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奴隶社会
不端不装有梦有趣的原创文字,听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讲自己的故事。我们有高大上咨询公司合伙人,挨踢界的连续创业者,顶级VC合伙人,著名科普作家,公益人,和很多很多朋友。加入奴隶社会,也加入我们的社区,相信你在这里一定可以找到志同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张雪峰老师  ·  这个发型是不是。。。。过于帅气。。。。 ... ·  2 天前  
利维坦  ·  书店年末清仓继续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奴隶社会

郝景芳:我是这样学习的

奴隶社会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4-14 07:53

正文

题图:3月份放映会的现场。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1093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它公众号转载。作者郝景芳,经济研究员,小说作者,儿童教育公益项目童行书院及儿童教育创造力项目童行星球发起人,有一个两岁半的女儿,公众号“晴妈说”(qingmashuo)。


一诺写在前面:我们上个月办了一场《Most Likely to Succeed》放映会,很多朋友看了之后很激动,那天景芳作为嘉宾也在场,分享环节直言自己看哭了(我也看哭了,还有钱志龙同学,在旁边哭得稀里哗啦的)。

这部影片,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孩子是可以爱上学习的,学校可以是个“真实世界的项目车间”,老师可以是个“旁观者”,在这个做了近二十年的学校HighTechHigh,这种教育的成果已经清晰可见。

可惜当天因为场地有限,不少朋友没看上。我们将在4月18日在北京再举行一场放映会,欢迎大家来现场,没时间的朋友也可以看线上直播,我们文末有线上和线下的报名方式。

届时三位一土家长, 一土一线教师和一土合作的戏剧大师叶逊谦老师也会和大家做分享。另外一土夏令营的安排也会很快上线,下周推文。

还要低调的宣布一下,一土广州分校会在今年9月开学(这里要大赞一下广州团队的执行力),现在启动招生招聘报名。北京校区也还在接受报名,对一土感兴趣的朋友都可以在网站 etuschool.org 申请。对广州有兴趣的,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我们也将很快有更多信息展现给大家。

正文,郝景芳:

最近听说一个时髦的词,“以输出带输入”,就是说以输出某个成果为目标,去学相关的输入知识。这是相当高效的学习方法,因为目标明确,可以以更有效的方式组织学习,而且会用的知识,一般是真正学懂的知识。

用这种新的眼光审视我自己,我赫然发现,我从小就是一个“以输出带输入”的小孩,一直到现在仍然是。

一、兴趣驱动学习

以前我喜欢说:“我只为了兴趣而学习”。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句话是对的。从小到大,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做一些新的事情,乐此不疲。

我小学学画画是自己的兴趣,大学学天体物理是自己的兴趣,后来转了经济是自己的兴趣,写作是我的兴趣,现在学儿童心理学也是我的兴趣。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觉得学习枯燥,也基本上不刷题就能学好。

但每每将这一点告诉别人,听到的人总是会说:“那还是因为你天赋好,学起来容易。一般人没有这脑子。”

我总是会说“不是不是,不是天赋,是观念问题”,但又解释不清,说服不了他人。

现在看起来,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兴趣,而是“以兴趣驱动学习”。

我并不是对学校的课程本身有兴趣,也不是对考试做题有兴趣,更不是让自己假装喜欢做题学习,而是我对某些遥远的事情有兴趣,以那些遥远的事情作为心中的光亮,照亮日常抽象乏味的题目,让那些题目有了色彩。

二、追寻心中的光,学习是彻头彻尾的幸福和享受

如果没有远处的光,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课本上的知识又通常以最最干瘪的形式呈现,必须要非常坚毅的个性才能勉强自己看进去。于是很多人会相信学习必须艰苦,必须靠意志战胜艰苦。

然而完全不是这样的。

当你心里有远处的光,当你想要最终做到一些事情,你的眼睛是亮的,你就会以这道光照亮现实生活中的题目,用这束光的方向组织现实知识的碎片,你知道为什么学,也可以将学习的碎片串联成有序的图案。

这个过程完全不痛苦枯燥,而是充满兴奋,满地采撷知识的碎片。

我中学时投入去做的事情包括尝试写一本小说、做电视台记者和编辑、做一本文学刊物、学习量子力学相关知识;大学之后感兴趣的事情包括历史制度比较、探索人类意识、做一本文化旅行的书、做一本有关星座的书等等。所有这些庞杂的兴趣都变为照亮学习的光。

我自己的终极兴趣驱动是自然哲学。中学的时候,当我对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产生了兴趣,一切学科都被照亮了。物理、生物、社会、历史、写作,全都统合在同样的光束之下,从此之后再无乱麻一般的习题碎片。

 摄影作品来自Unsplash

所有这些过程中,我异常孤独,很多事情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支持。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这里先不讲。

三、激发人类本能的驱动 -- 目的感

我把“无目标”和“有目标”的学习简单画了个示意图:

这种“梦想照亮现实”的学习方式,其实也不算新鲜事,我们从小在学校,也被教导说“要志存高远,为理想奋斗”。但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很多人无法产生这种兴趣驱动力呢?

