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周末,去书店参加了一个读书会。
主讲人是上海博物馆的一名研究员,分享内容是他自己的一些古籍研究心得。
期间,有人问到,做这些最后几乎被“束之高阁”的研究,有什么用?
“说真的,没什么用,搞研究其实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好玩儿”,他回答。
每天在博物馆的地下室里,不见天日,也少与外界有交流,一心一意的搞研究。
讲真,我挺羡慕的。
功利的社会里,做着不功利的事情,这本身就挺奢侈的。
今早,朋友给我发了条微信,说不辞职了。
因为,她跟老板提离职的时候,老板娘为了挽留她,给她工资涨了1000块。
她苦笑着和我说,为了区区五斗米折腰了。
我说,这才多大事儿呀。
我们小区楼道里,贴的小广告,面幅都只有以前的二分之一了….
我以前用淘宝,现在觉得咸鱼和拼夕夕是真的好,遗憾这么晚才遇见它们….
还有朋友圈的周边游,日韩游明显增多了,而欧美游明显骤降了…..
二、
这些说明什么?可以说成消费降级。
《人类简史》中,有这么一段话,说在奢侈品发展史上,经常会出现奢侈品变成必需品的情况。
等人们习惯了,就开始认为,这事天经地义的。最后,生活中就再也不能没有这种奢侈品了。
而现在,大家都不想再交智商税了,不再愿意为一件商品支付高溢价。
说是穷的原因,也是。
但我觉得,更多的还是消费理念的转变。
以前,钱多,欺我人傻就算了。
现在,世道变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在这高奢的社会,追不上的房价,涨不上的股票,生不起的大病……
所以,很多人才会选择以一种佛系、无奈且极简的方式来生活。
这是降级,也是某种程度的对生活的体悟。
就像李诞所说的“开心点吧朋友们,人间不值得。”
三、
说回消费,它其实是个慢变量。
不仅仅体现在实际的购买上,也包含文化、心理方面的消费。
如果说,这次的消费降级潮流,能够让我们不再以买买买的方式,来缓解焦虑。
不再被动的被裹挟到所谓的中产阶级,不再把消费水平与成功、与认同感、与满足感划等号。
能够发现日子过的好不好,和拥有多少东西没啥关系。
那么,这也算是一段共克时艰、激情燃烧的岁月。
所以,不妨趁着大家都“穷嘻嘻”时候,撇除纷乱的物质,静下来。
回归生活,拥抱生活本身。让快乐,正确的被使用。
骑着摩拜,溜到隔壁老大昌门口,和排队买鲜肉月饼的老大爷们一起,一口榨菜,一口二锅头的唠嗑,侃大山。
这不也挺有意思的,这不,也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