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周刊
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东北人的第二故乡,已经不是三亚了 ·  昨天  
读者  ·  “团队准备解散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周刊

被吹审美高级的网红装修风,抄完发现家里像穷酸办公室

新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5-02-24 08:00

正文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
作者:张三


以前年轻人总吐槽爸妈审美陈旧不高级,把好端端的家装修得土不拉几。

沙发上必定要铺沙发布、电视背景墙一通姹紫嫣红、红木家具不合时宜地出现在各个角落......

(图/@有奥特曼的小怪兽)

然而等到年轻人开始自己搞装修,才懂得“我想要的”和“我得到的”之间的巨大鸿沟。

为了把家变成能让身心灵得到全面抚慰的港湾,大家积极向各种网红风格靠拢。

中古简约风、南洋复古风、包豪斯风,被捧为高级感三巨头,刷到网图就让人忍不住幻想住进去的心情。

兴致勃勃准备大干一场,随着完工的脚步越来越近,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折腾大半年,钱花出去不老少,三巨头分别沦为了简陋办公风、土味军阀风、黑白无常风。

(图/@野柿 @爱生活的许老师@痰哥)

风格化装修的水太深、门槛太高,翻车方式五花八门,比以前全国统一的老式装修风格难抄作业多了。

审美、精力、财力、房子基础条件,每样都缺不了。

稍有偏差,温馨的家就变打工人最恨的工区和服务区厕所了。

“简约风不语

只是一味地把家爆改成办公室”


装修堪比开盲盒,苦苦追寻的风格最终呈现出来的,很可能跟“家”的氛围感一点不搭边。

为现代简约风上头的现代人,回到家不仅没能洗刷班味,反而像是现代牛马回到了饲养地。

简洁、大气,原来是办公室掏空人灵魂的空无一物感。

透着老干部感的置物架和柜子,水灵灵把家折腾成了工区。

一时之间让人分不清是在加班还是休息,处于一种如休的混乱状态,还是太有生活了。

(图/社交平台截图)

中古风则极有可能滑向会议室风,刚结束在公司漫长的7个会,回到家又能继续开三小时。

有网友已经领悟了中古风的奥义——中年人古板地开会风。

只要接受了这层设定,就很难走出去了,坐在沙发上玩手机总惊觉下一秒要轮到自己发言了。

(图/社交平台截图)

喜欢通过住酒店来逃离日常的打工人有福了,极简风的家莫名长成了酒店的模样。

相似的灯带、地板、柜子、床上三件套,怀疑参考的是《XX酒店室内设计手册》。

软装质感稍差一点,就像抠门公司报销上限的快捷连锁。

每天起床像退房,开门回家像奔波出差到了酒店。

如果再配上一些酒店惯用的香氛、洗护用品,就能沉浸式体验酒店和家合二为一的感觉。

只不过家里没有免费的保洁,也没有送饭上门的机器人,主打一个全自动自力更生式住酒店。

(图/社交平台截图)

任何一种跟工业风、极简风、素净风强关联的装修风格,都有幻视公共设施的风险。

有人家里的厨房像服务区公厕,确实窗明几净,不过牺牲掉的是饭张力和食欲。

(图/社交平台截图)

网友建议再入手一个地面鼓风机,再铺上防滑地毯,就能获得一直在路上的旷野感。

毕竟每天都跟服务区厕所打交道,可比偷偷摸摸带薪如厕的格子间打工人自由自在多了。

稍有不慎就完全变味

网红风装修只适合细节狂魔


装修风格这种东西,看起来不是多难复刻的事情,照葫芦画瓢就行。

实际上是个精细活,对每一个组成成分的把控要求极高,稍不留意就完全走向了另一个图层。

大到柜子、沙发,小到插画、摆件,每个物件都有挑选哲学。

情况好一点的,看一眼就能觉察出突兀。

比如原木风家里放个深黑皮面沙发,现代极简风却配一个繁复风格的吊灯,直接打乱整个空间的和谐。

(图/@爱装修的贝儿)

而多数情况下,让风格走上正轨不是换掉某样东西就能解决的。

像法式复古风的墙体颜色有时会选用橄榄绿,柔光打下来,有种南法午后晒太阳看闲书的松弛感。

这绿色稍有差别,观感就大不相同了。

饱和度高一些就变成90年代卫生院的绿白配色,明度低一些就仿佛误入了危险的原始丛林。

(图/@阿版)

装修怨种一抓一大把,在网上紧急求助,试图重刷一遍漆来刹住崩坏的车。

菱花白太白、不适合走复古风;汝窑色太灰、不搭奶油风;春雨色太黄,想要工业冷感的绝不能选......

