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经信委
发布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相关信息,提供办事指南、政策服务信息、产业技术前沿。回复粉丝的提问,提供全市加油站、文化创意地图、i-Shanghai地图等服务功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西安头条  ·  不能吃!已接连抢救2人!平时很常见 ·  5 小时前  
逆行的狗  ·  碎片时间刷CIA题-Anki牌组 ·  7 小时前  
逆行的狗  ·  碎片时间刷CIA题-Anki牌组 ·  7 小时前  
半岛网官微  ·  “1个月后才有床位”!这个“羞于启齿”的病, ... ·  21 小时前  
哈密伊州区微生活  ·  穿袜子和不穿袜子睡觉,哪个睡得更香? ·  2 天前  
重庆之声  ·  守护健康 |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经信委

让新质生产力成为高质量发展核心驱动力

上海经信委  · 公众号  ·  · 2025-01-16 18:08

正文


转载自:文汇报


①虹口区北科创生物技术产业园内的蓝晶生物自动化小试发酵平台。②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上展示的清洁能源综合系统解决方案。新华社发③文汇报报联合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制作的新质生产力热词词云图。



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肩负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责任使命。过去一年,全市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壮大,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海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已达1.8万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4.4%左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57.9件。


聚焦“五个中心”建设重要使命,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今年上海两会,围绕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使之成为上海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新驱动力,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


聚力主战场,扭住创新牛鼻子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关键主导因素。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加快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针对新质生产力若干主战场该如何布局,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传统产业围绕创新做足转型升级的文章。市政协委员、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经理李琛浩递交提案,建议强化传统产业基础支撑体系,稳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大对基础零部件、材料、软件等薄弱领域进行攻关支持。他强调,传统产业尤其要聚焦数字技术融合应用,集中攻关重大数字工程,相关部门也要为企业数字化升级改造提供更多资金、人才支持。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形机器人成为未来最为引人瞩目的新赛道之一。当科幻真的开始照亮不远处的未来,我们该如何应对?市工商联认为,尽管上海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核心零部件、高端产品布局仍不够,依赖进口。为此,他们建议,上海应采取以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的模式,围绕人形机器人链主打造产业链,重点引进上游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并组建产学研联合体开展协同攻关。

针对三大先导产业,低空经济、智能终端、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如何做大做强,代表、委员们也给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市人大代表、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任王兴鹏建议,在张江地区打造肿瘤医疗医药产业集群高地,建设上海市全生命周期肿瘤医学中心。市人大代表,上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胡宏伟建议,加速低空经济的集群突破,优先加强上海与苏、浙、皖等地低空管理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建设立体空域智能物流运输系统。


写好“碳文章”,厚植发展绿底色


绿色本就是新质生产力的底色,也是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依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眼产业绿色化,完善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和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推进绿色工厂、零碳园区建设,健全产业绿色发展综合服务平台。结合这一部署,代表委员们从各自行业出发,对于培育“绿色生产力”给出建议。

去年5月,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组织建设的上海市工业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可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碳足迹管理服务。结合这一新平台,市政协委员、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常务副主任张喆人表示,当前国内外相关碳足迹管理标准存在差异,国内数据得不到国外认可,或许会对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带来不利影响。在他看来,应着眼于与国际接轨,在碳足迹核算标准、数据库建设、第三方机构资质认证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通过提升碳管理的国际影响力,保障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市人大代表、上海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蒋林弟十分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商业前景。针对海上风电,他建议上海借助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托管、融资租赁等方式,降低投资风险,提高相关项目的可融资性和市场吸引力;针对分布式光伏、风电等,他建议上海完善市场化交易机制,鼓励主体与周边用户直接交易,让“隔墙售电”成为可能。

航运业的绿色转型,有望带动装备、船舶、港口乃至能源化工行业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加快航运业的低碳化进程,农工党上海市委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技术创新,加大配套供给,打造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对于远洋替代燃料,提案建议加强对液化天然气、绿色甲醇、氨、氢等不同技术路线的验证,加大配套燃料供应和加注体系建设。对于内河航运,则可以将换电作为主导方向,大力推进船舶电动化。


改革破瓶颈,畅通科创大循环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事实上,以改革清障除弊,不断建立健全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为了推动更多关键性和颠覆性科技成果从高校走向企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市政协委员、豫园股份董事长黄震建议,要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

市科协在《关于加快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案中提出,上海的产教融合还存在“一头热”“两张皮”等现象。为了打通高校成果供给和企业技术需求之间的“最后一公里”,他们建议上海建立“企业出题、校企共答、市场阅卷”机制,鼓励更多龙头企业参与科技创新的设题、投入、组织和评估等环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