一是很多梦想太远了,远得无法穿透日常的迷雾,小时候想做科学家的人不少,但是都在现实的烦躁中被磨损殆尽;

第二个理由更为重要:只有自己选择的兴趣才是真正的兴趣,被灌输的宏大理想很难让内心产生波澜,唯有自选,才能成为自我驱动。

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自己看到某种“产出”的可能性。“当我学了这个,可以做到那个。”这种目的感是人类本能的驱动力。

以输出之心,带动输入之学。

四、根植于人性的“项目制学习”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产生兴趣驱动的学习呢?

其实很简单,让孩子大量接触有趣的事物,让他在其中自选喜欢的内容,再让那些输出的兴趣照亮课内学习。

图片来自Creative Educator

没有一个想唱摇滚的孩子会觉得学吉他枯燥,因为他能看到结果之美,为之付出汗水也甘之如饴。物理题呢?“学这个能干什么?Oh No 我不要!”这也是自然的。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带着兴趣的光看待日常的学习,那么就需要有某些环境,让孩子可以自己去尝试输出。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向、想要做的事情,看到在能力范围之内的成果,用这种自己兴趣的输出作为动力,强烈驱动自己的日常学习。

这种目标导向的学习,根源深埋在人的心性中。也被总结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潮流:项目制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它是让学生以一个总体的目标为导向,在一段时间内,学生选择要产出的成果,选择方法和手段,自己尝试创意和改进。

五、学习的真谛:深刻理解,灵活运用

在最近的纪录片《Most Likely Succeed》中,我们看到美国的 High Tech High 中学进行的尝试。他们从十几年前开始尝试这样的项目制学习。每一个学期让孩子们自己行动起来,做自己喜欢的 projects,自己组织团队协作,自己把创意动手实施。

我们透过屏幕看到孩子的热情,燃烧到屏幕之外我们的眼睛。他们完全被调动了,投入、协作、废寝忘食。他们相互争论、用很久时间磨细节。

我们看到孩子的变化:羞怯的女孩子,成为鼓励和激发团队的领袖;偏执的男孩子,在学期成果失败之后独立的反思。我们也看到孩子给我们的巨大惊喜:当那些零件复杂的庞然大物在我们眼睛出现的时候,我们强烈感动的眼泪夺眶而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生命。那是孩子内心的生命喷薄而出。他们把内心的喜好和自己都不知晓的潜力注入他们的作品。那些作品就是他们自身。

在目标导向的学习中,一个人可能不会方方面面穷尽所有学科的所有知识点,但是可以把相关知识学得深入:足够深刻理解,以至于可以灵活应用。

而这就是学习的真谛不是吗?

在我们这个时代,当一切知识都可以免费快捷从谷歌百度wiki上获得,知识再也不是对人的局限。你可以获得一切知识,但重要的是你能用知识做什么。创造性使用知识,这才是决定未来命运的关键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从小就开始练习。

这是一部值得向所有人推荐的激动人心的纪录片,从它里面,我们看到孩子的丰盛灵魂,看到我们自己曾经向往却不曾实现的梦想。那是如此令人感动。

而我也非常高兴看到一土学校把这样的电影和这样的教育理念带到国内,让更多中国的家庭能接触到这样的教育方式,也让更多像我自己一样的孩子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在这里,胡思乱想的孩子不再孤独。我自己也会在童行计划中探索这样的教育实践,一土的探索给我极大的鼓舞,我们是同路人,共同向着心中的光实践。

而那光,就是每个孩子内心生长的生命兴趣。


《Most Likely to Succeed》放映会活动

时间:4月18日19:00-21:30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9号 光华路SOHO2 3Q剧院

线下活动报名:

点“阅读原文”进行报名,或者复制以下链接至浏览器打开:

https://jinshuju.net/f/0XdJ68 

线上直播报名:

扫以下二维码,根据提示进入讲座。


推荐阅读:

什么样的教育,最有可能成功?

与未来同行

一诺 | 你敢让孩子接受“不完美”的教育吗?

那些对生活的冷漠和热情

5个领域、7场对话、N个笑点和泪点 — 一场不一样的“教育论坛”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发送 m 或者点下面的菜单。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给邮箱 [email protected] 投稿吧。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