为了找到刚刚好的那个颜色,装修人快把色卡翻烂,将修炼色感列为每日自我提升必选项。

(图/@爱装修的贝尔)

自带精致出片感的南洋复古风,有倒霉蛋装出来像教室。

回家之后不但没有魂穿热带,反倒做起了高三模考忘图答题卡的噩梦。

(图/@普拉达的天空之城)

同样都是黑、白、绿、棕作为主色调,具体选用啥家具决定了能不能把南洋感勾勒出来。

花砖、屏风、百叶窗、藤编家具,都是南洋风标配,每样都得做到位。

大型绿植也得安排上,散尾葵、蔓绿绒、龟背竹做点缀。

以上通通做到位之后,还得祈祷铺砖师傅不出错、植物养得活。

跟南洋风死磕的人,在装修过程中已经逐渐妥协,“透着股土味也能欺骗自己这是南洋风的陆地改良版”。

(图/社交平台截图)

除了墙色,地板是另一个影响整体观感的隐形但致命元素。

现在不少新房子都是精装修,标配的灰色亮面地砖,毁了多少人的原木梦。

厚重质感的原木家具,在地面上的倒影异常扎眼,上万的椅子像宜家买的颗粒板。

而猪肝色地板除了搭新中式风能起到加成作用,遇上多巴胺风、奶油风简直是灾难。

网友们只能含恨勉力补救,有的在上面重铺一层薄板,有的用大块地毯来盖住地面。

(图/社交平台截图)

能不能让所有设计显得合情合理,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参与物——灯光。

不少人反复纠结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明明每个步骤做到了100%,最后效果大打折扣。

评论区神医调了调色温和亮度,一切就顺眼多了。

得懂搭配学,还得懂光影学,被装修反复鞭打的装修人快久病成医了,致力于发现所有不协调的病根。

(图/社交平台截图)

在反复比对、总觉得哪里“搞错了”的过程中,纠结到最后,往往发现多半是钱这个巨大的影响因子在发挥作用。

奶油风、多巴胺风或许能用便宜家具和摆件“糊弄”一下,有些风格则是“钞能力”堆出来的。

宋代美学必不可少的绘画、壁画、刺绣等软装,预算不往上提很难买到质感合适的。

(图/@Alex Zhang)

以为“轻硬装重软装”能省钱的人,想达到欧式古典效果还是得乖乖买大几千吊灯,走宫廷风还是得狠命买贵的窗帘。

十个装修人,九个超预算,是装修界的至理名言。

全程抄作业也会出幺蛾子

翻车后回炉重造头更大了


网上的现成经验无穷无尽,无论哪种都看起来有套方法论可以复用。

然而有些时候,已经把所选定风格的各种匹配单品准备充足,但就是不对味。

大小家具都按照装修博主的清单买了,摆在自己家却透着不协调,装修出了冒名顶替综合征。

这两年大火的包豪斯风,倡导功能性和极简感,强调对金属、玻璃、塑料等工业材料的使用。

(图/@雪饼监护人(硬装中))

有网友置办了足量的对应家具,反光和透明元素随处可见,工业线条感拉满。

组合成一个家的样子后,反倒像还没摆好陈设的凌乱展厅↓

(图/@痰叔)

评论区的网友出谋划策,每个人说出口的建议都浸着过来人的血泪。

有提议墙上增加色块的,让物件呼应起来;有劝重新调配家具比例的,现在的量感全部太轻,没有侧重和亮点。

不仅得买单品,还得费心力考虑搭配效果。

在装修这件事上,1+1>2是网图里的标准答案,到了自己家,就变成小于号了。

(图/社交平台截图)

多巴胺风也不是简单的色块图案堆积,看起来很随意,实则考验搭配功底。

翻车人士们钱没少掏,心思没少花,组合出来成了四个字“乱七八糟”。

这提醒我们,在“抄家居博主作业”时,如果自己没有很好的审美基础,那就只瞄准一个博主,跟着ta买,千万别同时抄几份作业抄杂了。

(图/社交平台截图)

翻车太常见,以至于现在不少人寄希望于回炉重造。

每点进一个翻车帖子,就是一场酣畅淋漓的美学升级小课堂。

想走原木风的,被建议把灯光从6000k下调到3000-3500k。

沙发布从活泼的天空蓝换成含蓄的米色,茶几和电视柜垫上白色垫子增加衔接感,绿植也换成更有延伸感的类型。

一些网友暗中期待狗子把沙发咬烂、孩子把壁画搞脏,这样就能加快淘汰旧家居的速度,赶紧换上一批有质感的新品。

还有优化空间是甜蜜的烦恼,有些求救则属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类型。

南洋风强调空间的开放性和流畅性,房子本身采光不好就很难操作。

家里面积小,天然不适合新中式、欧洲宫廷风。量感很大的木质家具,会让小空间显得沉重、压抑。

图/社交平台截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