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价投谷子地
坚守一个价值投资者的良知和底线。独立思考,坚持长期投资中国最优秀的金融企业。本公众号致力于传播价值投资的思想,长期专注于中国股票市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  【中金固收·信用】信用跟随利率继续调整 ·  2 天前  
中科院物理所  ·  改善高端量子设备的秘诀,竟然是放两颗葡萄 ·  13 小时前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  【中金固收·信用】中国公司债及企业债信用分析周报 ·  4 天前  
心禅道  ·  投资#798 ... ·  3 天前  
心禅道  ·  投资#798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价投谷子地

切换——兴业银行2021年一季报点评

价投谷子地  · 公众号  ·  · 2021-04-29 22:44

正文

1, 股东分析:

2021年一季报股东变化:今年1季度,沪股通单季增持5300万股。其他大股东基本无变化。2,持股股东数从2月底的23.43万户,反弹到24.63万户1个月内反弹了1.2万户。前十大股东无变化,沪股通增持了5300万股,一季度股东人数增加了2万多户。 可能有一些机构或者游资借机跑路了。

2,营收分析:

2021年一季报营业收入556.63亿,同比增加10.75%。其中,净利息收入368.77亿,同比增速12.13%。非息收入中手续费收入112.11亿,同比增速34.25%。归母净利润238.53亿,同比增速13.67%。更多的数据参考如下表1:

表1

此次一季报的营收分析非常不好写,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净息差评估非常困难。首先,兴业银行在一季报不披露净息差,过去我都是用第四季度的净利息收入数据,通过环比利息收入和规模增速之间的差异去评估净息差的环比变化。这一次,这招也不灵了,因为 去年年报将信用卡分期手续费计入了利息收入,所以造成第四季单季的净利息收入数据无法使用。

从已经披露的数据看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速12.13%,总资产增速7.85%。如果我们假设生息资产的增速同步于总资产的增速,那么可以判断由净息差和资产配置造成的增益为3.97%,同样的算法在年报计算出来的净息差增益为:6.24%。 虽然不能推测兴业银行的净息差出现了环比下滑,但是至少说明净息差的同比增量在收窄。 另外一个可能性就是兴业银行可能增加了总资产中生息资产的占比,所以3.97%的增益中还包括生息资产多增的部分,真实的净息差同比增量可能缩小的更多一点

过去一年多,兴业银行受益于同业负债成本的下降,净息差处于一个持续上行的过程中,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同业负债成本开始抬高,未来净息差会持平或缓降。 那么,净息差同比增量给净利息收入带来的额外增益会越来越小甚至变成负增益。 展望未来的几个季度,兴业银行的净息差同比增量逐步收窄,甚至转负是大概率事件。

兴业银行一季报的亮点是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速34.25%,主要依靠的是财富管理收入 。兴业银行这一块原本底子薄,所以今年一季度基金的爆卖带来的收益就让同比增速表现分外亮眼。至于其他非息收入,同比负增长我觉得倒是属于正常的。毕竟去年一季度流动性宽松,公允价值变动贡献了大量的正收益。今年,流动性平稳,这个收益掉一点是可以接受的,招行这块收入也同比下降了。 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兴业可能将更多的资产配置到了生息资产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配置占比可能降低了

关于兴业银行营运费用的大幅增长,个人觉得这个属于行业共性的问题。 去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很多商业活动没有开展,银行的很多费用列支进度是偏慢的。 比如:网点装修,信用卡优惠,办卡优惠等。再有就是随着整体银行业业绩好转,一些营运较好的银行员工绩效费用也会有所上升。

3,资产分析:

2021年一季报总资产79936.66亿,同比去年增速7.85%。资产中贷款总额40647.73亿,同比增速15.16%。存款总额41161.8亿,同比增长3.01%。通过资产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到,兴业银行的规模增速显著落后于行业均值(3月份M2=9.2%),其中存款增速更是低到可怜的3.01%。 这说明兴业银行目前的揽储压力非常大,而且有可能揽储压力成为兴业持续发展的瓶颈。存款增速和贷款增速显著脱节,后期进入货币紧缩周期,兴业银行的负债成本可能面临同业,存款成本双升的尴尬境地 ,更多的数据参考表2:

表2

4,不良分析:

兴业一季报的不良余额491.93亿比年报的496.59亿减少了4.63亿;不良率1.18%比年报的1.25%下降了7个基点。关注类贷款531.31亿比年报的544.07减少了12.76亿。贷款减值准备1217.61亿,比年报的1086.61亿增加了131亿。 注意这里的数据,可能会造成我们常规使用的新生成不良下限算法失真。

按照去年上半年的信用减值损失数据贷款减值损失约占80%,所以159.9亿信用减值损失对应的贷款减值损失约为128亿,收回往年已核销约17亿,所以推测核销约为14亿,得出新生成不良的下限是10亿左右。但是,很显然这个数据是不合乎常理的。 里面可能存在3个偏差:1,收回往年已核销金额较大,这种可能性比较低。2,非贷款的信用减值出现较大回冲,造成贷款减值损失高于目前计算的结果,甚至于高于159.9亿的总减值。3,兴业银行通过其它手段处理了比较多的不良。

至于是上面哪一种造成的问题,我不确认。当然行文至此一定有兴业粉说我故意黑兴业。其实, 我并没有否认兴业的资产质量显著好转 。这个现像在4年前曾经出现过,2017年招商银行的一季报出现过完全类似的情况,我用相同的算法计算出来的新生成不良只有不到十亿。但是,实际上招行当季还是有大几十亿的新生成不良。我写这一段只是提醒投资者这种算法可能存在的偏差。 我相信兴业银行能把不良做成双降,应该是资产质量全面好转的信号。后期,虽然减值损失不会马上下降,但是主要是用于抬高拨备水平了。类似于2017年之后招行在信用减值上的处理。

5,核充分析:

核心资本充足率9.42%比年报的9.33%提升了0.09个百分点,和去年一季报的9.52%比下滑了10个基点。 目前看,还没有证据证明兴业银行完全实现了内生性增长。总资产7.85%的增长就支撑不住核冲率了,兴业银行的内生性增长之路任重道远。

自己出的书,自产自销:

6,点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