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一个中年未婚小姨,度过了意想不到的春节 ·  15 小时前  
新周刊  ·  这届年轻人的心愿,春晚真的听到了 ·  4 天前  
读者  ·  晚安一句话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周刊

今日,立春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5-02-03 21:00

正文

 

今日,立春。

1099年,苏轼在这一天写下了“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在没有手机的古代,我们的祖先却有一套精准的“时间密码”,当东风解冻,蜇虫始振,立春至,春天来了,诗情也随之而生。

2022年的立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作为倒计时再次惊艳世界。以立春为始,直至雨水,每个物候的美丽图景被一秒秒翻过,节气的流转展现着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北京冬奥会二十四节气倒计时


彼时,二十四节气已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然而,当世界正在看见二十四节气的魅力,身为中国人的我们又对节气了解多少呢?

你可曾想过,二十四节气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级的非遗?为什么它又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其实,我们未曾发觉的节气文化密码,不只藏在农耕文化里、藏在“清明时节雨纷纷”“天街小雨润如酥”中,也藏在古人仰望日月星辰时,藏在跨国界的文化圈中。

中国气象局二十四节气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宋英杰解答道,“二十四节气并不仅仅是传统文化,它是源自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非常完备的一个知识体系,将复杂的气候转化为浅显的物候,让我们能从‘天有不测’中洞见‘天行有常’,堪称对气候密码的中国式破译。”

两千年前,古人通过圭表测影、天文观测等方式,对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进行了精确划分,二十四节气也由此而来。

“作为时间规则,二十四节气可以适用于任何地区”,宋英杰说。比如日本、韩国和越南,就在传承过程中,在遵从时间规则的基础上进行了本地化的修订,继而延用至今。

《小森林·冬春篇》剧照

因此二十四节气,不仅是古人对于时间的智慧,“也是中国人对于世界的独特贡献”。

宋英杰认为,想要将二十四节气守护和传承下去,除了看到古人的审美、文化与习俗外,也要从科学与人文的双重视角去真正走近它,“二十四节气,充盈着科学的雨露,洋溢着文化的馨香。既在我们的居家日常,也是我们的诗和远方。”

万象更新之际,《非遗里的二十四节气——全方位解读古人的时间密码》重磅上线。中国气象局二十四节气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中国天气·二十四节气研究院副院长宋英杰带着他多年来对于节气的研究和感悟来到了三联中读。不同于市面上不成体系的讲解,他会史无前例地从非遗的角度切入,用跨学科、跨国界视角全方位串联起气候、物候、民俗、历史、天文、诗词,带给你一个大不一样的二十四节气。

为什么立春比立冬还冷,古人却将立春作为春天的开端?

七十二候有很多地方提到了鸟,人们为什么格外在意鸟类的行为?

谚语说春雷响,万物长,但惊蛰真的与雷有关系吗?

……


在立春这一天,不妨咬一口春,在《非遗里的二十四节气》里寻找答案。希望你可以在课程中,打捞起流传千年的智慧与情感,也能够跟着节气学会顺时生活。

▼点击了解详情

权威主讲人亲声讲述

博古通今,深入浅出


相信很多人对课程的主讲人宋英杰老师并不陌生。作为原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他专业又不失风趣幽默的播报,曾俘获了一大批观众。其实,宋老师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研究二十四节气数十载、在相关领域享有极高声誉的权威专家。
北京冬奥会二十四节气化身为倒计时器,宋老师就以专家身份参与了相关策划。 

多年来,他也一直扎根于节气文化领域,著有《二十四节气志》《故宫知时节》《二十四节气神》等专著。

在这个课程中,宋英杰老师将依然延续深入浅出的风格,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为你详细解读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含义、习俗以及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他的延伸中,你会了解:
“‘解释’这个词与古代的立春和雨水有关”;
乾隆曾因钦天监关于物候的错误监测而大发雷霆;
《吕氏春秋》等古籍中关于节气有哪些相关记载;
《黄州寒食帖》和《兰亭序》的创作背景竟是同一个节气。

宋老师不但旁征博引,说到兴起,还会讲一讲节气不同的英文译法……总之,课程干货满满,绝对会让你大饱耳福。

无论你是对非遗文化感兴趣的爱好者,还是想要进一步了解节气知识的朋友,都能有属于自己的收获。

前所未有!以非遗为经历史为纬

走近你不知道的二十四节气


考虑到市面上有关节气的内容往往只停留在浅显的介绍上,让人不知其所以然。

于是这一次,我们经过精心策划,决定从非遗的全新视角出发,将讲述的历史跨度拉长至上千年,并且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带你直抵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

每一讲,宋英杰老师都会详细讲解对应节气的物候特征、历史文化内涵、传统习俗。并穿插诗词、天文、气候演变等相关知识,全方位刷新你的认知。

成语“否极泰来”,说的其实是以月份的视角对气温走势的判断?

惊蛰最初的名字为什么叫做启蛰?

在当代中国,清明为什么是唯一的一个“一岗双责”的节气?

……


每一个问题背后,都藏着节气中的文明密码,等待你来探索。

5大维度精讲

一堂给每个中国人的文化必修课

宋英杰老师曾提到,“节气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它不仅是古人的智慧,也是我们今天生活的文化底色”

因此,我们带来的不仅是节气知识讲堂,也是每个中国人都需要听一听的文化传承课。

而作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想真正理解二十四节气,抓住传统文化的精髓,就不能只从单一的视角来看。

因此,课程会横跨天文、哲学、历史、文学、地理5大维度,带大家重新认识中国人的宇宙观、时间观、生活观、自然观。

唯有掌握了中华民族的根脉,再谈文化自信,才能水到渠成。

以节气为时序

解锁古人的生活美学秘籍

作为现代人,我们总是忙碌得忘记抬头看看日月星辰,感受季节的更替。

而那些我们苦苦找寻却经常忽略的美,都藏在了二十四节气里。

如宋英杰老师所说,“‘惊蛰’,我们会听到春雷,看到冬眠的动物苏醒;‘霜降’,我们会感受到秋意渐浓,草木开始凋零。这些自然的信号,提醒我们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节奏。”

所以,这也是一堂献给现代人的生活美学课。跟着课程的节奏,你可以在:

立春,听东风解冻,万物复苏;

惊蛰,看百虫萌动,生机勃发;

夏至,观日长至极,蝉鸣荷开。
随着自然更迭,吃茶、踏青、赏花、听风、看雨、登高……
这门课,会带你重新找回与自然的联系和生活的仪式感,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过。

早鸟福利!
课程原价119元
首发价只需79元
(2025年2月3日~2025年3月3日)

在此期间下单即赠
《古诗词里的春日意象》电子版图谱
《二十四节气非遗画报》纸质版
(2月15日后陆续发出)

按照要求完成全部课程打卡,
即可获赠《鹤你走过24节气》纸质版贴纸 


▼点击获取课程
在《非遗里的二十四节气》之外,三联中读还准备了另外11季非遗文化课,共同收录在《给国人的非遗文化课》中。传统节日,古建筑,桑蚕丝织,漆器,中国茶,书法,园林,酒之道,瓷器,金属器,昆曲……传承演变、文化内涵,一目了然。
如果你是一位想要了解更多非遗内容的人,欢迎▼点击下图,了解更多
购买《给国人的非遗文化课》
自动解锁包括节气在内的
12季所有课程内容
陆续上线中,敬请期待
作者:小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