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瞭望智库
2015年底,新华社获批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首批10家国家高端智库试点之一。瞭望作为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是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与先期成立的瞭望智库一体化运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学习大国  ·  你了解“信息焦虑”吗? ·  6 天前  
瞭望智库  ·  卸任在即,拜登要送“大礼包”? ·  5 天前  
长安街知事  ·  嘎玛泽登任西藏自治区代理主席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瞭望智库

美国崛起的“海权之父”是怎么把自己人生玩坏的?

瞭望智库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2-15 06:31

正文

 

    

当今,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是货真价实的海上霸主。然而,美国海军曾经历过一段破败不堪、贪腐横行的“黑暗时代”。 


作为一名海军理论家,他出类拔萃;作为一名海军军人,他素养优异。然而,作为一名海军军官,他仕途暗淡、郁郁而终。 出身显赫“海权之父”是怎么把自己本应大放异彩的人生玩坏的?


文︱瞭望智库特约国际观察员陈永

本文为瞭望智库特约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


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是现代海权理论的缔造者,一生发表20部重要论著、137篇论文和数量更多的评论文章,为上个世纪之交列强掀起造舰狂热、乃至美国崛起为世界海上霸主提供了最重要的思想依据,被誉为“海权之父”。


他曾得到西奥多·罗斯福的高度赞扬,一直是欧美上流社会的宠儿,还曾担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享有崇高的学术地位。


然而,诸多光环并不能掩盖他职业生涯的黯淡——他出身显赫,以优异成绩从海军军官学校毕业,在美国海军服役40余年,却仅仅以上校军衔退休,死前拒绝穿军装入殓。


美国海军的“黑暗年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马汉的职场悲剧,但是,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马汉的性格弱点——这位海军天才亲手把自己的人生玩坏了。


1

海军军官学校的特殊插班生




1840年,马汉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军人家庭,其父丹尼斯·哈特·马汉是西点军校军事工程学教授、美国著名军事理论家。为了纪念自己的恩师——“西点之父”西尔维纳斯•赛耶,他给长子取了这个名字。


受父亲的影响,马汉从小便梦想成为一名军人,书房里大量关于海战的读物尤其吸引他。然而,父亲并不认为儿子是块当兵的好材料,1854年,马汉遵从父亲的意愿,走进了哥伦比亚大学。


但是,马汉一直满怀献身海军的激情,经过软磨硬泡终于说服了父亲。得益于老马汉的强大人脉支持,这个哥伦比亚大学大二学生拿着院长推荐信,由陆军部长杰弗逊·戴维斯的助手牵线搭桥,直接插班到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二年级接受军事教育。


如愿以偿的马汉发现,学校教导处主任是老爸的朋友,教授是老爸的学生,校长夫人是老妈的密友……他因此受到学校的特别照顾,还顺便与校长千金谈了一场恋爱。


更给力的是,老马汉的门生故旧遍布军中,后来成为总统的格兰特就是他的学生。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马汉稍加努力自然能在美国海军中混得“风生水起”


2

热衷“打小报告”的马汉没朋友




家庭条件优越的马汉官僚作风较重,有点“不接地气儿”。


1858年,在一次海上航行中马汉任实习舰长。他要求手下15名学员不能有任何违反纪律的行为,如交头接耳、互相打闹等情况,知情人必须立即相互检举并按照规章处理。


海军军官学校强调海军忠诚、正直和友爱等美好的品格,以“打小报告”的方式约束下属显然是犯了大忌。


副舰长哈克特带头反对:“见鬼去吧!你马汉想打谁的小报告,自己干!我们同学之间是不会互相打小报告的!”


