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硅发布
我们在硅谷,为您报道最前沿趋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商业评论  ·  她负债创业,26岁挣到1000万 ·  昨天  
哔哩哔哩  ·  教室里的高糊合奏,全校都在窗外围观 ·  昨天  
商业洞察  ·  广州“20名员工奴性事件”,震碎三观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硅发布

彭博社观察:大城市失去吸引力,中国的小城镇正在经历繁荣

硅发布  · 公众号  ·  · 2024-04-28 11:47

正文

前几天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如下:

今天彭博社的特写 :随着人们离开物价过高的大城市,寻找更具性价比的收入, 中国的小城镇正在经历繁荣 。咖啡师赵小伟离开北京在东北开设了咖啡馆,价格为 8.30 美元”。

没想到,点赞和参与评论的朋友超级多,尤其是针对这个 8.30 美元的咖啡。

我在 2022 年初也从上海回到了浙江老家。昨天去上海,发现上海街头的人流确实少了不少,出租车司机和我说:“很多办公楼都空着,因为做公司的人突然发现,回老家做公司的成本要低很多。”

和大家分享一下这篇彭博社的文章。以下是我们的翻译简写。

China’s Small Towns Boom as Megacities Lose Appeal With Brands

几年前,赵小伟(音译)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他辞去在北京的咖啡师工作,回到了中国东北老家,以谋求更好的未来。
这个 25 岁的年轻人, 已经厌倦了高消费的北京和那种勉强才能维持生计的生活 。如今,他经营着自己的精品咖啡馆,以每杯 60 元人民币(8.30 美元)的价格,提供手冲高级瑰夏咖啡。
去年 6 月,他在搬回老家后表示:“ 我离家人更近了。下班回家后,有热腾腾的饭菜可以吃 。最重要的是,我有自己的 生意。
发生在中国特大城市的经济衰退,正在导致裁员与剩余岗位的激烈竞争。 越来越多人开始反向回到偏远地区,赵只是其中的一员
这种重置,也正在改变中国所谓的“低端城市”。 西式快餐店、奶茶连锁店以及电动车经销商,正在中国小城市的主干道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迎合回归者和可支配收入更高的当地人的需求。
尽管大学毕业生和专业人士,仍然瞄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 但根据咨询公司脉策科技的数据:2023 年,中国金融中心上海与科技新兴城市深圳的人口,出现了净流出。
此外,根据今年 1 月瑞银对中国一线城市的调查: 2023 年下半年,中国中小城市消费者的月支出,几乎在所有领域都出现了增长 。大城市的情况,则恰恰相反。
与瑞银此前的一项调查比, 中国二、三线城市的茶叶与咖啡店的消费频率,明显加快。
今年 2 月,百胜中国的 CEO 居翠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非一线城市的年轻人,生活成本并不高,他们有足够预算来享受美食与饮料。而一线城市的年轻人需要节衣缩食,因为生活成本更高了。”
百胜中国旗下,经营着肯德基与必胜客。根据其计划,预计到 2026 年,要增加 5000 家门店。但其中,有 50% 以上都不在大城市。去年,达美乐披萨的中国运营商达式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陆开设了 180 家餐厅,其中,约有 80% 都不在北京和上海。
不过,追逐中国非一线城市的消费者的,并不仅仅是国际品牌。
根据食品与饮料数据平台窄门餐眼的数据:中国一些最大的快餐连锁品牌,包括汉堡连锁福州塔斯汀,以及奶茶连锁蜜雪冰城的全部门店中,约有一半,位于中国排名第三及以下的城市。去年,塔斯汀和瑞幸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增加了一倍。
那些回到老家的人发现:街上,到处都是时髦的商场、新款的电动车。商店里,则充满了消费者。
通常, “低端城市”的房价,只会占到这些城市消费的一部分 ,因为父母会帮助孩子支付首付甚至更多。随着这些地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者对于晚餐吃一顿肯德基,或是消费高价格的运动装 lululemon 毫不在意。而因为中国电动车正在转向城镇以提振疲软的电动车销量,一些消费者正在购买特斯拉。
与大城市的消费者受到了从互联网公司到金融机构裁员与减薪的压力相比, 中国小城镇的消费者,通常有更稳定的公务员工作、医院与国企等的职业生涯。 在许多较小的地区,一线城市里那种 “996” 的工作文化,也几乎不存在。
去年春天,关颖露(音译)辞去了在上海物流公司的全天候工作,回到老家泸州,开了一家面包店。
从收入上看,她的收入似乎下降了 1/3, 但由于中小城市的物价更低, 关颖露获得了更加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消费能力 。现在,她已经结婚,养了一条狗,每天都有时间享用父母或是公公婆婆准备的晚餐。
29 岁的关颖露说:“ 我感觉,我过去不是在为我自己或是我爱的人而活。我真的很讨厌这种感觉 。”
佳富龙洲的消费者分析师崔尔南(音译)表示: 将更多政府资源转到大城市以外的地区,正在缩小中国的城乡差距,并在小县城创造经济活力。
不过崔补充道:尽管中国的东部与南部正受益于这种转变,但是其它小城市却没有。
崔说:“一些返乡者只是出于经济原因才回老家。但在有机会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回到大城市。”
例如,陈(音译)从香港搬回南昌,仅维持了 6 个月。这位 30 岁的女士出于隐私原因,要求只透露她姓氏。在去年底被解雇后,她投资了一家南昌的餐馆。2024 年初,当一家私募公司向她抛出橄榄枝,她卖掉了餐厅股份,回到香港担任投资总监。
陈表示:“回到南昌的生活也不容易,我每天从早上 10 点工作到晚上 10 点。”
不过,尤米尔·李正在小城市利用着新机遇。2022 年,他从成都离开后,在一个有着 250 万人口的西南城市,加盟了一家喜茶。现在,他经营着两家喜茶分店,雇佣了三名在深圳和上海等一线城市工作过并返乡的员工。
李说:“ 他们已经见过世界,决定回老家过更加简单的生活 。”


我在微信公号和知识星球写的文章不一样,欢迎加入我们的会员
会员权益: 一年 251 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我将撰写美国科技前沿最重要的一件事/一家公司/一个趋势,并说明为什么重要。251 天后,您对美国科技前沿趋势的了解将超过国内 99% 的人。 新会员加 入请扫下面二维码 (老会员续费请见最后一个二维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