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罗辑思维
每天一段60秒语音,一篇新角度看世界的文章。关注罗胖,让你每天比别人知道的多一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江西福彩开出超2.54亿元大奖,中奖者已完成兑奖 ·  10 小时前  
界面新闻  ·  概率约为被车撞死的2倍,小行星2024 ... ·  2 天前  
界面新闻  ·  联想正与DeepSeek探讨更多深入合作,股 ... ·  2 天前  
界面新闻  ·  返程高峰有票无法上高铁,车站回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罗辑思维

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

罗辑思维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5-02-09 06:30

正文


‍‍‍
不知道过去这个寒假,你和家里的孩子相处得怎么样。和青春期的小孩相处,可是一门大学问,很多家长可能都有过跟孩子斗智斗勇的经历,搞不好还闹得鸡飞狗跳。

今天,我们请来了著名的心理咨询师,得到课程 《亲密关系30讲》 《自我发展心理学》 的主理人 陈海贤老师, 跟我们聊一聊, 到底怎样跟青春期的孩子相处。

今天的主要内容,将围绕陈海贤老师的漫画书 理直气壮爱自己》 展开,接下来,咱们一起来看看,书里都有哪些 实用的亲子相处方法。

作者:陈海贤

01

如何应对孩子的青春期

在我的咨询室里,经常会接触一些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很聪明,但很容易遇到一点点挫折就一蹶不振。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自我”很重。 成绩好的时候,他们觉得自己很厉害;遇到挫折时,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他们需要通过厉害的表现来维持良好感觉,在内心认为自己应该一直厉害下去、应该比别的同学更厉害。当这种厉害无法维持时,他们就会大受打击。他们同样特别关注自己的表现,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背负着强烈的想要证明自己的心理包袱。
每个人都会经历青春期,我认为青春期是人生最难的阶段之一。
它是从孩子到成人的过渡期,而所有的过渡期都充满了挑战。因为这个阶段需要适应一些外在和内心的变化,它涉及到青春期少年重新寻找自我的过程。
那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青春期呢?
让我从家庭和社会两种场景来讲述这个问题。
让我们先来看如何应对你和孩子的家庭关系。
有这么一个案例,一个叫欧阳的青春期女生,和妈妈的关系不好。因为妈妈从小就给她很多的指令,比如学校有食堂仍然要给孩子送饭,同学聚会妈妈一定要跟着,和同学逛街稍微晚一点妈妈就会打电话催促回家。也许在孩子年纪稍小时,家长的这些行为都能被理解,但到了青春期,这些就行不通了。
作为妈妈,你认为孩子还小,你理所当然地应该为她梳理人生道路,站在过来人的角度让孩子少走弯路。但站在孩子的角度,她觉得妈妈在控制她,不让她独立。慢慢地,她会寻求和父母的分离。而这种分离最开始常常意味着情感上的远离,这让很多父母难以接受。
《理直气壮爱自己》这本书中有两类家庭矛盾冲突比较大的案例。如果你认为你的家庭关系和下面的情况类似,那你应该如何与孩子相处呢?
第一类案例中,青少年对父母的关系很敏感很投入。 我们称呼这个孩子阿坚,阿坚知道父母的矛盾在哪里,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能导致父母的争吵甚至情绪失控。他经常和父母单独谈心,就像是父母的家庭治疗师,用自己的努力来维系这个家庭。但谈心有时有用,有时没用,没用的时候阿坚就会很愤怒,既愤怒自己的好心被辜负,又愤怒父母没给他一个和平的家,也愤怒自己为什么不能抽身而出。在这种情况下,阿坚被卷入家庭矛盾中,很难独立出去,也很难发展自己。
第二类青少年的情况稍微好一点,当他们发现自己不能改变父母的矛盾时,就开始与父母疏离 ——父母的话不听,父母的任何事都说跟我无关,表现出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这些孩子常常令父母手足无措,也给治疗带来困难。有个来访者,姑且叫他小俊,小俊就是这种情况。
在咨询室里,我问小俊为什么来做咨询。他很无所谓地说是父母让我来的。他坐在那儿玩手机打发时间,不愿意和我沟通。我问他你对父母的关系怎么看,小俊说关我什么事。我问他你自己有什么追求吗?小俊说不知道,有什么意义?
我能理解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的父母有很深的矛盾,让他觉得很烦,也许他也曾像上个例子中的阿坚那样去处理父母的矛盾,可是发现没有效果,所以现在他开始屏蔽掉来自父母的所有信息,努力让自己表现得像是没有受任何影响。
可是,“没有影响就是最大的影响。”