正巧,担任枪炮长的学员在队列中大声讲话,违反了马汉定下的规矩。


马汉命令哈克特报告,后者当场拒绝。愤怒的马汉便将哈克特拒绝执行命令的情形告到了学校,彻底跟哈克特撕破了脸。


归功于哈克特,“马汉热衷于打小报告”的事情在同学之间广为流传。


虽然马汉公开为自己做了辩护,但是他继承了父亲沉默的性格,不善于与人相处,原意相信他的人不多,同学们一个接一个疏远了他。


到大四,马汉已经成为有名的孤家寡人。


马汉坚定地认为自己没错,不顾众怒,仍然不停向上级“打小报告”。


这种让大多数军人不齿的行为伴随了马汉一生。因此,无论是在军校还是随后的海军部队,他几乎没有朋友。


3

遭遇海军部报复,生活陷入困境




内战结束后,美国海军陷入了惨遭废弃的“黑暗年代”。近二十年间,美国海军没有装备一艘新战舰,陈旧无用的军舰沦为国外同行取笑的对象。


当时,马汉正指挥着破旧的“黄蜂”号在海外执行任务,他对这种情况相当苦恼。


1875年,马汉回到美国,更加直观地看到了美国海军的破败现状——已经使用蒸汽机动力的铁甲舰被装上风帆,老旧的木船在港口腐朽,大部分海军军官生计没有着落,并对职业前景感到绝望。这时的马汉已在海军服役了20年,曾经给予他巨大支持的父亲也已逝世。他没有比其他同僚更幸运,生活也困窘到了需要举债度日的地步。


回顾历史,美国海军遭此境遇,主要原因在于民主党与共和党以其为工具相互倾轧,加之舰队指挥官和技术军官内斗。当时,在民主党的宣传渲染下,海军部的贪污腐败、营私舞弊和政治分肥成为社会舆论抨击的焦点。


在此背景下,意在推进美国海军改革的“海军协会”成员,发起了反对海军部长罗伯特以及与海军腐败进行斗争的运动。受北卡莱罗纳州参议员梅里曼鼓动发表“个人见解”,马汉决心参与其中。显然,这位刚刚结束单纯舰上生活军官并未体察到其中的危机。


马汉回国后任职于波士顿造船厂。在这里,评价员工能力的标准不是造船水平,而是政治忠诚和在选举中的表现,十年没有造出一艘新军舰。


马汉认为,造船厂贪腐成风、人浮于事的混乱局面是海军破败与海军部无能的真实写照。


因而,他利用工作之便收集了大量资料,给政客、媒体以及参众两院的海军事务委员会写信,抨击造船厂的主管部门船坞局及其上级海军部的腐败无能。


在此过程中,马汉将几个船厂的腐败问题归咎于海军部长罗伯特。


1876年6月,马汉惊讶地发现,他被海军部内定列入免职减薪军官名单。


这时,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对海军部和部长本人的抨击遭到了报复。


8月,马汉被免职,年薪从3000美元降至1150美元,而其他遭到减薪军官的年薪为2300美元。


经过一番抗争,毫无所得的马汉不得不拖家带口去法国投奔岳父。


4

在残酷现实中逐步崭露头角




1877年,学“乖”了的马汉又回到美国,接下来,在海军军官学校、纽约造船厂和老得已经不能适航的“沃特赛特”号上度过了8年时光。


1885年10月,几经沉浮的马汉“从事一些理论和教学工作”的愿望终于得到了满足,他竭力协助老上级卢斯准将创建海军战争学院。作为美国海军高级指挥学院,它隶属于航海局,其使命是对有实战经验的军官进行培训,内容涉及海军战略、战术和技术等诸多方面。


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


美国海军诸多力量反对建立这样一座新学府。比如,美国海军军官学校校长弗兰西斯科·M·拉姆齐认为,海军战争学院的课程只是海军军官学校所教内容的延伸,根本没必要另立门户,并且发誓“只要活着就反对海军战争学院”。


1886年6月,卢斯晋升为海军少将,升任北大西洋舰队司令。马汉接任海军战争学院院长,势单力薄的他马上成为众矢之的。


1889年,拉姆齐升任海军航海局局长,成为马汉的顶头上司。他一直对马汉和海军战争学院耿耿于怀,决心收拾这个自命不凡的下属,下令让马汉出海。当朋友为马汉求情时,拉姆齐表示“写书不是海军军官的事情”。


