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物
最好的中文人物报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人物周刊  ·  毛姆、鲁迅、村上春树的挚爱,读到灵魂发颤 ·  14 小时前  
南方人物周刊  ·  最喜欢演普通人的王骁,熬出来了|2024魅力人物 ·  昨天  
南方人物周刊  ·  自拍杆 曾经生不逢时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物

台湾老兵回家记|一封邮件,77年家国和3000里归程

人物  · 公众号  · 人物  · 2017-05-11 20:01

正文


2017年4月20日,97岁的台湾老兵胡定远的飞机从台北起飞,越过旧日的华中战场、母亲河长江、战时陪都重庆及苍苍莽莽的川东岭谷,回到了阔别77年的故乡泸县。


一群大陆的年轻人帮胡定远在人生的最后时光回到了母亲的坟前,结束了一个老人「隐忍不言的伤」。





文| 林亦




胡定远97岁了,差不多熬成一部史诗。作为一名上世纪中叶的中国军人,他年少时被拉壮丁,送到武汉、缅甸、印度抗日,尔后孤苦台湾七十年。

在桃园的老房子里,衰老之躯嗅到了终点的气息——一个月前,老伴儿走了,胡定远也患上肝癌。有悲伤,有豁达,也有执念。 嘴里不说,心里太想(回去)了。 继子彭淞源最懂继父,因而也最着急——继父第二场肝癌手术就要来了。

胡定远的 在1800多公里外的四川。从台北直飞,将越过旧日的华中战场、母亲河长江、战时陪都重庆及苍苍莽莽的川东岭谷。青年胡定远曾用脚丈量过它们。如今,时间消磨了记忆,带走了亲人,连故土之名也多番更迭。人生的来处,胡定远已说不清了。

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随带迁徙者达百万之众。无数像胡定远一样的大陆子弟被历史裹挟,开始了海岛余生。有些人在此长眠,永隔故土,有些人则等来1987年的开放探亲。这些老兵,与历史推攘半世,又一次站立于两岸关系的关口。

此后20年,台湾共有4400多万人次踏足大陆,胡定远则是里面极少数的 未归者

寻人邮件

24岁的河北女孩魏思佳和胡定远素未谋面,2017年3月3日下午,她收到一封仅有标题的寻人邮件,它甚至没有标点符号—— 我是台湾人我想帮爷爷寻找四川省的亲人不知道要从哪个管道 ,署名 林蜜儿

魏思佳是今日头条的员工,为旗下公益项目 头条寻人 服务。她享受这份工作,每天都能从找回来的老人孩子中获得幸福感。

林蜜儿的邮件语焉不详。 但我隐约感觉里面有什么。 她向林蜜儿咨询更详细的寻亲地点和失联时长。对方的答复让她头疼:70年。

林蜜儿是胡定远的儿媳妇,在台湾桃园八德区经营一家美发店。胡定远61岁才结婚,对林蜜儿夫妇视作己出。 去年他得肝癌要做手术,他说要回家,我答应他。 林蜜儿说。

林蜜儿的求助让魏思佳感到难过。但这对她和她的同事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头条寻人所服务的,大多是走失二三十个小时之内的孩子、失能失智老人。平台通过LBS技术,把寻人启事弹窗发给走失者最后出现的地域。然后等待今日头条在当地的大量用户中,能有几个幸运的目击者。但七十年过去了,一则寻人信息能打捞起些什么岁月的脉络呢?

发这则信息时,没有抱特别大的希望。 魏思佳说。目前头条寻人的成功率大约在20%。也就说,失望会更多一些。3月12日,她发了寻人弹窗,选定区域为泸州。


今日头条对泸州的用户进行弹窗,对胡定远回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 ,胡定远的记忆仅残存一个古旧的出生地—— 四川泸县凤凰乡6保2甲 。保甲制于68年前消亡,且战乱年代的行政区划,大多已不可考。泸州地界倒没有太大变动,或许还有记事的老人和热心的晚辈。因而,头条寻人的弹窗,是一个既精准抵达又基于概率学上的努力。

胡定远是佃农的儿子,终生不识字,自然没想过自己的名字会以这样的方式重归故里——这甚至不是他的名字。1940年他出门买冬粉途中被拉壮丁,还只是按家中排行被叫 胡老幺

