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联储7月议息会议召开。随着就业增长放缓、通货膨胀有所缓解,美联储认为9月降息“可能在考虑之中”,引发了市场关注。
今天,想从这个话题聊起——
我们在国内市场投资,为什么却要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化呢?
首先,
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而美元是全球主要的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
。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可以通过
国际交易结算、美国居民消费、全球金融市场投资等方式
,对美国的境外市场也造成影响。比如,对于我国市场,理论上可能有以下影响:
美元降息,可能使得持有美元的吸引力下降,带动美元贬值,
人民币相对升值,提升我国资产吸引力
。
外资可能会增加对人民币计价资产的投资,进而影响我国境内市场的资产表现。
如果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压力能够有所缓解,我们国内的
货币政策就可能有更大的操作空间
,
这对我国国内的经济和资产价格来说是正面的信号。
如果美元贬值,
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上的价格可能会变得更高
,
这可能导致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下降。
美联储降息,意味着持有美元能拿到的利息下降了,因此,
美国境内的风险资产
(如股市)
相对吸引力可能上升
。
这可能导致美元资金从美国的债市流向美国股市,对于一些高度依赖估值的板块
(比如科技股)
,可能会受益于资金的流入。主题板块的情绪也可能蔓延到全球,
或提振国内相关主题的信心
。
正是源于以上原因,我们需要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化。
然而,今年,“美联储降息”好像一直是一个“狼来了”一样的故事。
早在今年3月初,美联储官员就曾经表示,2024年或将降息两到三次。比如,其中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就表示,如果经济发展符合其预期,他认为美联储将在“夏季”
(5月到7月)
开始降息;克利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也表示,她没有改变2024年降息三次的预期。
然而,虽然降息的预期一直都有,美联储却一直维持着基准利率不变。根据议息会议的措辞,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点:
通胀情况
:
尽管通胀率有所回落,但仍高于美联储设定的2%长期目标。
就业市场
:
美国就业增长有所放缓,失业率有所上升,但仍保持在低位。
政策决策考虑
:
美联储需要避免过早降息,以免逆转通胀改善的进程。
不过,几天前,美联储7月议息会议
(FOMC)
召开,虽然连续第八次将基准利率维持在5.25%~5.5%,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态,认为经济已经接近适合降息的时点,
如果数据允许,美联储最早可能在9月降息
。
结合美国的经济数据,美国6月失业率上升至4.1%,长期失业者数量升高,表明其劳动力市场降温;6月CPI环比下降0.1%,核心CPI涨幅创2021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显示其通胀压力有所缓解。
因此,
市场形成了一个大概率降息的预期
。
CME数据显示,截至8月1日,市场预期年内降息3次。
那么,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是否应该跟随降息的预期,马上布局投资呢?
基长可能要在这里提醒下,
在行动前,我们一定要谨慎考虑。
虽然市场现在对降息充满乐观,甚至给出了3次降息的定价,但是,券商机构的专业意见会更加谨慎一些。
预防式降息可能整体速度不会太快,美联储依旧要考虑其经济和通胀双重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