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etterRead
有理、有趣、有用的英文读物推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BetterRead  ·  瞧,这个人做自己 ·  23 小时前  
清晨朗读会  ·  渊源直播 ·  2 天前  
清晨朗读会  ·  渊源直播 ·  3 天前  
恶魔奶爸  ·  为什么小S堕落成现在这个样子?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etterRead

为什么我会让孩子读张兰的自传?

BetterRead  · 公众号  · 英语  · 2025-02-09 07:21

正文

昨天发了一个书单《 书单|阅读是认识世界最具性价比的方式 》,就有人不爽了。

因为书单里有张兰的自传《我的九条命》。

这两天,张兰因为对大S去世的骚操作,被全网痛骂,其抖音号甚至被无限期禁止。死者为大不说,造谣就更是让人不齿。所以就有人质疑,为什么要在书单里介绍张兰的书。

这本书是孩子去年读的。当然即便那时候给孩子读这本书,也并不是因为我个人喜欢张兰,而是因为“了解各行各业”的初衷。

之前说过,选书时我主要关注三点:

一,要有故事性或者可读性,孩子能读下去;第二是要能够介绍行业的发展和生态;第三个是主人公不必是成功人士,也不拘头衔和学历,但是从业经历必须丰富。

《我的九条命》这本书符合这三点要求。

那么为什么会选择餐饮业呢?‍

首先是因为我家孩子经常做饭。所以我之前在BetterRead上也谈过。‍‍‍

培养“天选做饭人”,就用这三大工具

小升初,这三件事比学习要重要

其次,是因为餐饮业从业门槛不高。

老大朵拉在小学三年级曾经问过我,人是不是可以不读书?‍‍‍‍‍‍‍‍‍‍‍‍

我说不行,《义务教育法》规定必须要读完初中。‍‍‍

她问,那能不能不读高中?

我说可以,只要她能找到工作。‍

从她小学三年级到现在,我一直在帮她留意初中学历也可以干的活。在亲子阅读的时候,我也会关注不同门槛的行业。比如《我的九条命》涉及的餐饮业,以及《我在北京送快递》涉及的物流和便利店,都属于初中学历就可以去干活的。

张兰在上个世纪90年代曾经被视为非常成功和勤奋的创业者,在餐饮业里很有影响。当然后来有点江河日下了,近两年她又搞起了直播,又频频碰瓷前媳妇大S,更是引发大量争议。现在大S去世的相关骚操作一出,大家就更反感了。

那么,这时候是不是就不能读张兰的自传了呢?

恰恰相反,我认为现在的时机更好。

大家都有一个观念,就是出自传的肯定是成功者,而成功者必然是道德模范。

其实这个观念早就打破了。比如我之前推荐的《我在北京送快递》,作者就很难说是一个成功者。

至于成功者是道德模范,那更难说了。人品和能力不一定正相关,道德和成功更不一定是正相关。

这一点大家知道不知道呢?其实知道,但是不愿意告诉孩子。

其实,如果我们的目的是生涯规划,就让孩子知道现实社会和人性的复杂。

当孩子读张兰的自传,再看过去和现在的相关新闻报道以及短视频,以及短视频后面千奇百怪的评论,不仅会深刻理解人性的复杂,更能明白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这也是信息爆炸时代的必备武器。‍‍‍‍‍‍

张兰这件事不正是很好的教材吗?

那么,我们经常说的独立思考如何形成呢?

其实很简单。

首先自己要有坚持的原则,同时要了解多方信息和立场,搞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为此,各种信源都不可或缺。法庭上杀人犯都有律师呢,你让孩子看看人家的自传又何妨?

我们当然可以通过选书来影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选书来培养孩子看待世界的方法。

给孩子提供多种信息就是一种方法。在多方信息存在的情况下,尤其有大S家和航空公司厘清谣言的以及抖音的禁号决定,你还觉得这本自传必然会比其他材料更有影响力,更能左右孩子的判断吗?

如果你真的如此担心,那么可以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你觉得更客观反映此人的材料。第二件事就是和孩子讨论。

我当然也很反感张兰对待前媳妇去世消息的种种做法。不过, 堵不如疏。 我们还可以借此锻炼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现在,你也许可以屏蔽信息以及让孩子呆在学校这种相对单纯的环境里。以后,孩子总会受到你所不愿意看到的影响,接触你不赞同的观点。那时候,如果孩子已经知道如何明辨是非,不是很好吗?

当然张兰也不是第一个塌房的“成功网红”, 还有比她更火的前辈。比如第一代大V、风险投资人薛蛮子。曾经多么火啊,后来因为在京城嫖娼被抓,上央视检讨去了。

抛开这两个当代网红,其他知名人士即便在道德和法律上没有做错什么,在不同时间段依然会遇到完全不同的评价。比如李宁因为在汉城奥运会期间摔下鞍马收到观众寄的刀片,刘翔因为受伤退赛也被网暴,但是现在谷爱凌退赛人们只会心疼她。

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价值观。不同人也有不同人的立场。人在不同时间段里会有截然不同的行为。

对于热点新闻,通过禁止孩子看某人的自传以及留言表达立场,是一种做法。还有一种做法,就是提醒孩子,要永远保持冷静,尽可能搜集全面的信息,而不是因噎废食。

说起餐饮业,这的确是我家小朋友比较关心的领域。为此她读了不少相关的书。如果你强烈的爱憎情感让你无法看到张兰这个名字,但同时也对餐饮业有兴趣,或者希望孩子对做饭这件事有所了解,我也推荐以下书:

《厨艺的常识》

  • 作者:[美] 迈克尔·鲁尔曼

  •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 简介:这本书是厨艺的经典指南,深入探讨了烹饪中的基本原理和技巧。作者通过详细的步骤和清晰的解释,帮助读者理解烹饪的本质,提升厨艺水平。这本书和普通菜谱最大的区别,就是会讲食物的原理和基本的食材处理方法,所以非常适合新手。比如《舌尖上的中国》里经常谈到的“美兰德反应”我就是从这本书里了解的。



《食货志》

  • 作者:邓士玮

  •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简介:作者文笔幽默,娓娓道来,介绍经典食物的前世今生,从历史、地理、生产流程到具体的烹饪方法都细细讲来,但是你不觉得厌烦。作者本人是学历史的,爱吃也爱研究,所以讲得特别生动,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对食物的热爱。



《鱼翅与花椒》

  • 作者:扶霞·邓洛普(Fuchsia Dunlop)

  •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 简介:扶霞·邓洛普是一位英国作家,本书记录了她在中国学习烹饪的经历。这本书非常难得的一点是,翻译版本相当地道的书。译者显然做了很多功课,让这本书读起来就像四川人写得一样。从作者的经历,也可以感受到中西文化的颇有趣味的碰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