胡老幺在合江码头被押上船,送往武汉前线。他的长官为其取名 定远 ,取 平定远方 之意。胡定远后被编入71军,入印整训后反攻缅北滇西。中国远征军两次入缅作战,伤亡近20万人。胡定远最终幸存,唯一一次流弹袭击,也被胸前的银元所救。

国共内战中,胡定远被编入联勤总部运输13大队,1949年撤退台湾。二级士官胡定远成为海岛异客,而在四川泸县, 胡老幺 离奇失踪,成了家族之谜。



胡定远当年在部队的证件



「找不到了,找不到了」

魏思佳出生的1993年,台湾老兵回大陆探亲已开放了6年。往后此事更是寻常,并不在90后的历史记忆主清单里。但魏思佳对 战争失踪者 更有切身之感。中国是二战最大的受害国之一,约死亡1800万军民。魏思佳的太姥爷也在其中。日本全面侵华,他背上包袱离家抗战。临走前给了儿子一个饼,后人再见时已是一张烈士证。

相似的家族经历让魏思佳和林蜜儿几无隔阂。她们加了微信,林蜜儿发来胡定远的视频和照片。在一张红色椅子上,胡定远断断续续地讲述了自己的一生。风雨百年,仍没打去他的乐观。他爱和孙女打闹,和自己玩牌,或看棒球比赛。

胡定远在台湾的军旅生涯,先后驻扎过新竹、桃园、台北、屏东等地,后来住进眷村,以闲职为生——在炊事班掌勺。戒严时期,为保证兵员,部队不提倡大陆老兵结婚并延役,很多人就此孑然一身。胡定远1980年代换防至云林,遇到彭淞源的母亲,结成新家庭,一年后退役。此时,胡定远已62岁。

如今老兵胡定远住在一个临巷的一楼寓所,推门就见街坊和花草。漫长的军旅生涯赋予他相当不错的体魄,至今仍保持敏锐的听觉和极快的语速。对着林蜜儿的手机镜头,他摆着手,用四川话说: 找不到了,找不到了,家里没有人了。

在这个问题上,胡定远有他的先见之明。作为战乱时期的佃户,逐田地而居,飘如浮萍。胡定远姐弟10人,除胡定远,四哥也失踪了,七哥孤独终老。几个姐妹也命运各异,只知道大姐和八姐嫁了人,前者当了填房,后者去了重庆,再无音讯。

除了家族命运的飘零,不识字、经济拮据也是胡定远一直自觉寻根无望的原因。



「他还活着?」

2017年3月16日,魏思佳在她位于北京海淀区中航广场的办公室里,收到一封来自四川的电子邮件。一个四川女生说她妈妈看了胡定远的视频很激动,很像她的舅舅(小名胡幺儿),舅舅19岁被抓壮丁失踪,而且也有一个弟弟夭折。

魏思佳和林蜜儿高兴了一阵,分头核对更多细节。问下来,两个 胡老幺 确实有点相似,但兄弟姐妹姓名和母亲姓氏等核心信息却对不上。此后,又陆续出现数个疑似对象,最终都证实只是部分巧合。

但魏思佳3月12日发出的寻人启事,已经像一支接力棒,传到了胡定远故乡一群后辈的手里。看到寻人启事之后,泸县立石镇宣传干事秦小军加入了进来。

秦小军为此做了田野调查,挨家挨户打听。证实了胡定远的 凤凰乡 实为 凤仪乡 之误,其 6保2甲 ,是现在的玉龙村鹅公丘,但已无胡姓人家,估计早已外迁。

半明半暗的进程甚是磨人。3月最后一天,胡定远叫林蜜儿过去,提了一个装满陈年文件的袋子,一张一张翻线索。林蜜儿看到大多是当年政府所寄文书,疑惑为什么不丢掉。胡定远说这很重要。 后来我懂了, 林蜜儿说, 父亲是想让我从过往的政府文书中找到一些线索。

第三个接棒者,是成都商报记者罗敏,罗敏曾在泸州驻站。在联系上林蜜儿后,一个新的想法出现了——用视频和照片激发胡定远的记忆。由于深耕本地,罗敏对四川山水了如指掌,胡定远零星冒出的 三龙桥、河坝、四望山、大渡口 等地名及其反复强调的 白米洞 ,让罗敏想到泸州合江白米镇。

