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苍梧晚报
读港城 阅天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微观三农  ·  “桂字号”农业品牌 | 容县沙田柚 ... ·  14 小时前  
CFC农产品研究  ·  聚酯链条强现实的层层强化,PX有望延续上行 ... ·  昨天  
中国航务周刊  ·  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与MSC战略合作,这家中 ... ·  4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山东港口2025年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烟台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苍梧晚报

花钱买“铁饭碗”?400多名大学生被骗!

苍梧晚报  · 公众号  ·  · 2025-02-20 21:12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描述了一起涉及400多名大学毕业生的特大诈骗案件。犯罪嫌疑人于某伙同他人以办理央企、国企等单位正式员工入职为由,通过虚假的笔试、面试、体检、培训等环节实施招工、招干诈骗,导致受害人财产损失共计8000多万元。目前案件仍在侦办中。警方提醒求职者要增强防诈防骗意识,不轻易相信“高薪”招聘信息,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特大诈骗案件涉及400多名大学毕业生

犯罪嫌疑人于某伙同他人,以办理正式入职为由,实施招工、招干诈骗,诈骗过程包括虚假的笔试、面试、体检、培训等环节。

关键观点2: 诈骗团伙的诈骗手段专业且隐蔽

诈骗团伙有专业的培训机构和完整的入职培训流程,办公场所位于高档写字楼内,每个环节看起来都非常正规,使得受害人容易相信。

关键观点3: 案件暴露出防堵难点

该案件将冒充国企央企和求职诈骗融合为一,以花钱“请托”为主要非法敛财手段,也暴露出防堵就业诈骗的难点。

关键观点4: 警方提醒求职者增强防诈防骗意识

警方提醒广大求职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防诈防骗意识,不轻信“高薪”等招聘信息,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


正文

图片


图片



一份看似正规的劳动合同缘何成为诈骗工具?笔试、面试、体检、培训,这些常规就业程序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骗局?


这是一场持续近三年的特大诈骗案件, 400多名大学毕业生受骗,财产损失共计8000多万元, 截至案发时,仍有不少人在等待那个遥遥无期的“工作”。


图片


从2021年底至2024年6月, 犯罪嫌疑人于某以自己能办理央企、国企等单位正式员工入职为由,伙同苏某等人对甘肃省各市州应往届毕业大学生实施招工、招干诈骗。 受害人表示,诈骗团伙有专业的培训机构以及完整的入职培训流程,办公场所也位于高档写字楼内,每个环节看起来都非常正规,因此起初自己对犯罪嫌疑人的说辞坚信不疑。


图片


案发后,兰州警方迅速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取证工作,在所谓的人力资源公司驻地,起获了大量伪造的实习、求职、代理合同,以及用来培训考试的各类试卷。诈骗过程不仅有常规的“入职流程”,一些受害人甚至办理了所谓的“入职”,进入企业进行所谓的“岗前实习”。由于参与了“岗前实习”,受害人认为正式工作的落地胜利在望,事实上,这些环节都是诈骗团伙的精心表演。


图片


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刑事侦查三大队副大队长邱燕平表示,这是自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整治冒充部委国企央企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以来,在涉及大学生就业诈骗方面破获的规模较大、组织完善、性质恶劣、具有典型性的一起案件。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该起案件将冒充国企央企和求职诈骗融合为一,并以花钱“请托”为主要非法敛财手段,也暴露出“请托”类就业诈骗的防堵难点。


甘肃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白海娟表示,广大求职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要盲目追求“编制”,要综合考虑工作内容和自身职业规划, 在求职应聘过程中,要进一步增强防诈防骗意识,不轻信“高薪”等招聘信息,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轻易支付相关费用。


来源:连云港警方
总值班:胡柳君  宋杰
编辑:刘永波

图片

阅读推荐:






我市将推行60分钟公交免费换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