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汇集历史地理学研究领域的各种资讯,包括开设历史地理学的院校介绍、历史地理学名家、历史地理学图书推介、讲座信息、会议资讯、学术信息及历史地理学相关研究的文章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下五千年故事  ·  朱元璋为什么要诛杀这么多开国功臣?34人仅1 ... ·  4 天前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  中古史荐读|陈侃理:继承危机与二世亡秦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动物与人系列 | [美]奈杰尔·罗斯菲尔斯:《大象的踪迹》出版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公众号  · 历史  · 2024-11-21 00:01

正文

书    名:大象的踪迹

著    者:[美]奈杰尔·罗斯菲尔斯

译    者:陈珏

出版社:光启书局

出版时间:2025年1月


内容简介

大象出没于人类历史与生活的各处角落:欧洲史前洞穴壁画中的猛犸象,“盲人摸象”的寓言,昂贵的象牙制品,罗斯福的猎象传奇,马戏团中的大象表演……许多有关大象的谣言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它们在将死之时走向“大象墓地”,会为同伴的死而哀悼哭泣;它们没有关节、害怕老鼠、一生只交配一次……它们在动物园里被视作人类的朋友,却也不时扮演饲养员的杀手。


人类对大象似乎有种古老的迷恋。然而数千年来,我们为大象着迷,自以为了解大象,却忽视了大象有其本来的面目、有其自己的历史,而我们对它们的理解中则充斥着我们的历史、我们的身份、我们的愿景。原来,我们一直在通过大象来理解世界,理解我们在世间的位置。


本书利用广泛的资料,包括市政文件、博物馆的藏品、动物园的记录、猎手的回忆录,以及与大象生活在一起的人的访谈等,探寻人类关于大象的诸多认识与观念的起源,揭开大象的形象被人类所塑造的历史。


作者简介

奈杰尔·罗斯菲尔斯(Nigel Rothfels),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历史学教授,是动物史领域的一位资深学者,代表作有Savages and Beasts: The Birth of the Modern Zoo(野人与野兽:现代动物园的诞生)。


内容简介

陈珏,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博士(2016年),现为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长聘副教授、中文部主任。研究领域为中国中古和近世文学、东亚禅宗文学。著有《宋代禅僧诗辑考》(合著)、Du Fu: The Song Dynasty Making of China’s Greatest Poet(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在宋代的生成)。


好评推荐

动物史与文化史研究的优秀范例。从远古壁画到神话故事、从血腥的古战场到动物园的角落,这既是一部讲述大象如何遭遇人类的历史记录,也是一本探究大象的文化形象如何演变的别致佳作。

——沙青青,历史学者、播客主播


《大象的踪迹》是一部探索大象与人类复杂关系的深度作品,作者奈杰尔·罗斯菲尔斯不仅揭示了大象在历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也展现了它们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圈养环境中的困境。


大象作为自然界中最具象征意义的生物之一,它们的存在关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在书中,作者引用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以及近代探险家与自然学家的记述,展示了跨越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大象认知的变化。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更是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理解动物不仅需要科学,还需要对历史和文化的洞察。

——刘晓晨,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助理研究员


目    录

中文版序

致谢

导论:盲人的大象

托托


第一章 首屈一指的怪兽

贮藏

大象赴死之地

大象的尸体

怪中至尊


第二章 害怕老鼠

如此伟大的陌生者

首屈一指的陆生动物

围栏

无尽的忧伤


第三章 蛇形之手

君王

生性凶猛

更新世的动物

兽相枕藉


第四章 最友好的动物

好大象

世界上最好的动物园建筑

永远被锁在一个该死的地方

怪诞而悲情的形象

在动物园中死去


第五章 乳齿象的后代

泥土马戏团

最强壮的动物

解除锁链

马戏团和动物园


第六章 最后的同类

磊磊树的魔咒

警报

大象云亡


第七章 历史的踪迹

接苹果,照镜子,知大象

眼泪


延伸阅读

索引

译后记


中文版序


本书的研究项目开始于很久以前。在20世纪90年代,我已经在思考有关的问题,当时我正在写一本关于动物园起源的书。但我也知道,我在本书中探讨的许多想法可以追溯到我的童年,追溯到我第一次在动物园里见到大象、第一次阅读自然史著作,以及第一次听到相关儿童故事的经历。不过,这本书的部分论点是,大象这样的动物(无论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自史前时代起就一直与人类同行;它们是世界各地彼此差异巨大的人们几千年来所理解的生活的一部分。事实上,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古老的具象艺术作品中,有些就是大象类动物的小雕像和绘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那些小巧的艺术品。


