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Hi科技你好
创建于1997年初的Chinabyte比特网是中国第一家IT互联网媒体。汇聚高端商业人群,紧跟IT行业趋势,为用户提供全面、专业的报道和观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心禅道  ·  投资#785 ... ·  3 天前  
心禅道  ·  投资#785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Hi科技你好

全闪存与超融合掰手腕

Hi科技你好  · 公众号  · 比特币  · 2018-04-10 19:43

正文

现代化数据中心领域有2个热词,

「超融合」 「全闪存」,

人们似乎对两者的认识存在新晋的误区,

即超融合系统很便宜,

全闪存阵列很贵,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贵”,实际上只是个门槛的问题。

「超融合系统很便宜」的真相是—

增长主要来自中端市场;

「全闪存阵列很贵」的真相是—

可以取代中高端磁盘阵列。


闪存,你真的了解吗?


为什么要把全闪存与超融合放一起讨论呢? 因为,闪存正逐步取代硬盘在数据中心中的主导地位,完全取代可能只是时间问题,而 全闪存与超融合代表了企业用户利用闪存的两种典型方式


超融合系统仍以混合方案为主


全闪存可以先考虑阵列


在中国的大型企业中,对于闪存的使用还是比较保守的, 大家都知道闪存很快,但不知道到底有多快


另一方面又比较担心闪存的价格和SSD的写入寿命,核心诉求也都放在了数据保护和购置成本上面。但 对于企业用户来说,闪存的优势绝不仅仅体现在购置成本上


两种部署方式,给不一样的“你”


闪存有两种部署方式,第一种就是直连(DAS) ,如服务器内置闪存盘或闪存卡,这种方式适用于互联网公司和超融合系统。 第二种是阵列(SAN) ,专用设备,外置共享,这种方式不够新潮,但有它适用的场景,未来也会不断演进。


直连方案可以获得很高的单机性能,但却存在着单点的问题,万一闪存卡或者服务器任何一方出现故障,整个数据库都将随之破坏。


同时直连方案也不易于集中管理。 但跨节点的系统级软件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而恰好互联网公司具有足够的软件能力,往往都会采用这种方案。 超融合系统便在传统企业用户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价格:1台全闪存=超融合1个节点


人们对于 超融合系统很便宜的认知 大多是因为它基于X86服务器。但实际上,超融合系统是架构在软件定义存储之上的,软件定义存储才是它的根源。软件定义存储即用软件消耗计算资源,去提供存储性能和功能。也就是说,性能越高,对计算资源要求就越高。


所以超融合实际上是分布式架构,需要三节点起步购买,软件占购置成本比例较高,通常更适用于虚拟化环境。


全闪存阵列使用的当然全都是闪存,它集中共享架构,采用双控的方式避免故障的发生,保证可用性和可靠性,基本的软件功能都包含在硬件中,附加功能视厂商而定,实际上的购置成本是很低的,适用于物理机(如数据库)和虚拟化环境


那么是否存在全闪存的超融合系统呢?超融合架构是基于Server SAN的,而全闪存的Server SAN要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节点上留给用户应用的计算资源太少,超融合系统的要求过高,这样更不划算,所以目前全闪存的超融合系统并不多。因此, 超融合也有着很多它不适用的场景


而目前做全闪存可以先考虑阵列,特别是不想改变 服务器+网络+存储 的既有架构的用户,只要换台全闪存阵列存储就能解决性能问题。如果一台全闪存阵列的价格只相当于知名超融合品牌的一个节点,你是不是有兴趣试试?


SC4020 跑出10万IOPS性能


在戴尔易安信SC4020全闪存阵列的测试过程,送测机配置20个200GB SSD,分为两种型号:6Gb SAS,SLC NAND(日写入次数无限制,5年保障)和12Gb SAS,MLC NAND(25 DWPD 5年保障),跑出了10万IOPS性能。



具体测试过程和结果如下:


◆ 应用:Oracle 12c Grid&Database;


服务器:Dell EMC PowerEdge R930 4×Intel XeonE7-8880 v3,共72物理核心 512GB内存(内存镜像,256GB可用)3×Qlogic QLE2562 双口 8Gb/s FC HBA;


网络:Brocade 6505 FC SAN Switch;


◆ 存储:Dell EMC Storage SC4020 20×200GB SSD,约1.6TB可用容量(1 热备,19个盘,1副本)。

注:由于全闪存的高性能,网络成为平静,测试环境受限于3×8GB,而不是4×16GB


8KB 随机读:28 万 IOPS @ 0.34ms


接近带宽上限:2.4GB/s


4KB 随机读:30万 + IOPS


真实应用性能:Oracle 数据库

TPM:645030/614918

TPS:11349/10432

响应时间:36/250ms

模拟场景

客户端:1000

用户注册/更新信息:10%

浏览/查询:70%

订单/插入:20%

浏览订单:5%


拥有成本①:机架空间 (1:20+)



每硬盘(HDD)贡献200 IOPS

使用2U24盘为扩展柜


拥有成本②:绿色节能(1:38)



测试配置全速运行仅320W,

以每硬盘运行功耗7.92W计,

达到同等性能仅硬盘的耗能:

10万 IOPS ≈ 4 KW | 30万 IOPS ≈ 12 KW | 近 1/40


我们今天所说的全闪存的 “高” ,指的是性能方面,这通过以上测试结果便可以体现。而全闪存的 “低” ,则是指成本。


成本=购置成本+拥有成本


在购置成本上,全闪存阵列的大多数产品都已经达到了用户可以接受的价格;在拥有成本上,全闪存阵列相对于磁盘阵列有着绝对的优势。所以, 如果您还在使用磁盘阵列的话,全闪存阵列的迁移是第一选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