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神榜:哪吒重生》在今年热闹的春节档里容易被忽视。
不过,实则该片的票房和口碑都当得起一句“不坏”。
影片成色如何?正如下文所言:一言难尽。
好美术救不了烂编剧
文/伊文西
作者简介:专职公文狗,兼职看电影,写的都是观后感。
迷幻朦胧的都市夜景、霓虹广告招牌、钢筋水泥与机车等“赛博朋克”“蒸汽朋克”风格的显著标志,搭配民国风韵,被戏称为《赛博朋克1927》
《白蛇缘起》的商业成功,让追光动画终于找到了发展方向——就是
放弃低龄市场,主打成人审美向的动画电影。
《哪吒重生》就是这个理念下的又一部作品。像所有追光的作品一样,这依然是部一言难尽,很难简单用“好或烂”评价的动画电影。
优点显而易见,都摆在明面:
设定新鲜,民国赛博朋克,搭配点末日废土风,很符合现在流行的“国潮”那套审美。
美术优秀,角色设计也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孙悟空”,无论形象还是性格,都有很深的记忆点,是全片最闪耀的角色,小猴子们虽在模仿“小黄人”,倒也很生动。
片中许多场景参照了繁华的老上海形象,如以百乐门为原型的万乐坊
主要人物造型与设定,使用了不少机械元素
电影的动作场面亦非常精彩,几个重要场景可圈可点,与电影美术相得益彰,这套
混搭却并不混乱的审美自成体系
,是整部电影最大的亮点。
整个故事是完整的,有始有终,虽不复杂,但至少有套自洽逻辑,情绪能够从一而终。
可是,问题也依然还是老问题,比如
编剧水平差,叙事方法老套,不会讲故事
,这几乎是从追光推出第一部作品《小门神》起就存在的顽疾。
《哪吒重生》的
角色形象普遍单薄
,以强设定取代对人物的刻画,所有角色都如纸片人一样在剧中漂荡。好的算天生,坏的也没来由,连带电影所有的情感也都虚浮潦草,爱与恨都无所依靠。男主角基本上是被强推着觉醒与成长的,自身动能极其孱弱,连带着让哪吒本体的特征也变得模糊不清。
片中多位女性角色,被质疑完全是工具人
从一开始,电影的矛盾就感觉是
为冲突而冲突
,富二代偏偏看上穷小子的摩托车,一场毫无意义的追逐,又是杀喵,又是断腿,事情越搞越大。但剧情铺垫不足,情绪不到位,便只能掰扯前世今生,几辈子的宿仇,才让这场架打得师出有名。
不光正反对立,
感情线也是苍白的
,李云翔与苏医生生动诠释了什么叫貌合神离,感觉男主角的爱完全是被荷尔蒙驱动的;父子诀别更是突兀又生硬,全片基本没着任何笔墨在父子感情上,只靠着父亲在医院的三言两语自白,然后就直接阴阳两隔,开始煽情,这么图省事且敷衍的写法,隔壁《李焕英》可以狠狠地给编剧一个大嘴巴子。
李云祥与苏医生莫名其妙的感情线,遭到观众无情吐槽:砍了也没影响
编剧的乏力在剧中随处可见。四大家族编得有名有姓,结果三家都没露脸,也没看出对整个故事有何作用;莫名其妙加入的角色,好像有一大堆故事,却又语焉不详;至于龙王为什么对“新神榜”排名如此耿耿于怀,三太子究竟在想什么,电影不打算讲,观众也就假装不重要了。
空洞的台词,混乱的节奏,就连最重头的打斗,也都缺乏必要层次,所有对抗和反转,都是靠一次又一次猛然觉醒,比拼的是谁更猛更大力,
没半点战斗逻辑,更遑论有智慧的设计与反转。
从剧作水准而言,《哪吒》甚至还不及此前的《白蛇》。技术层面也有问题,精细程度感觉比追光过往的动画还退步了,大的层面还可以,但
角色建模塑料感十足,缺乏质感。
特别是女性角色,五官基本没辨识度,只能靠身材和发型区分。问题在配角人物上更突出,一堆塑料人,就像是从粗制滥造的骗补3D动画片里跑出来的。
不同女性角色,面容高度相似,只能通过发型、妆容与衣着区分
本来故事就四处漏风,却还记挂着搞“IP宇宙”——到了片尾,更大的封神宇宙果然亮相,世界观的设计就算已经成功,然而想要真正让这个架空世界立住,让人物鲜活起来,追光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毕竟,
剧作的问题,无法靠美术解决。
一次爆款可以靠天时地利,但长远的“宇宙”,还是要扎扎实实的好剧本支撑。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