虽然这个项目可以追溯到久远的过去,但我认为只有在我们这个时代它才会问世。过去几十年中,历史学研究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本书正是这一变化的一部分。这些变化的起源相对容易看出,其中包括:在历史学科中,我们愿意看到历史上比贵族精英、政治宗教机构以及国家更广泛、更微妙的力量—这一趋势发生得缓慢但不可避免;我们希望从长时段去理解历史;我们也日益认识到,自然界—气候、环境、动植物生命体—一直以重要方式塑造着人类历史。本书的写作是基于历史学科中这样一种认识,即我们需要关注那些被忽视的历史参与者—农民、工人、妇女和儿童,但也包括非人类的力量,如天气、山岳、森林、海洋和河流。历史学家开始思考历史环境中的动物并且想知道它们的生活如何同样取决于特定的历史环境,这只是个时间问题。比如,显而易见,在工业化捕鲸和捕鱼出现之前,几千年来鲸鱼的生活与今天大不相同;但历史要如何书写,才能让我们理解动物的生活一方面随时间而变迁,一方面又塑造了我们的历史?


从20世纪80年代起,人们就开始尝试系统性地理解动物在过去岁月中的存在和重要性,尽管这种努力在更早的西方史学中已见端倪。例如,1983年,基思·托马斯(Keith Thomas)出版了《人与自然世界:1500至1800年间英格兰的态度变化》(Man and the Natural World: Changing Attitudes in England 1500—1800);哈丽雅特·里特沃(Harriet Ritvo)则于 1987 年出版了开风气之先的《动物庄园: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人与其他生物》(The Animal Estate: The English and Other Creatures in the Victorian Age)。很快,世界各地的学者开始出版各种动物史研究的著作,题材包括狩猎、宠物饲养、农业动物、科学研究中的模式动物、自然史(与生物史不同)、异域动物贸易、哲学和宗教中的动物、作为艺术题材的动物、动物标本、动物园,甚至还有与动物多少相关的外星生命。人们思考如何书写人与动物互动的历史;像胡司德(Roel Sterckx)、马君兰(Martina Siebert)和薛凤(Dagmar Schäfer)2019年编辑的论文集《中国史中的动物》(Animals Through Chinese History),还有陈怀宇 2023 年出版的《中国宗教和科学中的动物与植物》(Animals and Plants in Chinese Religions and Science)和《虎蛇之地:中古中国宗教中人和动物的共存》(In the Land of Tigers and Snakes: Living with Animals in Medieval Chinese Religions),都是全球历史研究中这一广泛转变的一部分。


本书主要是一部关于大象的现代思想史,但它基于真正在现实世界中存在过的大象的生活。2020年春天,我将本书英文版的定稿提交给出版社;其后的几个月中,全球媒体都开始跟踪报道从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出走的两小群大象。那年的春夏之季,数十亿人追踪着这些大象的故事,并且见到了无人机拍摄的令人惊叹的照片,包括象群在昆明紧紧挨在一起、互相依偎入睡的画面。这些流浪大象的故事是一个感人的提醒,它告诉我们,关于人类与大象共存的历史还有许多篇章尚未书写。我们对人类主导地球的时代中动物的生活越来越感到好奇,我希望本书能鼓励读者以新的、不同的方式来思考大象和人类的文化。


信息来源

感谢光启书局提供相关资料!


微信公号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号投稿微信:15285546050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欢迎专家学者、相关研究机构给历史地理研究资讯微信公众平台投稿,传播历史地理学的前沿动态、学术研究成果等等,惠及学林!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15285546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