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国演义
中国最大的三国演义爱好者社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国里的故事,我们一同赏析,我们以书交友,以文会友,奇文共赏,不亦快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史事挖掘机  ·  1967年被冷冻,期待2017年被复活的美国 ... ·  昨天  
史事挖掘机  ·  公元前660年的朝歌,是彻头彻尾的人间地狱 ·  6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1948年,蒋介石败逃,因飞机超重无奈抛下1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国演义

历史上的这些土豪告诉你什么叫富可敌国

三国演义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8-02 07:00

正文

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过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其中有6名中国人,他们分别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坤、伍秉鉴和宋子文。小编为您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那些富可敌国的土豪。

 


伍秉鉴 (Howqua) (a.k.a. Wu Bingjian) (1769-1843)

职业: 贸易人

资产:千万银元

成名原因:在他那个时期最富有的商人。



宋子文(T.V. Soong) (1894-1971)

职业: 金融家、政府官员

资产:蓝筹股,现金

成名原因:用中国财政库的资金投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从1927—1949作为国民党政府官员,宋子文被认为是40年代时期世界上最富有的男人。如果不是最有钱,他也当然被认为是最有权力的人。



和珅(Ho-Shen) (1750-1799) 

职业: 皇帝身边得力的人

资产:黄金,白银,裘毛。

成名原因:英俊、富于机智,难以致信的腐败。作为赋税管理者,和很容易得到珍贵的物品,他还把数量巨大的军饷装入囊内。和死在监狱,至少有六千万盎司白银,七万裘毛和4288块金砖。




刘瑾(Liu Jin) (1452-1510)

职业:朝廷宦官

资产:黄金和白银

成名原因:传说明朝最富有的宦官,刘瑾滥用职权收敛大量财富,当他最后被处以极刑时,被发现有一千二百万盎司黄金和二亿五千九百万盎司白银。作为比较,当明朝落下帷幕时,国库中只有三千万到七千万盎司的白银。



陶朱公:春秋末期人,即助越王勾践一战灭吴的大智者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


子贡:孔子高徒,经商致富的能人。《史记。货值列传》有传。曾自费乘高车大马奔走于列国,说齐、存鲁、霸越、亡吴。儒家学说后来得以发扬光大、流传百世,其功甚伟。如颜回、原宪辈连自己都养不活,徒有满腹经纶又有何用?



白圭:春秋末期人,最早的经商理论大师。范蠡曾向他求教过致富秘诀。“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即是他首创的经商名言。曾有经商哲学理论著作问世,可惜失传。



吕不韦:战国时期大商人,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生意就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据说连秦始皇都是其“掉包”的私生子。




寡妇清:秦朝初期人,其祖辈凭开“丹穴”致巨富,守成有术,曾受到过秦始皇的嘉奖接见。




邓通:西汉文帝宠臣,凭借与汉文帝的特殊关系,垄断当时铸钱业,广开铜矿,富甲天下。景帝即位,旋失宠,被收。



董贤:西汉哀帝宠臣,成帝时即为太子舍人,真正的靠“陪太子读书”一举挤进“富人圈”的典范,贵至“与帝同车”、权倾天下,后遭王莽诛杀。




梁冀:东汉外戚,两个妹妹皆为皇后,广敛财富,鸩杀皇帝,时称“跋扈将军”。汉桓帝时被收,缴得家财30亿多。




石崇:西晋著名富翁,其财富来源系任荆州刺史时拦劫沿途客商而得。最经典的故事是与晋武帝的舅舅王恺斗富大获全胜,可谓“富可敌国”毫不夸张。盖因不懂“外不露富”的古训,终为一才妓绿珠破财,最后连命也搭上。




沈万三,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其财富来源一说为海上贸易所得,可能算是历史上最早得国际贸易商人。



严嵩:明代万历朝大奸相,利用职权,卖官鬻爵,侵吞军饷。有明一代贿赂公行、吏治大坏,最终招致亡国,其罪实难辞焉。




胡雪岩,清末红顶商人,因与左宗棠私交,包办军需物资业务致巨富。


小德张,中国最后一个宦官,凭其服务宫中搜刮之钱财,晚年曾在天津广置田产、开办当铺,小有名气。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海浪(微信:13714009527)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古文观止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接引最经典的古代智慧,共赏最深情的锦绣文章。

上下五千年

历史像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娇俏嬗变,捉摸不定。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青梅煮酒待知音,点击『阅读原文邀您说文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