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举重运动员陈晓敏的传奇经历,包括她的成长历程、奥运冠军的获得、金牌的拍卖以及移民澳大利亚后的生活。文章还提到了她的婚姻和家庭,以及她参加胸模大赛的争议和回应。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陈晓敏的传奇经历
包括从小在山村长大,进入体校训练,成为举重冠军,获得奥运金牌等荣誉。
关键观点2: 陈晓敏拍卖金牌的原因和目的
退役后陈晓敏为了筹集资金在家乡建希望小学以及做慈善,公开拍卖了自己的金牌,用金牌换取更多孩子的美好未来。
关键观点3: 陈晓敏的家庭和婚姻
介绍了陈晓敏与丈夫伍丹的相识、相恋以及他们的家庭生活。
关键观点4: 陈晓敏的人生转折点
包括因伤病困扰而选择退役,以及移民澳大利亚后的生活调整和参加胸模大赛的争议。
关键观点5: 陈晓敏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她强调活好自己,坦然享受生活,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她认为后半生要为自己而战,活成自己生活的冠军。
正文
编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欢迎添加慈怀小编(微信号搜索:chdshme),小编将拉您进慈怀创始人陈晓峰老师领读的“因书明理线上读书会群”,以文会友。
2000年悉尼奥运会,她更是一举拿下金牌,成为世界举重界的传奇,国人心中的英雄。
然而梦幻的是,陈晓敏成为奥运冠军的第三年,竟然公开拍卖10枚金牌。
单单一枚奥运金牌卖了128万,所有金牌加起来,卖了300多万。
对于运动员来说,金牌象征着至高无上的荣耀,代表着无数汗水和泪水,是梦想的最终实现。
但谁都没有想到,她会转手把金牌拍卖掉,后来还传出了移民国外的消息。
1977年,陈晓敏出生在广东某山村的一个农村家庭。
陈家祖上有酿酒秘方,陈父继承了下来,一家人靠酿酒为生。
陈父陈母听了后,很放心地说:“你去练体育一定能行。”
有了父母的鼓励,陈晓敏心里底气更足了,决定加入体育队。
那个年代,体校训练环境相对简陋,更别提落后的山村。
但她不怕苦也不怕累,按照教练的要求,一遍又一遍地完成动作。
超过自己体重几倍砝码的杠铃压在肩膀上,痛得脸都变了形,可她愣是一声不吭。
次年,16岁的她登上世锦赛冠军宝座,一举囊括了3枚金牌,并改写了3项世界纪录。
上天似乎格外偏爱陈晓敏,每一场比赛都不会让她空手而归。
23岁那年,陈晓敏已囊括全运会、亚锦赛、世锦赛和奥运会的“大满贯”,就连她自己都说:
但她不想错过亚锦赛,在没有经过教练的同意下,服下了抑制药物。
这是她人生最黑暗的一段时光,经常在梦中哭着醒过来。
调整好心态后,陈晓敏按照往常的训练标准,自己在家练习。
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第一次将女子举重列入奥运项目。
悉尼奥运会前夕,训练过量造成的严重神经压迫,让陈晓敏近乎瘫痪。
医生警告她,不能练下去了,再这样下去很有可能会瘫痪。
可当时女子举重第一次成为奥运项目,金牌,谁不想要?
但体育总局领导在她身上看到了老将的拼劲,决定再给她一次机会。
这一次,省队组织了最权威的骨科专家,准备在陈晓敏受伤的部位打大量的麻药和消炎药,用来抑制疼痛。
“那一幕,这一辈子我都不会忘记。针头扎在神经深处,很痛苦,我一动都不能动,死命抓着床单。”
第三次选拔赛,陈晓敏成功拿下冠军,顺利入选奥运参赛名单。
比赛现场,陈晓敏以抓举112.5公斤和242.5公斤的总成绩,打破了2项世界纪录,拿下奥运会金牌!
“我觉得就像是一场梦,没有想到能在这个条件下,培养出一个奥运冠军。”
谁能想到,这块以汗水和泪水夺来的金牌,会被陈晓敏拍卖掉。
这一年,陈晓敏参加了一场比赛,因为旧伤太多,无奈落败。
退役后,她前往广东财经大学法律系深造,成功获得了法律学士学位。
如此勤奋好学,受到《羊城晚报》社长的青睐,被邀请担任报社团委书记。
2003年,陈晓敏放下心中不舍,公开无底价拍卖奥运金牌。最终被广州一家酒店以128万元拍下。
她说:“奖牌是荣誉,而孩子教育是未来,是无可比拟的。”
她的爱人伍丹是一名矫形医生,曾在广东田径队客串按摩师。
但当时的陈晓敏被禁赛,情绪低落,以无心恋爱为由拒绝了她。
伍丹知道后,从北京赶到广州,每天骑着摩托车接送陈晓敏上夜校。
看着爱自己的丈夫和稚嫩的孩子,陈晓敏决定放下工作,提出辞职。
术后,陈晓敏的身材线条变得更柔
美,形体更丰满,晋级为第十届中国胸模大赛1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