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瓯江潮
瓯江潮取名于温州的母亲河——瓯江。取瓯江汹涌奔腾之势以共聚实力,取瓯江静谧舒缓之美以共享乡情。瓯江潮微信平台首先是结合瓯江潮qq群系列、瓯江潮网站为在杭温州老乡提供联络平台,进而提炼、传播温州、温州人文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M93交通之声  ·  爆雷!巨头宣布:大裁员!7000人面临失业 ·  3 小时前  
杭州日报  ·  突然确诊,高烧39.7℃!杭州女子硬扛3天, ... ·  22 小时前  
FM93交通之声  ·  太猛!金价大涨,创历史新高!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瓯江潮

话·年| 温州年味儿温州情

瓯江潮  · 公众号  · 浙江  · 2018-02-14 21:08

正文

过年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中国人对于过年,都有着独特的情感,而温州的过年也有着不一样的习俗,回想一下我们记忆中的过年,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每个人的印象里,似乎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年味,这些情节和气味总会牵引着你一遍遍回想起那些难忘的人和场景。大家对“年”,又有什么样的解读呢?本期我们将以“话·年”为话题,聊聊那些留在你记忆深处的年味和温州故事。


视频更精彩 请猛戳这里




年是什么?年是团聚,是家的味道,是一种亲情,是合家欢乐;年是一种少年时的美好回味;年是期待在外的孩子回来;年是放假出去玩儿;年是一声集结号,一吹响,不论你在什么地方,大家都会回来团聚。无论是大雪漫天的北疆,还是四季如春的岭南,中国人对于过年,都有着独特的情感,而温州人也有自己的过年方式。过年不光意味着团圆,对于吃货们来说,回到家乡,吃上一口挚爱的美味,是一件无比愉快的事情。

在温州,老底子的年味儿,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与传统,唤回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记忆,亦是整座城市的记忆。



说到年味,最重要是这个 “味”

童年印象中

酱油肉鸡鸭鱼鳗

一溜儿的挂在竹竿子上

风起,便带来年味

……



◆ ◆ 民间风俗 ◆ ◆

民间风俗,是过年最重要的一味调料,没有它,过年就觉得平淡很多。中国人过年讲究团圆,欢庆,祥和,平安,一家人团团圆圆地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放鞭炮,享受着过年欢庆团聚的节日。过年也有很多讲究,每个地方都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温州也有自己的过年方式。

“味”

说到年味,最重要是这个“味”。

童年印象中, 进入腊月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物了。


温州人的年和年糕也分不开 。一开始捣年糕就会呼啦啦围上一圈孩子,看师傅俩 一个捣一个揉,配合得特别默契。

还有分岁酒席上端上来的第一道热菜一定是炒年糕。长辈们总是一边往孩子碗里夹一边念叨 “年糕年糕年年高”

年前还有一件事最让人高兴,就是 新衣服 !那会童装都在铁井栏买,从内衫到外套到小皮鞋,必须一整身都是新的。

而且还不能马上穿,必须 熬到大年初一才能穿 。可以说,小时候新年第一天的第一份快乐就来自穿新衣服。


除夕夜

大年三十从早晨醒来,整个人就莫名进入期待状态。无论是家里还是外头,所有的一切都是崭新的红通通的,带着喜庆的颜色。

而这天最重要的,就是年夜饭。

年夜饭在温州人这里有独特的叫法, 分岁酒


传统的温州分岁酒,讲究一个 “十全十美“ 的寓意,以炒年糕“年年高升”开席,到红枣八宝饭“新年红早”招财进宝收尾。


冷盘得用 高脚碗 装,每道菜上 要加上红萝卜 ,体现红红火火。

(高脚碗由“温州市西亚百货”友情提供)

还要有一盘 瓯柑 ,温州人称柑,橘子的橘跟吉利的吉是温州话方言谐音,所以瓯柑一定要上来,大吉一定要讨彩。


还有一项重要的娱乐项目—— 放鞭炮 ,小时候鞭炮的花样就有许多了,还有会旋转的能上天的!


从分岁酒开始家里 所有的灯都要打开 ,就连睡觉也不能全关上,要留上一盏小灯,这一夜家家户户注定灯火通明。


大年初一至初四

除夕零点之前,很多人家就选择冒着寒风出门了。

他们去哪呢?陆陆续续的赶往温州各大寺庙。


除夕零点一过,香客们都争先抢 上头柱香 ,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紧接着就是 走亲戚和吃酒的循环 ,差不多从初一持续到初四。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温州的年味是否越来越淡了?



