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新国风
正本清源,复兴儒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新国风

范仲淹:“以俭养廉 以俭助廉”的传承奇迹

腾讯新国风  · 公众号  · 儒学  · 2017-04-28 17:05

正文

点击 蓝字“腾讯儒学” 关注我们

做人做官做事,范仲淹都做到了极致。

1046年,范仲淹应老朋友滕子京的邀请,写下了《岳阳楼记》。在这篇著名的文章里, 范仲淹发出了千古绝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是一个政治家对治国实践和历史规律的深刻思考,也是一个政治家超越时空的浩然正气,光烁古今,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宝贵财富。

尤其令人称颂的是,范仲淹之后,范氏家族创造了我国的一个家族传承奇迹,近千年而不衰,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家风纯良。

范仲淹是个流芳千古的政治家,无论得势还是失意,无论在朝主政还是将兵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为国为民,忠心耿耿。 后人论宋朝人物,甚至“以范仲淹为第一”。

范仲淹出身穷苦,当了大官,却从未理所当然地要给自己、给家人什么补偿。他对物质的要求很低,要求家人也这样,一心只为国家、百姓着想。 在范氏家训中,他叮嘱后人要志存高远、勤俭节约、遵守规矩、和气做人、清白为官 ,比如他在《告诸子及弟侄》中写道:

“汝守官处小心,不得欺事,与同官和睦多礼,有事只与同官议,莫与公人商量,莫纵乡亲来部下兴贩,自家且一向清心做官,莫营私利。汝看老叔自来如何,还曾营私否?自家好,家门各为好事,以光祖宗。”

范仲淹有四子:纯祐、纯仁、纯礼、纯粹。四个儿子皆德才兼备,当了朝廷重臣,口碑极好。除纯祐因病早逝外,其他三个儿子均高寿以终。范仲淹曾评价说,纯仁得其志,纯礼得其静,纯粹得其略。 “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 范仲淹至晚年“田园未立”,居无定所,没给子孙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他留下的“先忧后乐”思想,又怎么是金钱能够衡量的呢?

《宋史》记载,一次,范仲淹让次子范纯仁自苏州运麦至四川。范纯仁回来时碰见熟人石曼卿,得知他逢亲之丧,无钱扶柩返乡,便将一船的麦子全部送给了他,助其还乡。范纯仁回到家中,没敢提及此事。范仲淹问他在苏州遇到朋友了没有,范纯仁回答说,路过丹阳时,碰到了石曼卿,他因亲人丧事,没钱扶柩回乡,而被困在那里。范仲淹立刻说道:“你为什么不把船上的麦子全部送给他呢?”范纯仁回答说:“我已经送给他了。”范仲淹听后,对儿子的做法感到高兴,并夸奖他做得对。范纯仁后来做到了宰相。《宋史》评价说:“纯仁位过其父,而几有父风。”

有一个小故事:范仲淹回到苏州后,买了一块地皮,准备自己盖房子。盖房之前,请风水先生来看。风水先生看后高兴地说,这块地风水很好,在这块地皮上盖了房子的人家,今后世代都会出大官。范仲淹听后表示,如果真是这样,好处不能让范家一家独得。于是,他把这块地皮捐出来,造了一座学堂。

范仲淹临终时,《遗表》一个字也没提私事,空着手来,空着手去,但他依然活着,泽被后世,这是他不朽的生命!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老虎山下有一座范家大院。200多年前的清朝雍正年间,范仲淹的第二十代孙范养源携家人迁居至此,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家道中兴,买下田产,修建了这座大院。范家从此在这里开枝散叶,如今,散落在罗江的范氏后裔已有两万多人。

千百年来,以“廉俭”为核心的范氏家风一脉相传。范家大院石柱上镌刻的 “自喜奂轮光世泽,还崇廉俭绍家风” 楹联,映射的正是范氏家风中 “以俭养廉,以俭助廉” 的思想精髓。

“千载家风应未坠,子孙还解爱青山”,范仲淹得偿所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