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笔者建议,专注高端,HTC不如专注代工与VR。
之所以这么说,首先看VR市场,VR虽然目前依然处于技术与产业、内容发展不成熟的阶段,但是HTC在VR方面也不算没有起色。在目前的高端VR市场中,HTC Vive与OculusRift和三星Gear VR、索尼、谷歌Cardboard等国际品牌至少也是平起平坐的。在2016年,中国VR市场,HTC目前以18%的份额领先,过去一年,其主打产品Vive在中国的出货量超过了5万台。
根据早前全球开发者大会(GDC)针对2000名开发者的调查中,开发者把Facebook的Oculus VR 作为开发应用的首选平台者,占比高达19%,其次是占比8%的三星Gear VR和占比7%的谷歌Cardboard,HTC Vive和索尼各自占到6%。
从这些市场表现来看,HTC在VR领域也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也不是没有扳回一局的希望,但要打好这手牌,对当前在手机与VR缺乏战略侧重与聚焦的HTC来说并不容易。
一方面,当前VR依然面临着行业性的难题,它在当前的浮躁的市场环境中并不被多数人看好,也不像手机等产品是用户刚需,仅能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的功能,缺乏开发者应用支持、内容与应用场景缺失、硬件技术产业链尚未成型、使用价值也并未被有效挖掘出来。
另一方面,VR市场容量非常有限,却又太多企业插一脚进来分羹,而且众多VR厂商打的又是低价牌,尝鲜的用户又往往会大波倒向这些厂商,这对HTC来说并不是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VR本身对HTC的业绩的挽救能力有限,而且需要大量的研发、市场资金投入。
但如论如何,这是HTC的一根救命稻草,当前,HTC除了力推它的产品外,还需要培育打造自身VR生态系统,鼓励初创企业和内容生产商、应用开发商在HTC的平台提供更出色的用户体验,早前HTC成立100亿元VR投资基金,并在深圳建立VR研发中心,这些都需要充裕现金流与产业链号召力,而与谷歌索尼facebook相比,HTC在资本、技术、人才等方面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它需要做的显然是更聚焦并且快速推进占据先发优势的打法来推进自身的业务,而不是让亏损的手机业务使得VR业务上的现金流与资本人才投入捉襟见肘,断送本有一定发展前景的VR业务。
如果说HTC要在VR上快速推进,充裕的资金链必不可少,那么回归老本行继续强化代工业务可能才是有效的策略。因为代工是HTC的基因。当初HTC在1997年成立时,HTC就作为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和OEM(原始设备制造商)设计和生产手机、PDA和其他电子产品,并以不同品牌销售这些产品。也生产了包括戴尔Axim和惠普iPaQ等运行微软早期移动操作系统的产品,以及Palm Treo 650等智能手机。
后来HTC放弃代工转战品牌,当时的HTC风光无限,被赞为颠覆了台湾电子制造企业的成长轨迹,HTC对外宣布向品牌商转型的前一年,它的代工业务正如日中天。2006年,HTC每月的销量、收入都在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当年的代工业务为HTC创造了1,048.2亿新台币的收入,税后净利润252.47亿元。但如今回过头来看,HTC放弃代工或许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你看看如今的代工帝国富士康就知道了。
笔者认为,把手机业务出售,丢掉品牌的包袱,回归老本行做代工,对于HTC来说或许也是一条好的出路。做代工并不丢人,以代工发家而且资本雄厚,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富士康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毕竟,每个企业都有它自身的优势基因,去年谷歌发布了Pixel和Pixel XL新智能机,HTC是这两款手机的指定代工商并拿下了订单,说明HTC在代工界还没有被遗忘,当时谷歌硬件部门负责人将公司与HTC的合作比作是苹果与iPhone代工商富士康之间的合作关系。不过话虽好听,但今时不同往日,如今HTC回归老本行代工谷歌的Pixel手机连代工方的Logo都不能打上,当然谷歌显然也考虑到了HTC如今的品牌含金量已经大大缩水,HTC也应该从这里反思下,面临巨额亏损的困境,做好手机品牌需要大量的投入,而做代工并不需要,只需低下头颅积累实力,回到老本行做代工不失为保存资金、利润的好选择,也可以强化供应链、制造技术、流动资金为VR业务持续输血。
每个企业都有它本身的擅长之处与优势基因,在HTC在智能手机市场面临着严重衰退状况之时,它继续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业务可能是有意义的,做贴牌设计、生产的代工的前景远远胜过在营销方面、技术、品牌与销售网络上、产业链等各方面均不给力、而且亏损正在加剧的手机业务。
从当前的境况来看,在国产手机迅猛崛起以及苹果的iPhone 8十周年发布之际,HTC依然下注高端可能其危险程度要胜于往年。不过,HTC肯定会有醒过来的一天,只是不知道那个时候会不会太迟。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本文未经本人许可谢绝转载 我的微信公众号:热点微评(redianwe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