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转转一圈之后,微博方面终于要对“博主拉黑全站禁评”做出整改了。日前微博社区观察员官方账号@围脖侠 发文称,拟在原有限制规则中增加一级“90天内,被不同博主删评并拉黑次数为1次时”,此时用户仅无法对原博主评论,而不会限制用户的全站评论功能。
不仅如此,对于“被多次删评拉黑且已受到功能限制”的用户,相应用户除了答题,未来也可以进行“申诉”,相应的“申诉”将转移至#大众评议#功能进行评判,并根据投票结果维持或解除相应限制。
从某种意义来说,微博方面此次更改社区规则,是对当初“博主拉黑全站禁评”策略的拨乱反正。
“戾气很重”这个词,这是此前网友们长期以来对于微博这个平台的评价。为此在2018年时,微博方面对“博主拉黑停止评论”功能进行了升级,当某一账号被10万粉丝以上的博主删除评论、并拉黑后,该账号会在全站范围内被禁用评论功能3天。到了2019年10月,“拉黑禁评”再次升级,一旦在被某博主删评并拉黑5次,接下来迎接你的将是长达90天的全站禁评。
事实上,从2018年“博主拉黑全站禁评”问世之后,微博用户就不太看好的这个规则,“正常发表言论,博主觉得不爱听不爱看就删除拉黑,我们的权益怎么保证”,类似这样的声音更是比比皆是。创作者在自己内容的评论区享有“生杀大权”是正常的,拉黑某个用户、并禁止TA评论自己的内容也是一众互联网平台的通行做法,但扩展至全站的则只有微博一家。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顶着如此巨大的反对声,微博方面还是一意孤行呢?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因为微博这个社区的戾气,其实是官方自己埋的雷。此前在2018年,微博推出广告共享计划,对开通的博主给予广告分成补贴,具体金额则由博主发布内容的数量、阅读量、互动量等数据决定。
什么样的内容更有阅读量、互动量呢?自然就是有争议的内容了。如此一来,从这一年开始,微博的争议内容变得越来越多。可是争议内容对于社区来说无异于是走钢丝,既要激发用户参与讨论的热情,又要避免戾气冲天污染社区氛围。遗憾的是,无论国内还是海外,没有任何一个平台能做好这样的平衡。
诚然,观点的交锋并不一定等同于谩骂、阴阳怪气,但互联网平台的匿名性、隐蔽性,剥离了人类社会数千年来形成的习俗规范。在现实世界里骂人会带来对方的言语反击、乃至诉诸暴力,但在网络上就算用言语来网暴他人,对方又不太可能顺着网线过来,所以极端化的声音自然就会远多于现实世界。
“博主拉黑全站禁评”其实就是微博当时对于社区氛围失控开出的“猛药”,相当于是将管理员的权限下放给了大V。被某个博主拉黑之后全站禁言,确实就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一般高悬在用户头顶,让用户需要三思而后行。然而“博主拉黑全站禁评”实质上是依靠博主的道德素质来维持秩序,而诉诸道德的秩序往往都是脆弱的。
那么到了2025年,微博方面怎么又开始拨乱反正了呢?答案是用户的流失已经摆在了台面上。以微博此前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为例,
截至2024年9月,微博的月活为5.87亿。对于这个数字,微博CEO王高飞
在财报电话会议中
表示,
“三季度有奥运赛事热点,同时也是用户活跃的暑期”。然而他没说的是,微博的月活上年同期已经达到了6.05亿。
在整个2024年,微博的月活其实在一路下滑,而真人用户从微博逃离到抖音、快手、小红书也已经是现实,以至于有网友都在吐槽现在的微博缺乏“人味儿”。虽然用户离开微博的原因多种多样,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