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星期六的,过不好星期六了。
星期六今天尾盘跌了
22%
,看了一场大戏。本质上是炒太高了,第一波就涨了
4
倍,在基本面没有支撑的情况下,完全是炒情绪了。
那么,再来个第二波的理由就不充分,只能定义为,拉升出货。
龙虎榜显示,东川路买了
6200
万,带的假机构买了
8000
万。国君江苏路应该是上午买了
4795
万,尾盘见势不妙,跟着砸了
4120
万。
已经涨到这个位置,再去分析龙虎榜,其实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为高位的趋势开始逆转,大佬也不可能顶得住。
😑😶😏😣😥😮😯
之所以说星期六,因为科技股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涨多了。
科技板块相比市场整体的“相对估值”很高,破历史上限了。
计算机板块市盈率中位数与市场整体市盈率中位数的比值,已经超过了
2
,这个数字超过了
2015
年行情的最高点,创历史最高水平。
通信板块相对估值,目前已经超过了
2015
年时的水平,接近历史最高位置。
电子板块的相对估值水平,击穿了
2015
年高点时的上限。
只有传媒行业目前相对估值还在较低的位置。
从本周的龙虎榜来看,机构基本以出货为主,科技股在构筑一个复杂的头部。
中期看,科技股景气周期向上的逻辑没有改变,但是估值暴涨会引发短期的调整。
前面炒科技股,是有逻辑支撑的:
1
、毛衣站以来,政策的大力支持;
2
、疫情引爆了“宅经济”,科技产品的需求大增;
3
、“新基建”的推动;
4
、新手机、新能源车的新闻天天刷屏。
但是演绎到现在,逻辑已经都炒过了,剩下了炒情绪,谨慎的机构就先撤退了。
😑😶😏😣😥😮😯
资金有流入低位消费股的迹象。
短期来看,消费板块整体估值已与近十年中位数持平,负面影响已经逐步得到消化。
随便翻一下,加加食品、黑芝麻、克明面业、天味食品、颐海国际、桃李面包等,都在大涨,恒顺醋业、涪陵榨菜、中炬高新,这些前期被抛弃的公司,也要创新高了。
受疫情影响,一季度的消费是雪崩的,股价也挖了坑,也狠狠杀了估值。
从二季度开始,消费逐步能恢复。虽然不一定能完成全年销售目标,但整体影响应该不会很大。
1
、年货是在
1
月份买的,当时疫情还没影响;
2
、一季度本来就是消费低点,对很多行业影响不大。当然,酒店、旅游这些靠春节大赚一笔的,肯定是废了。
😑😶😏😣😥😮😯
从需求端来看,疫情对不同消费场景的影响程度不一样,导致各品类销售恢复时间不一样:
线上渠道要优于线下渠道;超市卖场因为一站式购物要优于便利店、专卖店;便利店、专卖店人流量少要优于人流量多的购物中心、大商场门店;购物中心、大商场门店购物停留时间要短于餐饮消费;餐饮消费方便性要优于坐高铁或飞机的旅游消费。
从各品类来看,必选品中对餐饮具备替代性消费的挂面和速冻面食,要好于正常消费的乳制品和肉制品。线上、商超和便利店渠道销售的休闲零食和烘焙食品,要早于餐饮消费的酒类、调味品和部分在高铁、机场消费的休闲卤制品等。
所以,明显利空的消费股不要去碰,比如高端白酒、酒店餐饮、珠宝首饰。
近期持仓来看,
19Q4
基金重仓比例更多朝非白酒倾斜。随着龙头白酒主动规划增速趋于稳健,且市场风格向成长转变,白酒缺乏催化剂。
😑😶😏😣😥😮😯
什么值得买?
1、居家消费需求替代性提升,疫情对速冻食品、休闲食品、保健品、方便食品等行业预计影响有限,可择机超底:
2、以餐饮供应链和休闲卤制品等细分行业为代表,符合未来消费升级的趋势和方向,龙头公司能够充分享受行业红利,以
绝味食品
和
安井食品
为代表;
3、细分行业龙头在治理优化之后,基本面环比改善,以
洽洽食品
和
三全食品
为代表。
4、餐饮行业相对刚需,餐饮渠道受损已经充分price in,调味品板块会迎来困境反转,比如海天最大的消费群体就是餐饮渠道。
😑😶😏😣😥😮😯
休闲零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品类。
我们分析了休闲零食行业线上销售相关特征数据,天猫淘宝休闲食品行业交易额存在典型季节性特征,头部企业地位稳固。
2020
年
2
月,全网休闲零食成交金额
31.21
亿元,同比增长
29.03%
,增速较
1
月(增速
5.37%
)大幅提升。
其中销量
1.17
亿,同比增长
32.91%
,平均客单价
26.59
元,同比下降
2.91%
。
2
月份增速较去年大幅提升(去年
2
月增速
-35%
),一方面是年货季提前
10
天,
2
月未受年货季虹吸效应影响;另一方面受益于疫情,线上日常消费增长较快。
目前休闲零食的各个销售渠道陆续恢复中,快递物流和生产供应也陆续恢复中。在需求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休闲零食有望率先恢复。
以上提到的个股,只是举例,并非推荐。周末我将在【知识星球】分享存在很大预期差的消费股,欢迎围观。
😑😶😏😣😥😮😯
更多潜力个股、具体买点的详细分析,可以
下载“知识星球”的APP
,搜索【公子豹投资】(ID:
56878516)
。也可以直接
长按图中的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