。就是处在这样的一个危险的位置,魏国强势崛起了。

魏文侯雄心勃勃,率先起用李悝变法图强,又用翟璜改革弊政,用乐羊攻灭中山国,抑制北面的赵国,向西又攻取秦的西河,连败齐楚。还启用吴起,创建了令人谈之色变的高度职业化军队——魏武卒。再经过魏武侯的进一步发挥,等到魏惠王继位,魏国已经在中原称霸近百年了。

魏惠王时,魏国实力达到了鼎盛,常常是一挑三、一挑四,也丝毫不怯。正在魏国自我膨胀到处找茬的这段时间,商鞅从魏国出走(魏相公叔痤曾向魏王举荐商鞅,还说如果不能用他,就杀掉他,可惜魏王都听不进去),进入秦国,开始了长达19年的变法道路。

商鞅变法之前的秦国

人们往往将商鞅变法视作秦国由弱变强的转折点,此话虽不错,但容易产生一种误解:以为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还是个很贫弱的国家。但事实上,秦国早在商鞅变法以前,就已经是一个强国了。即便算不上一流,至少也是二流。

秦献公深入苦寒之地

秦国是诸侯中起步最晚的一个,祖先是一个给周王养马的马夫,又地处西陲,向来都被山东诸国视为化外之地。到秦穆公时,任用五羖大夫百里奚为相,秦国始强,一度还击败过老牌强国晋国,俘晋惠公,还攻灭了梁国、芮国、滑国等。

但是可惜,当秦穆公想继续东出时,却在崤之战、彭衙之战中两次败给晋国,全军覆没。从此向东的道路被晋国牢牢扼住,这种情况一致持续到魏惠王时期。

虽然秦向东的道路被扼住,但这样一来反而让秦国专心致力于向西发展,所以才有了灭西戎二十方国的“秦霸西戎”事业,也为后来的东出争天下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就是在商鞅到来以前,秦国也在与魏国的交战中多次取胜。前366年,魏国在武都筑城,为秦国所败。接着,秦又败魏韩联军于洛阴。两年后,秦与魏血战于石门,最终击败魏国,斩首六万。前362年,秦国又趁魏国与赵、韩大战的机会,攻取了魏国少梁之地。

与魏国的这几次交战中,秦国虽然不是勉强惨胜,就是趁虚而入,但至少也说明一点:面对当时的超级强国魏国,秦国仍然能保持一定的攻势。魏国如果想揍死秦国,也还要好好掂量下自己要付出的代价。更何况当时的魏国,还在同时乱拳揍遍各路诸侯当中。

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

公元前359年,商鞅入秦,开始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大刀阔斧的进行变法。用了将近20年时间,将秦国改造成了彻彻底底的战争机器。

这期间,商鞅还对魏国耍了一出阴招。

公元前350年,魏国和齐赵讲和,腾出手来打算反攻秦国(前几年秦国趁着魏国忙于战事曾屡次侵扰,还收复了部分河西失地),秦孝公亲自去见了魏惠王,才算暂时稳住了局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