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尺度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里只有故事,没有答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懒得谈对象的年轻人,偷偷去逛相亲角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轻盈的胜利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我们的孩子,会和长辈成为“陌生人”吗?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今日,立春 ·  3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特朗普对华加征10%关税,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尺度

我和父母终于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内心博物馆

尺度  · 公众号  · 杂志  · 2019-11-05 00:22

正文




假性亲情关系


藏品释义 :面对父母的控制欲,成年的我们学会了藏起真实的内心,试图维系着自由与亲情的脆弱平衡,最终无法适应脱下面具,和父母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昨晚和女朋友聊起我和父母的关系,她很疑惑为什么我对父母始终保持着警惕的距离。


我对她说: “想去求得别人的理解都是妄念,哪怕对方是你最亲的父母。”


“很多时候,亲子之间维持着情感和谐,互相尊重就已经够了,奢求理解和认同只会给彼此带来烦恼。”


这可能算是我这几年,觉得自己变 “成熟”的表现吧。


这段对话发生的背景,是我在异乡的城市独自打拼、与父母实质上精神断联的第三个月,母亲借口旅游来我的城市 “视察”的前夜。



这首柔和的歌,请一定记得点开听



馆藏故事 · 第十四期



学生时代,我和父母的关系剑拔弩张,他们喜欢命令人,而我天生不喜欢被人命令,更喜欢第一时间毫无保留怼回去。


我的确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了,但每一次的斗争都给双方留下一道划痕。


后来我学会了“成熟”的应对方式,我习惯了不反驳,甚至开始口头上假装迎合,练就了“随口扯出一个让他们放心的谎”的本领。


我学会了藏起自己真实的情绪,从来不直接告诉他们我真正在做什么,心里的喜怒哀乐从来不会对他们开放。


我一直以为,避免跟父母诚恳地沟通,是我对亲子关系的一种保护措施。


但这样一来,也造成了这六年时间里,我们慢慢成为了互相之间,最熟悉的陌生人。


这次妈妈来视察我的情况,我摆脱了一个师兄帮忙,和妈妈解释一下我目前在做的事业,好让她安心。


说来惭愧,这几年我从来没和他们说过我的情况,他们分不清我哪句真哪句假,有点像狼来了的童话寓言。


在茶台上,妈妈最初给师兄提了很多很尖锐的质疑,我坐在我妈妈旁边,看到她质疑的神情,语气,眼神,我控制不住地抗拒,生气,不满,时不时地打断她的质疑,反驳一两句话。


但师兄很心平气和的,给妈妈耐心的讲解,始终面带微笑.今天听完师兄的讲述,我妈妈当着我的面和师兄说:


“听你这样一说,我对他现在的情况放心多了。如果我早了解到是这样的一个状态的话,就不会提心吊胆了。”


听到她这样说,我头一次产生了这样的念头:如果我也可以有这样的耐心和大度和母亲对话,是不是也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这场对话之后,我和在场旁听的女朋友私下聊起,她告诉我说:


“我其实全程都在观察,你一开始的抗拒情绪很明显,和妈妈说话的语气,眼神,都能感觉到抵触。”


的确,那一刻我心绪难平,很难接受父母眼中的我竟然是这种样子。


这一年以来,我的内心经历了很多收获,我的事业有很多重大的转变,我有很多喜讯,也有很多总结和沉淀,值得拿出来分享。


所以我难以接受,为什么我在你们心里面是这样的一种形象?为什么你们对我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学生时代,我的成长努力的印证,难道你们看不到吗?


是的,他们的确没有看到,但造成这一切的结果,是我自己选择了没让他们看到。


几天前我 和女朋友有过一次长谈: “现在我爸妈眼里的我,都是他们自己的想象和以为。”


今天女友这样回应了我这个抱怨 “因为她根本就没有机会去靠近你,除了靠“以为”还能靠什么呢。”


经过这次谈话,我忽然发现其实这几年以来,父母和我早都不是从前的自己了。


也许从很早的某一刻开始, 我其实就应该和他们坦诚相见了。 但是如今的我,仍然习惯了六年前那样,怀揣着抗拒的心态面对他们。


根本不是他们没法接受我,而是我已经害怕脱掉伪装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