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东方家庭教育
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广角  ·  NBA | 爵士终结湖人6连胜! ·  14 小时前  
新闻广角  ·  福建现不明飞行物,现场画面曝光 ·  2 天前  
新闻广角  ·  知名巨头突变:暂停!拒绝内卷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东方家庭教育

中等生和尖子生的差距,真不是智商,而是这4个特质……

新东方家庭教育  · 公众号  ·  · 2025-02-04 07:00

正文

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作者:主创团·哎呀妈

前不久和一位在初中工作十多年的老师聊天,说到她的观察:

班上那些毕业,顺利升到重点高中的尖子生,是真有过人之处。

不像别人老说的“他学习好是聪明,智商高”。

有些学霸不见得有多高天赋,但和分数一般、怎么努力成绩都上不去的中等生对比,会发现:

他们身上这4个特质,尤为突出。

学习动力不靠别人推,而是“自给”

网上看到一位妈妈分享:

假期请了高一衔接课老师到家里上课,有三个孩子。

一个上了一流高中,一个是普通高中,还有一个擦线最后上了民办高中。

老师还没到,三个孩子的表现各不相同。

一流高中的在认真做作业,普通高中的在搭乐高,民办的则在刷社畜视频。

看到这场景,妈妈感慨:难怪第一个孩子能成为一流高中的学霸。

很多孩子起点一样,天性贪玩,面对学习难免畏难抗拒,能偷懒就偷懒。

可尖子生却对学习有很强的热情和动力,哪怕没人提醒、监督,也能自觉自律,主动学习。

2024年,被西南交通大学少年班拟录取的初中学霸冯金泽,谈到自己的学习秘诀是:

主动保持学习的兴趣。

因为喜欢数学,所以他不断钻研。

除了初中阶段的教科书外,平时还会主动看一些高中、大学有关数学的书。

在兴趣的驱动下,他不需要父母推着走。

而是在父母提前培养他良好的学习习惯后,他能按着自己的想法、思路投入学习和探索中。

这种自驱力,在中等生群体中很难看到。

老师不在场,发呆打诨百无聊赖,不知道要做什么,更不清楚从何学起。

在家父母不盯着,他半天都掏不出作业本来,一小时可以完成的练习非得拖到晚上十一二点。

问他学习是为了什么,他非但没概念,还会各种抱怨、吐槽。

难怪有人说,单凭学习内驱力,就足以把所有学渣给秒了。

孩子的内驱力,离不开父母前期的引导和监督。

多观察孩子,看看他对什么东西感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

哪怕是“无用的兴趣”,都要允许孩子尝试、发展。

当他找到满足内驱力的方法和方向,沉浸其中,不仅能变得自律快乐,还有机会逆袭。

环境再吵,都能专注在自己的事情上

名师张清杰分享过班上两个从小一直暗自较劲的女孩的故事。

她俩小学是同学,读书都很优秀。进高中时,进班成绩不相上下。

可很快,两人的差距开始明显了。

其中一位成绩节节攀升,不但稳居班里第一名,还多次跨入学校物理科目的前列。

另一位,明显占了下风,市统考时,总分落后前者60多分。

为什么第一位女孩不到2年的时间,就把第二位狠狠甩在后头。

张清杰老师分析后,发现她俩差的不是智商,而是专注力。

第一位女孩无论什么时候进教室,都是正襟危坐,目不斜视。

除了上课听讲外,老师几乎没能和她有过目光交流;除了回答问题和读书,完全听不到她的声音。

和其他人比起来,她总是默默端坐着,物我两忘,不徐不疾地看书,一心一意地演算。

而第二位女孩,学习经常跑神溜号,专注力根本没得比。

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这种现象在尖子生身上特别常见。

一位初中老师评价班上的“黑马”,这么说:

“她比很多同学都刻苦,最难得的是她可以静下心来,即便周围乱哄哄的也干扰不了她。”

大部分尖子生,都不急不躁,默默努力,高度专注。

他们不像中等生,专注5分钟,走神1小时,一点风吹草动就分散注意力,被打断思路后很难继续保持稳定的学习状态。

因为他们自己要什么,会严格要求自己远离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全身心投入学习。

哪怕在家里,没老师和家长盯着,也能一坐就几个小时完全不受影响。

如何培养孩子强大的专注力?父母一定要学会“保护”。

当孩子正在聚精会神玩耍、学习或思考时,不要不合时宜地打断他、影响他。

适当限制电子产品的使用,协助孩子制定学习时间计划,规定固定时间内完成某项任务。

孩子一旦有了明确的目标,排除学习干扰项,慢慢会养成专注、高效学习的好习惯。

不畏惧失败,拥有强大的抗压心脏

小学阶段,学霸和学渣心态上区别不大。

但一上中学,他们一方面要接收几何倍数增长的知识量,另一方面还要面对分流的压力。

中等生很容易吃不消,心态一下子崩了,成绩也起伏不定,状态一蹶不振。

能笑到最后的,一定是抗压力好、适应力强,遇到困难不畏惧放弃,积极主动面对问题,找寻解决方案的孩子。

西安一位学霸分享过:

自己初三第一学期的考试,排名从年级第18名掉到年级几十名。

于是认真反思,确定自己名次掉落的主要原因是上课听讲不专心,便在文具盒上立了个“Stop it”的牌子。

哈尔滨中考学霸于淼总结自己的成功秘诀,也是一句话:保持良好的心态。

一向性情平稳、温和的她,有次模拟考试考差了,当时特别害怕,注意力也不集中。

好在老师、父母一直鼓励她,帮她调整好心态。

恢复平静后,她学得更认真刻苦,但也会每天抽出一些时间放松自己,看看书、听听音乐,有时还玩一下游戏。

正是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她最后考出不错的中考成绩来。

中学阶段,孩子面临的挑战空前的多。

青春期的迷茫,学习期的高压,包括对成长的困惑和苦恼。

如果过于脆弱,容易受各种失败、困难的打击影响,那后面的路只会越走越难。

身为父母,一定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生活和学习,给他提供方法和支持,建立他的信心。

哪怕孩子不说,把问题憋在心里,父母也要充分理解和接纳。

主动学习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状态,用科学靠谱的方式,教育孩子、陪伴在孩子身边。

很多心态好的尖子生,背后都站着松弛、平和和包容的父母。

孩子不畏惧一时的挫败,日后才能越走越远,越变越强。

懂得规划学习,把精力用在对的地方上

常听到一些父母吐槽:

我家孩子学习很认真,一放学就趴在桌子上做题,有时候上下学路上还不忘背单词。

就连上课听讲的笔记,做得比别人还漂亮工整。

可怎么成绩出来,总是差强人意,究竟问题出在哪?

这多半是孩子“假努力”,没抓到中学学习的要点。

小学阶段,多刷题死记硬背,考高分问题不大。

可到了中学,不再是刷题越多越好,内容写得越满越好,而是要学会归纳总结、思考和规划。

一位北京四中的超级学霸,是这样学习的:

1000天的初中学习时间,他花100天去思考,怎么学才更有效率,每学一章每学一科都这样动脑。

加上平时课程听讲,课后梳理所学的知识,他的学习力一点点拔高。

有人说,从初中开始,学习拼的更多是思维。这和智商高低不成正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