次年,《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出版,这部西方现代海权理论的奠基之作,使马汉从一个落魄军官变成海军和国际问题权威,一个公众心目中“具有特殊才能的人”。


西奥多•罗斯福曾写信给马汉:“这两天尽管很忙,我还是花了一半时间来读你的大作。书的内容引人入胜,令我爱不释手,我一口气就读完了……钦佩之至。我打赌它一定会成为海军的经典之作”。


1893年,克利夫兰再次当选总统,任命反对海军战争学院的赫伯特(前众议院海军事务委员会主席)担任海军部长。拉姆齐打算靠着赫伯特将马汉从院长的位置拉下马,然后再取消海军战争学院。


深谙拉姆齐居心,马汉向海军部打报告申明3年后退役,并要求海军部在这3年内免除他出海的任务,以便他能够“为海军理论的发展”多做点贡献。美国政府在这时任命马汉派“芝加哥”号对欧洲各国进行友好访问。


幸运的是,赫伯特阅读《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以后赞叹不已,并改变了取消海军战争学院的想法。马汉在出访途中接到这个消息,一时间激动不已。


率领“芝加哥”号遍访欧洲列强,为马汉赢得诸多荣誉:受到维多利亚女王举行国宴招待、获得牛津和剑桥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等;而游历欧洲也为他进一步学术创作取得了便利。


5

总统逼迫“海权之父”走向死亡




回国后,马汉交出“芝加哥”号的指挥权,希望尽快退休。


此时,马汉已经成为公众心目中的“海军先知”,不仅受到上流社会热捧和竞相追逐,每篇评论稿酬高达500美元!美国政府也不时邀请他出谋划策,甚至派他赴海牙出席裁军会议。


在谈及欧洲紧张局势时,马汉一再表示,战争不会爆发。


然而,1914年8月,一战爆发。


他认为,奥地利在德国的怂恿下发动了这场战争,英国皇家海军可以粉碎德国封锁。


当他准备借此大干一场时,威尔逊总统下令所有军官均“不得公开评论大洋彼岸的任何政治和军事形势”。


海军部立即落实总统命令,表示“马汉的任何文章必须由海军部进行新闻检查,经丹尼尔斯部长亲自审阅后方可发表”。


于是,一系列待发的文章都被海军部长搁置了,这使他十分痛苦。


正如马汉夫人所料,总统禁止他写作,逼他走向了死亡。


1914年12月1日早晨7点15分,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停止了心跳,走完了他“伟大的战斗旅程”。


这位给美国海上霸主地位奠基的“海权之父”,在发出片刻光芒之后,永恒地陨落了。


由于不妥协的性格,直到生命终结,马汉都没有跟关系淡漠的同僚和死磕半生的海军部和解。


马汉在生前就已特别嘱托,不要为他举行军人的葬礼,不要让他穿军装入殓——他将进入天堂,而不是觐见战神。


而海军部的回应更加锱铢必较,他们通知马汉夫人:马汉11月的退休金为374.80美元,扣除四天的住院费1.20美元;如果她想取回马汉12月1日的退休金10.81美元,可以向海军部的审计员提出要求。


海军部并未给“海权之父”的遗孀发放养老金,理由是马汉不是死于现役。


1915年6月,海军部部长丹尼尔斯致信马汉遗孀,“我十分遗憾地注意到,财政部不同意给您发放养老金”。


6

一个误读:马汉并非上将




在笔者读过的许多相关著作中,作者都给给马汉冠上了“海军上将(Admiral)”的头衔,其实这只是一个社交尊荣。


马汉于1896年底退役时仍只是海军上校(Captain)。


十年后,66岁高龄的他才根据国会通过的“将军条例(据此,所有参加过内战且服役超过40年的上校都会被晋升为少将)”晋升为“海军少将(Rear Admiral)”。


美国上层社交场合一般不称呼“Admiral”的修饰词“Rear”,所以才有“马汉海军上将”的美丽误会。


学术合作联系人:周邦民(微信号:i87062760),添加时请注明:姓名+职称+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