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e170619001 —
在一个社交网络中,谁是明星人物?谁是边缘人物?谁是八卦传播者?谁是沟通两个不同网络的搭桥者?谁是真正的实权人物,沉默却拥有极大权利?这些问题,「社会网络」统统可以解答。2017 年 6 月,产品部落阅读的主题正是「社会网络」,它能做的远不止这些。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安德森 2010 年发表一篇文章「多者异也」,文中提到,科学是有层级的,从基本粒子物理学直到生理学、心理学、社会科学,在每一个层级上,都有特定的定律、概念和原理。
然而也有一些原理,存在于任何一个层级,比如数学,再比如网络科学。
阳志平老师在跨年答疑时对网络科学做出了这样的阐述:网络科学大大地扩展了人的认知边界。人类思维习惯是线性因果思维,但是网络科学让你意识到幂律、多层、尺度、分形,自组织等观念。
本月产品部落共读书籍为《找工作》《结构洞》和《社会网络分析发展史》。
《找工作》
作者简介: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美国斯坦福大学人文与科学学院 Joan Butler Ford 教授,曾任该校社会学系主任,他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国际最知名的社会学家之一,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网络和经济社会学。
推荐理由:书中提到一个反常识,人们通过弱关系找到工作的次数,远远大于通过强关系找到工作的次数。强关系是你的亲朋好友、熟识的人,这些人往往会和我们拥有相似的生活经历,相似的背景,相似的人脉圈。相反,弱关系是那些可能只有一面之缘、很久没有联系的人,他们带来的差异化信息可能性要大的多。
部落成员 @柳白猿 阅读笔记:
找工作时,千万不要害羞,充分享用你的弱关系吧。如果早点知道这本书…可能我早就找到很好的工作了。作者采访这些人的手法,和论证的过程也是教科书一般精彩。
《结构洞》
作者简介:罗纳德·伯特(Ronald Burt),著名社会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社会学和战略学教授。著有《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券商和倒闭:社会资本导论》等书。
推荐理由: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其社会网络均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网络中的任何主体与其他主体都发生联系,不存在关系间断现象,从整个网络来看就是「无洞」结构。这种形式只有在小群体中才会存在;二是社会网络中的某个或某些个体与有些个体发生直接联系,但与其他个体不发生直接联系,无直接联系或关系中断的现象,从网络整体来看好像网络结构中出现了洞穴,因而称作「结构洞」。
部落成员 @stepp01ram 阅读笔记:
Burr 的结构洞观点是与 Granovetter 关于联结强弱重要性的假设有很强的渊源,结构洞之内填充的是弱联结,因而 Burr 的观点可以看作是 Granovetter 观点的进一步发展、深化与系统化。另外,结构洞与社会资本有关,Burr 认为社会资本伴随行动主体的中介机会而产生。主体拥有的结构洞越多,具有的社会资本越多。
《社会网络分析发展史》
作者简介:林顿·C·弗里曼,加州大学艾尔温分校社会学系和数理行为科学研究所的研究教授,他长期以来致力于社会网络分析研究,是社会网络分析发展的推动者,并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社会网络分析研究领域的最高奖弗里曼奖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推荐理由:这本书不仅涉及大量的知识史的基本内容,还揭示了与一个科学专业诞生相关联的社会过程,是一本从社会网络的视角来撰写的社会网络分析史。
@阳志平 的阅读笔记:
这本书并不是一本社会网络分析的科学史,而是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对这个领域的探索性分析。我坚信,与这个领域发展有关的人们的关系模式定义它的社会网络——是理解这一研究领域如何以及为什么会出现的关键。因此,这是一本从社会网络的视角来撰写的社会网络分析史。
结语
借用部落成员 @stepp01ram 的话作为结语:
在社会这张大网里胡乱攀爬许久,一回头,才发现,留下的脚印磕磕绊绊,走过的路途十曲九弯。耳边听过几许所谓人生忠告,社会常识,都像是空气中轻飘飘的柳絮,貌似有理,脚不着地。如果能早日用社会科学的底层知识武装自己,虽则无法保证无往不利,但至少能够活得更加清醒。
希望这个书单可以帮助你接触到网络科学,从此少走一些弯路。
↓↓↓ 成为创造者,预约开智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