魏思佳委托同事把自己手头所有的资料,包括半个月来整理的各种来信、寻人启事后面当地人评论中只言片语的线索,打包成一个20多兆的压缩包,微信发给了罗敏。

4月10日,罗敏和胡定远相约,一路寻找并以微信视频确认。胡定远很兴奋,早早守在继子夫妇的店里。白米镇上果然有白米洞,现在已是一个半天然的火锅店。店主曾德明热心且好奇,要求和胡定远视频。完了说: 确实是合江口音,应该是当地人。

但附近没有人姓胡,也没听说有人被抓壮丁去台湾。 曾德明70岁,有辈分也有见识。罗敏又通过关系找了几个周边的胡姓老人,他们都不认识视频里的胡定远。

屏幕那边的胡定远有些低落,抱住脑袋沉思。尔后又想起 太慈寺 这个地方。这是一个被毁的古庙,仅留下一条同名村庄。罗敏和曾德明马上跑过去,用视频拍摄风景地貌,胡定远的记忆被激发了,随后又成功定位 灯杆山 。他曾在这一带生活过, 大姐夫姓李,住在离镇上不远的石坝上,卖过冬粉。 胡定远说。

这几个关键信息带来转机。曾德明突然两眼放光,想起石坝上确实有一户李姓人家,老子以卖冬粉营生。罗敏他们又赶过去,一路打听,找到跳登子石坝上(现合江县白米镇转龙湾村)。这里什么都变了,就一条水沟还在,后面就是大姐夫的家。时隔77年,胡定远透过罗敏的手机镜头再一次环视这里,拼接起了大部分光景。

在老支书帮助下,罗敏找到了李家长子李嘉猷,很多信息都对得严丝合缝。他说家里确实有个 幺舅儿 失踪了,还有个 幺姨儿 小时候肚子被烫伤过,没结婚就死了。

胡定远的妹妹就是这样的命运。这个非常隐私的信息,像 暗号 般完成了家族史的最后匹配。 他还活着? 李嘉猷非常惊讶。



三个外甥与胡定远相认后,对着镜头喊舅舅


至此,各种混乱的片段连贯起来了。他念叨的出生地,只是胡家曾经的停留点,此后轨迹已不可考。胡定远被拉壮丁前住在大姐家,姐夫家道尚可,77年来都没易址,胡定远父母的后事也由大姐料理。

第二天,罗敏再次来到李嘉猷家,用视频连线胡定远。胡失踪时,李才6岁。再相见时,他也83岁了。耄耋之年,竟发现还有一个舅舅,李嘉猷很快就在屏幕前老泪纵横。他拉上两个弟弟,确认了更多细节后,一起向胡定远挥手,恭敬地喊着 幺母儿(幺舅)

胡定远也很激动,反复说着: 你们身体都好吧?要好好保重。 由于担心继父身体,彭淞源提前结束了通话。胡定远依然止不住泪,还整夜不睡。第二天,他叫孙子孙女带他去买西装。同时,一直追踪此事的公益项目 老兵回家 四川关爱抗战老兵川军团 为其众筹了路费并安排行程。

胡老幺 要回来了。



回家途中,胡定远对着镜子敬了一个军礼


更远的旅程

白米镇龙湾村是个不错的地方。胡定远至今仍记得它的宁静和旖旎。一道清澈的溪流环村而过,走过一段羊肠小道,即可见水田、竹林和炊烟人家。

这份悠长的宁静在4月20日被打破。近百名村民自发从各地赶回,准备了鞭炮、横幅和佳肴,等候另一位同样迫不及待的老人。

中午时分,一辆商务车开了进来,里面坐着胡定远。他一身灰色西装、蓝色领带,脚蹬一双黑色皮鞋,像一个老绅士那样重踏77年前的故土。他拄着拐杖,努力显得笔挺。人们包围了他。

外甥李官民、李水生抢先上前扶幺舅,走向几十米开外的家。胡定远早已非当年少年,走得非常缓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南方人物周刊  ·  毛姆、鲁迅、村上春树的挚爱,读到灵魂发颤
14 小时前
南方人物周刊  ·  自拍杆 曾经生不逢时
3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