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婴幼儿心理
北京师范大学婴幼儿心理实验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营养师顾中一  ·  这种让你噗噗噗「姜」,一次别吃太多! ·  10 小时前  
丁香医生  ·  多出汗,身体能排毒吗? ·  昨天  
丁香生活研究所  ·  劝你吃蓝莓的理由,一个就够了! ·  2 天前  
丁香医生  ·  30 个让你睡不好的习惯,测测你有哪些?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婴幼儿心理

考考你,你知道哪只母鸡能下蛋吗?

婴幼儿心理  · 公众号  ·  · 2019-03-21 16:58

正文


文:咪某静

编辑:豆豆菲


小朋友们从小就是好奇宝宝,遇到事情总喜欢问为什么。喜欢问为什么,是孩子在看到结果时,尝试想找出原因的一个体现。但孩子能自己想出原因吗?很多心理学家都对小朋友的因果推理能力感兴趣,有的心理学家说不到三岁的孩子们在玩耍的过程中就已经会自发地探究因果关系,但没有人明确地告诉我们到底多大才能很好地进行因果推断。因此,这个心理学家就想看看 4-7岁 的小朋友可以不可以很好地正确独立推断出因果。

实验者跟小朋友说:“这里有一个母鸡场,你只能看不许摸。有些母鸡下了蛋,有些母鸡没下蛋。你可以把这两只在巢穴里的母鸡拿起来(指着两个在巢上的母鸡),看一看哪一只有下蛋。(让小朋友自己把母鸡举起来看)你现在需要找下一只底下藏了蛋的母鸡,一共 还有三只 下了蛋的没找到喔。你可以试四次,但是在尝试之前,要仔细观察这只下了蛋的母鸡喔。”

实验者说:“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啦!选一只母鸡,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底下有没有蛋。”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者都会鼓励和引导小朋友说话,问他:你为什么选了这只呀?你怎么猜出来这只母鸡底下有蛋的呀?

选完第一只,实验者继续说:“现在,你还有 三次 机会,选一个下了蛋的母鸡。想一想,告诉我,你为什么选这只母鸡,然后我们再看看它到底有没有下蛋,好吗?”在最后一次机会选母鸡的时候,实验者会问小朋友:“你觉得什么样的母鸡能下蛋?和那些不下蛋的母鸡相比,它们有什么共同或者不同之处呢?”

当三次机会结束后,小朋友才可以把剩下的母鸡底下有没有蛋都看个遍。

让我们来一起看看这八只大小相同的黄色的母鸡:

  • 母鸡的翅膀上有不同颜色的点点,其中2个是粉色点点,2个是紫色点点,2个是蓝色点点,还有两只翅膀上没有点点。

  • 有一半的母鸡都没有脚脚,其中每种颜色各有一只是没有脚脚的。

  • 还有两只母鸡在巢里。

把母鸡抬起来,会发现有的母鸡底下藏着一个白色的蛋蛋。

八只母鸡与四只蛋蛋:

聪明的小朋友,你觉得母鸡翅膀上的点点和蛋蛋有没有关系呢?


在三次尝试中,大部分的小朋友都 不能 解释自己的选择:“我猜的”“我觉得是这个”“我什么都知道”“我不知道怎么地就知道那儿有蛋,因为我的脑子是电脑!”

有的回答与任务 完全没有关系 :“因为我姑姑家养了一群母鸡”“那里有蛋,因为我可以看透母鸡的身体”“我在家和妈妈经常玩游戏”

有的回答是 非因果关系的 :“我按顺序选的”“因为这只母鸡有蓝色的点点,而我最喜欢蓝色”“因为这只母鸡像太阳”

有的回答是 因果导向的 ,但并没有和脚脚联系起来:“因为这只母鸡翅膀上有点点”“这些蛋上都有蓝色点点”

而只有极少部分的回答是跟母鸡的脚有关系,也就是正确的推理出了因果。

该研究的结果中,4-7岁中不同年龄的孩子的表现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而在孩子 看完 了所有母鸡下面有没有蛋蛋之后,也并 没有全部都学会 蛋蛋和脚脚的联系。

有的孩子说一些牛头不对马嘴的话:“当我拿着这个蛋,我爸就会拿一个蛋,然后我们就可以一起煮蛋吃,我就可以吃到鸡蛋了”“这个游戏是我发明的”

有的孩子会产生一些没有因果关系的结论:“从这个游戏我们知道了,我们需要找到蛋”“有些母鸡有蛋,有些母鸡没有蛋”

有少部分孩子会得出与点点相关的结论,而有的孩子会得出蛋蛋和脚脚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园小朋友是可以区分并且说出因果的句子的。所有年龄的孩子都会尽可能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部分的答案并不靠谱。他们在自己形成因果推理的能力上还比较局限。

你觉得这个好玩的研究还有哪里可以改善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