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学术中国
“见证学术力量 锻造学术精神”——关注“学术中国”,即时获取最新学术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际新闻界  ·  《国际新闻界》2025年第1期目录 ·  2 天前  
NaturePortfolio  ·  对话编辑︱Springer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学术中国

孤儿、进士、记者和替死鬼——民国名记者黄远生的彪悍人生

学术中国  · 公众号  · 科研  · 2017-03-16 12:35

正文

来源 | 知深(ID:zhishen100)

编辑:学妹(ID:xuemei700),媒体转载请联系学妹要授权



▲长按二维码识别报名


他生于书香世家,却年少成孤儿;他是清末最后一批进士,却弃官学习;他支持袁世凯,却又因为袁世凯远走他乡;他无意与人争,却死在了别人的枪下。



黄远生是民国时期最著名的新闻记者,大家称呼其为“报界奇才”。

黄远生所创造的新闻通讯更是成为现代新闻行业的一种最常见体裁。

要知道,黄远生进入报业不过四年时间,即取得如此辉煌成就。

实际上,黄远生既无权,也无钱,却凭着一支笔指点江山、鞭挞名人。

他与袁世凯和孙中山有理不清、扯不断的关系。

31岁在旧金山被人杀害,至今却还是一个谜团。

黄远生——民国三大名记者之一,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




▲黄远生

黄远生,本名黄远庸。

1885年1月15日,出生于江西德化县(今九江县)的一个书香世家。

父儒藻,字镜恒,中秀才,曾在宁波办过洋务。

母姚氏,湖北汉阳县候选员外郎姚兰阶之女,习礼明诗。

黄远生为家中独子,母亲教益颇多,望子成材心切。

父母安排远生自幼攻读经、史、诗、古文词。

还少见的请了一位外国女教师给他教授英文。

1900年,黄母姚氏去世,三个月后,父儒藻也去世。

一年失双亲,家庭遭如此骇人变故,优渥生活转而成凄惨孤儿。

这一年,他16岁。



父母双亡,衣食无着。

黄远生变卖家中田产,充当生活费和学费,假期寄宿于姑母家。

18岁,黄远生考入新式学堂——浔溪公学。

入学时,黄远生已博览群书,谙熟历史、地理以及诸子百家。

庚子年后,“新政”渐行,民权思想弥漫。

公学学生效仿自治,设“议会”,遇事公决,然后试行。

校董庞清臣不满学生举动,招致学生抗议,有学生以退学相抗,引发第一次学潮。

同年,黄远生领导该校第二次学潮。

蔡元培亲去调停,黄远生等29人被劝退。

浔溪公学于翌年停办。



浔溪公学开办时,科举考试已受到很多批评,影响式微,但尚未最后废除。

退学后,敌不过姑母和表兄们的一再苦劝,

于1903年参加科举考试,同年中秀才和举人,

为江西省第七名。

同榜进士有沈钧儒等人若干名流。

黄远生为其中最年轻者。

甲辰年科举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科举。

黄远生也就成为中国最后一批进士。



中进士后,黄远生获得了“知县即用”的资格,分发河南候补。

黄远生未就,放弃官职,东渡日本留学。

姑母问其因由,他答“我怎么忍心坐在公堂上打老百姓的板子呢?”

黄远生在日本求学期间,努力勤奋,功课之外兼习英语。

1906年,趁假期回国,在九江欢祝立宪会上发表演说,阐述立宪思想,并提出“强国惟学是赖”的观点。

1908年,黄远生被选为江西省留东学生会会长。

1909年,黄远生学成回国。

黄远生被派邮传部图书通译局任职,在京做公务员,但无编制。

黄远生的同乡、晚清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之一李盛铎给出建议:

“余语君以西人之谙近世掌故者,多为新闻撰述家”。

黄远生做官之意顿消,遂投身新闻界。


▲李盛铎, 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收藏家



1912年,黄远生与蓝公武、张君劢共同创办《少年中国周刊》。

黄远生始在自己的言说平台酣畅评说。

自此也开启了他的独立记者生涯。

黄远生甫入新闻界,便声名鹊起。

黄远生文章流利畅达、幽默敏锐、犀利泼辣,深得读者喜爱。

《少年中国周刊》三位创始人被誉为“新中国三少年 ”。

后,梁启超邀请,黄远生担任其创办刊物《庸言》主编。

还同时兼为《申报》、《时报》、《东方日报》、《东方杂志》等最知名报刊的特约记者。

当时报界已有共识:“得远生一文,胜过万语千言”。


▲梁启超创办的《庸言》



民国时期,党派纷争。

孙中山将大总统之位让于袁世凯时,对其抱有拥护共和的幻想。

黄远生采访孙,问: 孙先生对袁世凯评价如何?

孙答: 他是很有肩膀的,很喜欢办事的。民国现在很难得这么一个人。

黄问: 他有野心没有?

孙答: 那是没有的。他不承认共和则已,既已承认,若是一朝反悔,就将失信于天下,外国人也有不答应的。

黄远生亦对袁笃定,《少年中国之自白》 一文中写到:

“袁总统之魄力经验,中国今日无可比拟,维持危亡,惟斯人任之。亦记者所承认也。”

黄远生欣然接受友人邀请,担任袁御用报纸《亚细亚日报》主笔。

这成为他后来所有不幸的渊薮。


▲袁世凯



1915年,袁世凯撕下伪装,筹备称帝。

他看中黄远生的盛名,欲将其揽入旗下。

袁让其担任上海《亚细亚日报》总撰述,并撰写赞成帝制雄文,允诺10万酬谢和部长官职。

远生心有不愿,但又不能明确拒绝。

远生大窘,拖了七八天想延宕不作,袁日日一两封信催促。

经不起袁威逼催讨,终于写了一篇“似是而非”、自己以为“并非怎样赞成”帝制的文章加以搪塞。

但袁极不满意这种搪塞之作,派人逼他重写。

黄远生到了“没有转身的余地了”。

他决然逃离北京,跑到上海隐居起来,声明“此后当一意做人,以求忏悔居京数年堕落之罪”。


▲袁世凯御用报纸《亚细亚日报》


8月,梁启超发表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明确反对帝制。

黄远生态度愈加明朗。

在去上海的途中,即撰写《黄远生反对帝制并辞去袁系报纸聘约启事》,

明确表示反对帝制,与袁世凯决裂。

抵达上海后,他在《申报》和《时事新报》上连续9天刊登启事,

声明自己与所有报纸脱离关系。

即便如此,袁定是不肯放过远生。

在黄远生刊登启事后,《亚细亚日报》仍把他的名字列为主笔。

无奈,远生只得又写作《黄远庸致亚细亚报馆书》连续7天刊于《申报》,写道:

“亚细亚报诸先生鉴:远以国体问题与贵报主义不合,故于贵报未出版之先,即已在京沪各报声明脱离关系,乃贵报前数日尚未将广告中贱名撤销,应请将此函登入,以清界限。此请大安!黄远庸启。

袁世凯一系自然不肯轻易罢休,继续追逼。

黄远生决定远渡美国,躲避追逼。

1915年10月24日,黄远生经由日本奔赴美国。

只是,这一去,他再也没有活着回来。



1915年12月25日下午6时,旧金山唐人街的广州楼内响起枪声。

有人身中数弹,倒地而亡。

此人并非别人,正是声名远扬的名记者黄远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