听起来小俊不听父母的任何话,屏蔽父母的影响,避免自己被卷进去。可这种屏蔽表明他已经被卷入了。他和父母的关系变得对抗而且疏离,长久下去,当小俊真正需要父母支持的时候,他也很难得到回应,因为他没有和父母的情感链接。他接下来的人生就可能变得孤独而且迷茫,有时候这甚至会让一个孩子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甚至引发抑郁。
02
几个原则性方法
有家长会问,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太深有问题,孩子不想卷入父母关系也有问题。 那怎么办呢?
理论上来讲,作为父母,你要有一个适度的边界,不要过度地干预孩子。 让他们在适度的边界内找到自我并发展自我。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完全放手,否则,孩子仍然可能会陷入无助。另外, 你需要经营好你们的亲密关系,经营好家庭的氛围,这是孩子成长的土壤,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下面我再来聊聊青少年与社会关系的案例。
《理直气壮爱自己》中有位叫阿远的青春期孩子,因为学业压力大,不想上学。他总担心如果自己努力了,成绩还不好,别人会觉得他笨。我问他,谁会觉得你笨呢?阿远说:所有人。
当阿远说出“所有人”这个答案时,说明他生活在别人的目光里,觉得别人都在评价他。同时,这个“所有人”非常笼统,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看起来阿远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实际上,他对别人的真实想法却根本不感兴趣,他关注的还是自己,是他自己想象的“别人”。但阿远的问题是他不知道自己是谁,所以他需要从别人的评价中拼凑出自己的形象和概念。
这种压力,会给孩子带来两种典型的反应。
一种是对社会标准非常顺从,既然别人的评价很重要,那我就活在别人的评价里,他人的评价就是自我价值的标准,也是选择的标准。 他们无论在家庭还是群体中,都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去迎合别人的需要。可是只顺从他人的评价,只会把自己变成特别乖特别听话的孩子。
还有一种就是变成愤怒的青少年,他们对社会标准非常反抗,通过反抗父母来宣示自己的权利。 父母认为我要好好学习,我偏不学;父母认为我应该循规蹈矩,我偏不听话。他们通过特立独行来告诉别人“我与你不同”,从而确认“我是谁”。
以上都是青春期孩子非常容易遇到的情况,那作为家长,你该怎么办呢?
我也有一些原则性的方法分享给各位家长朋友,掌握它们,你就能更好地与孩子相处。
首先,默默地支持孩子。 在他需要时给他足够的支持,告诉他父母在这里,在给孩子安全感的同时,不要什么事都冲到孩子前面帮他抵挡。你要知道,帮孩子做事是危险的,如果你做得太好,他的事就会变成你的事,慢慢地他们就会觉得,我学习是为了你,进步也是为了你,我所有的事都是为了你,这样他们就失去了自己的主动性。
其次,要坚定原则。 不要什么事都和孩子争论,比如孩子想要一个手机,或是想玩游戏,你认为不行,就告诉他不行,不要在这件事上跟孩子讨价还价。你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而在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上,可以适当地和孩子协商。
再次,给孩子适度的空间。 允许孩子有越来越大的空间,如果孩子做任何事都是父母规定的,孩子的任何需求只要父母认为不合理就拒绝,那孩子一定会反抗。他们会想方设法地夺回属于自己的主动权。这时父母一定要慢慢释放自己的权利,让孩子能在更多的地方自己做主。
孩子是不能细看的,过度关注青春期的孩子往往适得其反,他们会因感受到压力而产生强烈的反抗情绪。所以把目光从孩子身上移开,去享受你们自己的生活,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放松。
最后,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土壤越好,孩子成长得越好。父母幸福,孩子就越能放心地去发展自己。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面对他们成长路上的挑战。
除此之外, 家长还要帮青春期的孩子建立起身份认同。 大部分的青春期孩子都非常自我,有一个比喻很形象,说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就像生活在舞台的聚光灯下,他们觉得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受到别人的关注和评论,任何瑕疵都会暴露无遗。
一方面,他们很在意自己的容貌、才能,想要变得更好;另一方面,他们对这种“在意”本身又带着某种羞愧。
作为家长, 我们要帮助孩子多尝试,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某些才能,并获得自信心。 其次,你要为孩子找到一位好的、能欣赏孩子并被孩子视为榜样的老师,这样,他就会有新的除了父母以外的认同对象。再次,你要让孩子找到一些价值观相似、能包容他自我探索的同伴,那对他的自我发展就更有利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