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首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交易所
ABS“
百度
-
长安新生
-
天风
2017
年第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
”
于近期正式发行,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数量和发行总规模再上新台阶。据中央结算公司统计,近
5
年来,我国资产证券化发行额呈现逐年递增态势。
2013
年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仅为
300
亿元,
2014
年达
3300
亿元,
2015
年达
6000
亿元,
2016
年达
8600
亿元。
2017
年上半年,全国共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
4884.1
亿元,同比增长
68.87%
,市场存量为
14624.78
亿元,同比增长
66.48%
。
企业
ABS
全面赶超信贷
ABS
所谓资产证券化(英文简称
ABS
),是指以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过程。通俗地说,资产证券化就是将流动性较差的贷款等基础资产进行组合,
“
切割
”
成小份额的证券凭证上市交易,再回收资金的过程。按照资产类别一般分为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票据等几类。
据中央结算公司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以下简称
“
信贷
ABS”
)发行
1911.82
亿元,同比增长
42.05%
,占发行总量的
39.10%
;存量为
6586.12
亿元,同比增长
27.21%
,占市场总量的
45.03%
。企业资产支持证券(以下简称
“
企业
ABS”
)发行
2864.14
亿元,同比增长
89.33%
,占发行总量的
58.58%
;存量为
7656.09
亿元,同比增长
123.14%
,占市场总量的
52.35%
;资产支持票据(以下简称
“ABN”
)发行
113.68
亿元,同比增长
237.53%
,占发行总量的
2.32%
;存量为
382.57
亿元,同比增长
116.66%
,占市场总量的
2.62%
。
惠金所总经理杨冀川介绍,长期以来,银行间市场信贷
ABS
及交易所企业
ABS
发行市场较大,银行间市场资产支持票据(
ABN
)及保监会主管的资产支持计划市场相对较小。不过,近期证监体系下的企业
ABS
已全面赶超信贷
ABS
,而保监体系下的保险资管
ABS
也逐步开始崭露头角。
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结构融资部高级分析师郑凯文表示,
2017
年上半年,资产证券化市场延续了
2016
年快速扩容态势。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常态化,企业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增长迅猛,基础资产类型日益丰富,各类
“
首单
”
产品不断涌现,流动性明显提升。不良资产证券化、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绿色资产证券化、境外发行资产支持证券、
REITs
和个人消费贷款等领域实现重要突破。资产支持票据(以下简称
“ABN”
)受去年
ABN
新规政策的出台,发行规模快速增长,市场热度不断提升。资产证券化在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基础资产类型看,证监会管辖范围内的
ABS
格局变化较大:
2017
年上半年,个人消费贷款、信托受益权、融资租赁类
ABS
占据前三,个人消费贷款
ABS
从
2016
年的第三位反超信托受益权和融资租赁类
ABS
,跃居首位,融资租赁
ABS
则有所下滑。
三因素助推资产证券化大发展
近
5
年来,资产证券化产品快速发展主要有证券化基础资产更加多元化、产品设计方面不断创新、监管部门大力支持等三方面原因。
在证券化基础资产方面,随着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日趋常规化,这类产品的基础资产类型更加丰富。整体看,近年来基础资产的构成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租赁租金、应收账款、信托受益权、融出资金债权、保理债权、票据收益权、类
REITs
、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保单质押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均成为基础资产的重要来源。整体来看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基础资产种类不断丰富,创新类别
ABS
产品有不良资产、
REITs
、阿里小贷、京东白条等,而政策助推类别品种有九通
PPP
、汽车抵押贷款、住房抵押贷款等。
“
同时,资产证券化在产品结构设计方面不断创新,投资主体和发起机构类型不断丰富和扩大,也成为
ABS
大发展的重要
‘
推手
’
。
”
郑凯文表示,近年来如类
REITs
、
CMBS
及消费金融类资产证券化产品被逐步推广,循环池结构设计得到广泛应用。类
REITs
及
CMBS
产品为盘活存量及长期资本与长期资产的对接提供了可能;消费金融机构通过发资产证券化产品一方面可解决本身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可与传统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实现更紧密的对接。
值得一关注的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起机构类型更加丰富。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加速渗透资产证券化市场,越来越多的民营融资企业开始涉足
ABS
市场,寻求新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互联网公司等更加积极的寻求
ABS
市场的融资机会。
此外,政策层面的推动,成为我国资产证券化发行提档升级的重要外部因素。
2014
年
11
月
20
日,银监会和证监会分别下发《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备案登记工作流程的通知》(银监办便函
1092
号文)和《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及相关配套规定。我国资产证券化时代正式开启,资产证券化业务均由审批制迈入了备案制。银监会及证监会的备案制均为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效率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政策制度诸多问题待解决
在快速发展之余,我国资产证券化行业仍存在不少待解的难题。郑凯文认为,在政策制度方面,尽管多个监管部门先后颁布了多部法律法规来促进行业发展,但目前在法律、会计和税收制度等方面,仍存在制度不健全或有待改善的地方。
同时,在资产证券化投资队伍培育方面,有关部门和监管机构也应鼓励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理财资金等投资机构积极入市,提高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流动性;
在资产证券化项目操作方面,存在中介机构信息不透明和中介机构专业化有待提高的问题。郑凯文表示,资产证券化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掌握法律、信用评级、会计和税收等方面知识的中介机构的参与,由于监管不到位或行业发展过快,存在部分中介机构所在行业尚未形成行业内统一标准,在对外信息披露上,部分中介机构也存在着信息披露不完善或不规范的情况,未来需要加强对中介机构信息披露的规范指引,以促进投资者对资产证券化项目的全面深入了解。
“
对于笔数众多的资产证券化项目,中介机构要在投资者对尽调信息的有较高信任度的前提下,提高尽调效率,以便整体上缩短项目周期,在证券化项目存续期间,各中介机构如何保证对基础资产现金流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披露,也是行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
郑凯文说。
“
要推动资产证券化发展,主要应从法律法规支持、信息披露两方面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