但不管形式怎么变化,能够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团聚在一起,就是年。


本期嘉宾




有些人期盼着团聚过年,有些人说年味越来越淡了,其实 过年的方式在不断变化,但根植其中的年味永远不会消散;表达幸福的方式或有不同,但对幸福的追随不会停歇。



看看温州传统年味


酱油肉
藏在“晒”里

向来对吃食很是挑剔的温州人,

对酱油肉的热爱可谓情有独钟。

每到过年前,温州人家家户户都会准备酱油肉。

肉蒸好后,和杭州酱肉比,

不咸、不硬、吃起来除了酱香,

还有红烧肉的甜味,

五花的部分最好吃,

一点也不干,很油润的感觉。

在酱油里微微腌制的肉,

满满的阳光气息,温暖的家的记忆。



酱鸭舌
嚼舌之妙

鸭舌是一道凉菜,它是卤的,风至半干,

在口中细嚼,韧性十足,口感却又是柔软的,

实为一道佐酒之极品。这种精妙之感,

自东瓯民间卤制工艺开始,

伴随很多温州人走过童年。

又因鸭舌的舌字发音和本地话的亏钱相近,

因此又把它改成“鸭赚”,图个吉利。


鱼饼
山海味是年味

鱼饼是温州传统民间特产,它以东海的冕鱼、

马鲛鱼等新鲜海水鱼为主原料,

配以独特的调味品,

采用传统配方及先进工艺精制而成。

鱼饼外形圆滑白洁,

食之香口滑软、味鲜,韧脆适度,

已成为人们酒桌、饭桌上不可或缺的下酒、

佐餐之佳品。每年过年,

温州人的饭桌上必定会有鱼饼。

瓯柑
先苦后甜

历代宫廷中的“珍品贡果”——瓯柑,

几乎是鹿城百姓必备的年货。

瓯柑柑皮金黄,籽少皮薄,果肉多汁,

吃起来先微苦而后甘甜,还伴有特殊的回味。

温州俗语有“端午瓯柑胜羚羊”一说,

赞的就是瓯柑清凉解毒的品性,

也说明了瓯柑具有较长保鲜期,

可一直保存至次年端午节前后。


藤桥熏鸡
舌尖上的温州味道

藤桥熏鸡是藤桥禽业的主打产品,

也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

它是以藤桥本地鸡(又名三黄鸡,山地放养,

以谷物作饲料)作为主要原料经六道工序加工而成。

其成品色泽嫩黄鲜亮,

味道醇香浓郁,回味无穷。

当然,不只是熏鸡,熏鸭也是一道不可或缺的美味。


鱼生 虾酱
温州人独特的情怀

温州人对虾酱和鱼生的感情是外人无法理解的,

甚至卖虾酱的人明着说只卖温州老乡,

不卖外地客人。

原因是温州虾酱的味道是外人无法体会的美味!

温州人习惯在蒸锅里放上一些肉,

加点调料,老酒,最后倒入虾酱,

清蒸即可吃,而在这一道温州味道里,

是真正能尝到妈妈的味道的。


高粱肉
温州人很吃牢

温州高粱肉的做法是将猪肉切成薄片,

拌以白糖、味精、酱油、烧酒,精盐,

经过摊晒,晾干而成,具有厚薄均匀、

脆香可口,食而不厌的特点。

温州粉干
最是这一碗粉干

温州粉干有近千年的历史,

以前温州人很少吃面食,多吃米。

聪明的温州人会把大米做成各种食物,

比如年糕还有粉干,

粉干(fang gue)可谓是

在外的温州人最想念的家乡美食之一了。

以前小时候去外婆家蹭饭,

外婆总会拿出晒好的虾干,

黄花菜干,干香菇,敲鱼饼,

大杂烩般地烧进一碗面干里。

在这里就是用干货代替鲜货烧,

汤汁格外鲜美,一口接一口的喝着,

那都是儿时的回忆。


鱼圆
老温州的经典美味

温州的鱼圆比较独特,它不是圆形状的,

而是不规则的长条。

1998年“温州鱼丸”被定为“中华名小吃”。

是将鱼、肉、面按比例调配,

经过摔打、揉搓而成,细腻嫩美又鲜香四溢。

食用时再以锅中的原汤配上米醋、

葱花和胡椒粉,光是想想都觉得食欲大开。


咸鸡
欲罢不能的传统家常菜

温州咸鸡咸香、肉质紧实,

这是其区别外地咸鸡的一大特征。

温州咸鸡在制作上有一个至关重要的诀窍,

一定要用重物(比如石头)压在正在腌制的鸡上,

将鸡肉中的水分排出来。

这是温州咸鸡之所以比外地咸鸡肉质更为紧实的关键所在。


鳗鲞
风中的年味

在鳗鱼的众多加工品中,

温州一带人们最钟情的,莫过于鳗鲞了传。

鳗鱼鲞又名海鳗鲞,

是将鲜海鳗加工风干而成的淡干品,

传统的温州年夜饭中,一定少不了鳗鲞。

过去,每逢年关将至,

许多人家阳台悬挂腊的干的年货,其中最普遍的,

除了腊肉便是鳗鲞,

很有“没有鳗鲞不算过年”的意思。



带鱼干
温州记忆

晒好的带鱼干,

可蒸可煎,亦可做羹汤,

味道都不错。

汤年糕或者烧面的时候切少许放进去,

相得益彰,滋味绝佳。


虾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