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开始,BBG和路透关于下月初人大常wei会的小作文有三个回合:
第一个回合昨天上午BBG先出招:
“市场人士希望看到中国是否会公布财政刺激计划。我们仍然认为,包括此次会议在内,今年剩余时间里不会出台增量财政支出。与此同时,我们将密切关注有关2025年财政取向的线索。”
第二个回合是路透昨天下午的独家新闻:
有人总结的表格是这样,很清楚,但某音某红书传播的关键点还是“10万亿”
第三个回合是BBG今天上午的隔空回应:
“报道中的中国10万亿刺激方案没有看上去那么魄力十足”,主要提了昨天路透新闻中6万亿置换(分3年)和4万亿(分5年)都不太够,而且和上周世界银行年会一样,老外都觉得不太有很多“boost
domestic demand”的内容。
他们认为“消费”很重要。
我的评价如下:
1.他们其实说的是同一回儿事情。
按照情理,这次会议大概率不会定明年的刺激政策,比如明年的赤字率,明年的特别国债,所以核心的议程还是“债务限额”的问题,或者说是置换债额度的问题。
6WE置换债这个传闻,是流传比较久,在机构投资者里面基本上深入人心的,或者符合预期吧。
市场之所以没有特别value这个事情,主要是6WE也好,其他更大金额也好,都是“置换”而非“新增”。
2.置换债的细节开始丰满起来。
有关置换债的形式,其实12号的发布会并没有很明确,原话是“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相关政策待履行法定程序后再向社会做详尽说明”。
也就是说,可能是地方政府用专项债置换,也可能是中央政府用特别国债来置换,但市场按照管理,倾向于认为是前者。
这次路透消息也好,结合其他一些消息,后者(就是用特别国债承接)的概率可能更高一些。
反正对于市场来说,不算是坏消息。
3. 4万亿的收储不一定可靠。
4万亿分5年收储这个事情不一定可靠,有一定概率是和之前四万亿白名单相混淆,当然按照真消息来交易也没太大影响。
限制土地和存量房收储这个事情,大概率还是按照17号住建部说的那样,从每年的专项债里面切出来,当然以后地方债的额度可能也会有增长。
就这些,有些数字可能没最终定,毕竟内外部的掣肘很多,需要考虑的事情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