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  ·  75岁的刘晓庆,为什么能靠“吃得香”上热搜? ·  昨天  
浪潮工作室  ·  过春节常囤的年货,为什么有费列罗 ·  昨天  
现代财经  ·  《现代财经-早读早分享》2025年元月19日 ... ·  3 天前  
中国新闻周刊  ·  曾经的顶流,你不知道的另一面 ·  3 天前  
环球时报  ·  格力声明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雄安新区“迁都”是个误会,其实,它和首都的关系是……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4-03 10:33

正文


天(4月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如平地惊雷,让整个中华大地为之一震。


航拍下的雄安新区

在作家孙犁的笔下,白洋淀是春光降临,芦芽竞出;每至盛夏,“蒲绿荷红”,岸柳如烟的。如今,这片有着“华北明珠”美誉的“北地西湖”,自此将从人们熟悉的文学作品中跳脱出来,成为继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经济特区和90年代的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个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这也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同深圳特区、上海浦东特区相比,未来的雄安新区还有很多不同之处,尤其是它地处京津冀腹地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国人更加聚焦它的定位意义。这两天,雄安新区或将成为首都副中心的说法开始见诸报端。



这种说法虽然未经官方的证实,但是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的定位却是毋庸置疑的。围绕“首都”两字,它“想说的话”或许并不少。

雄安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


“雄安”对话“首都”

关键词:疏解非首都功能、新城区


党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曾多次深入北京、天津、河北考察调研,习近平明确指示,要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在河北适合地段规划建设一座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型城区。

 

这座新城区正是如今世人瞩目的雄安新区。


看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

意义

设立雄安新区,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非首都功能指那些与首都功能发展不相符的城市功能。首都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出现城市首都功能和非首都功能的差异,甚至是矛盾。而这种矛盾不断地积累就很可能使首都得上“首都病”,症状一般表现为城市人口拥挤、环境污染重、交通拥堵等。



这种易患不宜解的“首都病”,对北京来说,也是个难题。设立雄安新区或就将大大解决这一问题。

 

位置  地处京津冀腹地的区位,交通条件比较便捷。区域土地的可利用性好,环境容量相对比较大,可为聚集人口和产业提供很好的条件。

 

规模  雄安新区面积将比肩深圳特区、上海浦东特区两位“老大哥”,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这将使雄安新区成为一个独立、新的巨大承载平台。

 

机遇  在国家规划中,雄安新区将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除此之外,还将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未来机遇多多,发展多多。

……


以上来看,雄安新区的首要定位为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所言非虚。碧波荡漾,芦苇轻曳的“白洋淀”未来将摇身一变成为新的现代型城市,机遇、创新、发展,三个关键词或可以完美解读雄安新区未来的使命。因此,纠结于它是否是“首都副中心”已不那么重要,因为,雄安新区的定位早已说明一切。



TA国的“首都病”:

治疗方式多样,疗效不一


“首都病”并不是哪个国家的专利。事实上,在世界上各个国家首都的发展过程中,功能冗杂、人口稠密、交通拥堵等各种弊病都会出现,如何给首都“减负”是它们共同的课题,迁都、设立多个首都等方式都曾出现过。

 

韩国:行政中心迁至世宗市


2003年12月,韩国国会通过《新行政首都特别法》,决定将韩国行政首都从首尔迁往韩国中部地区。2013年7月1日,韩国正式启用行政中心城市世宗市。韩国16个中央部门和20个下属机构(不包括总统府和国会)迁移到世宗市办公。

 

世宗市全称为“世宗特别自治市”,位于首尔以南约120公里。首尔自1948年成为韩国首都。作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处于统领全国近1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约4800万人口的枢纽地位。但是随着首尔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交通堵塞、住宅拥挤、地价飞涨、大气污染等“首都病”也日益严重。行政中心迁至世宗市将缓解交通、人口等各方面压力,有效地促进各地区均衡发展。


 世宗特别自治市

 

日本:推行“首都圈”概念

 

日本东京与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并称为“三大世界级城市”,从建成区面积、人口以及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来看,日本东京都在全球各城市中排前列。为了减轻可能出现的“首都病”,东京一直致力于疏解首都功能方式上的尝试。

 

“首都圈”这个概念在日本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1958年,日本政府颁布了《第一次首都圈基本计划》,采取了绿化带计划、卫星城计划、新都心计划、科学城计划、一小时生活圈等五种控制性的措施。这使东京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市——绿化带——卫星城市”的空间模式,控制了首都城市的过度增长,对改善日本首都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的舒适度有所帮助。

 

上世纪90年代,日本围绕首都功能转移曾掀起了一阵讨论热潮,但由于反对意见根深蒂固,围绕该问题的讨论从此完全销声匿迹,近些年,日本推进首都圈发展,实际上主要解决的是人口居住问题。


日本的《首都圈规划构想》

 

英国:设立“卫星城”

 

同样作为“三大世界级城市”之一的伦敦,采取的方式和日本东京不尽相同。为解决伦敦人口过于密集的问题,英国政府于1937年成立了“巴罗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40年提出疏散伦敦中心区工业和人口的建议。

 

1946年,英国议会通过《新城法》,在离伦敦市中心50公里的范围内建设了8个卫星城。这些卫星城在分担大城市的部分功能、缓解大城市的居住困难等起到了一定作用。英国政府还带头将政府部门机构向卫星城转移,并且对投资安排实行监督。在政府带动下,众多大企业总部都落户“卫星城”。


英国卫星城纽卡斯尔

 

除此之外,如南非设立多个首都(行政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为比勒陀利亚,司法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为布隆方丹,立法首都(国会所在地)为开普敦),美国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等方法,也是各个国家为了解决“首都病”而采取的方式。

 

虽然各国的方式效果不一,但是都对缓解首都人口、环境等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别国模式不可复制,我们自己走的也正是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白洋淀的这一个圈儿,画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明天,也画出了我们期许中的“首都圈”。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若干年后,首都北京的百里之外,我们等待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出现。

 

 


编辑:张天健

综合来源:南方日报、凤凰网、东方早报、新华网、南方都市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