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锦缎
为上市公司提供知识产权解决方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晚点Auto  ·  晚点对话何小鹏:我的造车血泪史 ·  21 小时前  
晚点Auto  ·  晚点对话何小鹏:我的造车血泪史 ·  21 小时前  
百车全说  ·  集合!刀客们~快来三刀的朋友圈玩 ·  昨天  
玩车教授  ·  教授说车 | 沉浸式体验方程豹 豹8!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锦缎

没有空杯心态,不做趋势投资

锦缎  · 公众号  ·  · 2024-03-07 07:48

正文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事物的运转常常会表现出某种趋势,如果一个人能够认识到这种趋势,那不管做什么,都不会有差的表现,日积月累下,还能够成为金字塔的上端甚至顶端。
在股市中,如果能够提前预知某种趋势,显然也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但是问题就在于趋势具有不确定性、不规则性,事后看起来很有规律的东西,在置生事内的时候,可能是一片混沌。
一、趋势的事后规律性和事前混沌性
在各种学科中,物理学的规律性很明显,尤其是常规物理,比如力学中的牛顿三大定律往往很有效力,尽管对于天体物理或者量子物理,可能就要超出这些常规认知。
但是对于社会经济领域,很多趋势往往都是事后才表现出规律性,在事情发生前或者发生时,每个人本身就是趋势中的一个因子,对于趋势的认知就不会那么清晰了,任何事前的判断均具有某种猜测性,或者说概率性。
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学习,是否有效果则是另外一回事了,我们学习到的可能是某个或者某几个因素,但是社会趋势往往有很多变量。比方说古代的那些王朝,都会学习和总结前朝的经验,中学时候我们学过的贾谊《过秦论》就是汉初思想家和政治家们对于秦朝灭亡的一个思考,这一系列总结当然有助于汉朝改进社会管理,但是汉朝还是灭亡了,后面的王朝同样不曾停止学习和总结,可依然还是走向了灭亡。
我们现在所总结的土地兼并、贫富差距加大带来的社会矛盾激化,然后造成王朝周期律,当时的那些人们也知道,只是在无数微观主体面前,他们往往无能为力,既得利益者始终倾向于维护个人私利,阻碍任何有损他们利益的改革;而封建君主制下,又无法保障君主的质量,更无法对君主实行有效的监督,君主往往凌驾于法律之上,权力欲望爆棚,恨不得当到死,唐玄宗在太上皇期间还想搞事情造儿子的反。
作为股票市场的参与者,也是类似的道理,即便我们不断地根据过去总结经验,试图发现趋势的规律性,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徒劳的。这种事前混沌性源于这样一个现实:我们本身就是趋势中的一部分。当我们基于过去或者类似的其他逻辑总结某种规律性的时候,并按照所理解的“规律性”付诸行动的时候,环境其实已经就改变了,原有运动规律可能已经失效了。
二、人类具有追求规则性的本能
尽管各类趋势在事前和事中都是一片混沌,运动方式极不规则。在市场趋势本来就具有不规则性的情况下,试图通过某种固定的规则来应对变化的市场,就很容易误入歧途。有点像刻舟求剑,或者按图索骥。
但是我们仍然倾向于寻找趋势的规则性。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人类的一个本能,人们天生厌恶不确定性,喜欢相对稳定的环境,习惯了一种生活方式之后,就不愿意改变;在具有不确定性的场景中,人们也更容易惊慌失措。那些号称为冒险家的人也不例外,因为对新事物的探索本身也是来源于人们对于消除不确定性的追求。
而股市中,人们也总是在试图探索某种固定的规则,通过自己和他人过去的行为,或者更明显一点,直接对过去走势进行解读,评估某种特定趋势下的K线形态、量价形态、信息状态等等。
特定的趋势常常不是简单就可以复制的,并且其影响的变量很多,我们所看到的信号常常都仅仅是一种表现,可能不是主要原因,可能是因果错乱。
当然,底层规律可能是相对稳定的,诸如人的行为和思维规律,以及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等等,这些都是各种经济规律的底座,越是底层的影响因子,就越具有相对稳定性。
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常常是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思维和行为惯性,就像人性是长期进化的结果,而性格也是过去数十年经历的体现,都不是短期内能够改变的。趋势往往是基于这些特征的实践所表现出来的结果。
底层特征带来了被命名为“势”的东西,恐惧的累积、贪婪的累积等等都会形成“势”,然后就有了趋势的逻辑。
三、把握趋势需要有空杯心态
在趋势中把握机会,需要我们有一种空杯心态,或者是庄子说的“用心若镜,不将不迎”。要想赚认知的钱,就需要认知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进而需要避免先入为主,带着有色眼镜看事物,就看不到事物的真相。
有时候我们看不到事物的真相跟我们感官构造相关,比如说我们看水下的东西,会误以为物体的位置离水面很近,其实在更深处,这是因为光的折射效应,而我们的视觉神经和头脑则会觉得光是直线传播的;另外听觉也是不可靠,如果我们朝着某个声源快速移动,由于多普勒效应,会让我们觉得声音更高。思维上同样如此,常常第一印象所感觉到的东西并非事情的真实。
保持空杯心态并不像其听起来那么容易,有一种事先的态度本来也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在人类早期文明阶段确实有助于应对挑战,毕竟那个时候的环境比较单一,人类之间的竞争也没有那么当前这么剧烈。这种基于长期进化形成的思维习惯是最难难以克制的了。
但是保持空杯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比如去理解事物和思维背后的规律,理解得越多就越容易放下,这其实是一个有意思的东西,如果什么都不懂,可能更容易受到成见的制约,也就是所知道的第一种观点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就像前面说的,不知道折射规律,那就需要不断去试错,叉鱼老是叉不中,然后发现要稍微往下一点。
在放下自己的成见这件事情,如果有意识地告诉自己要放下,其实是放不下的,我们的潜意识中会抵触各种要求,对于想法类的东西更是如此。按照冥想类训练,集中注意力的训练有助于我们控制自己的想法,情绪上的一惊一乍、想法上的心猿意马,往往与注意力的分散密切相关。
股市中我们表现出来的各种情绪,除了是对于基本规律的领悟不足外,还往往表现在想象力太过丰富,注意力被分散在这样或那样的无关信息上,从而无法集中在市场信号本身,或者导致对于特定的信号进行过度引申,或者沉湎于信号带来的情绪中而不能自拔。( 作者:逸柳的知行之路 逸柳投研笔记
往 期 推 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