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拇指阅读
每晚22点22分,有趣、有态度、有温度地解读流行文化。让小众成为流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  ·  世界上最高和最矮的女性一起喝茶 ... ·  20 小时前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  ·  念念不忘的到底是谁? ... ·  昨天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  ·  某人即将被变色龙刺伤 ... ·  昨天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  ·  兄弟们收藏起来,男生的精致小技巧...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拇指阅读

蒋勋:不断从生活中出走的赤子

拇指阅读  · 公众号  ·  · 2017-09-26 22:21

正文

今年,蒋勋七十岁了。这位出生在西安,成长于台湾的大师级人物头上顶着一串儿头衔——画家、诗人、作家、美学家……


没有人可以完全定义他的身份,他把一生都活成了美的传奇。

 

他曾说:人需要出走。人在一个环境太久了、太熟悉了,就失去他的敏锐度,所以需要出走。

 

回望这位美学大师的传奇一生,蒋勋又何尝不是不断地从生活中出走,在艺术中探知人生的宽度和深度,再从中走出,引着无数人叩开美学的大门。



┃ 第一次出走:从贵族变平民


蒋勋生于西安,父亲是黄埔军官,母亲是满清贵族。

 

第一次出走,可以说是被迫的。


1949年,年幼的蒋勋随父母举家逃到台湾,在慌乱的迁徙中,曾经的贵族后裔沦落到身无分文。


而这样巨大的家庭变故,却没有让小蒋勋灰心沉沦,在擅讲故事的母亲的熏陶下,一篇篇神奇有趣的中国古老传说成了他记忆中最早的文学感动。

 

蒋勋的父亲也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为了方便蒋勋借读书籍,父亲直接把家搬在了台北重庆南路上的东方出版社旁边。


在那里,蒋勋读了 6 年的世界名著和期刊小说,培养出了他对艺术近乎痴迷的喜好。

 


蒋勋在周记上写道:“我希望做文学家”。


年少轻愁的他,在文学世界里得到了巨大的满足,绿色的数学本子里,都是少年蒋勋“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句子,诗成了他心灵的最佳寄托之处。

 

一旦开始创作,便一发不可收拾。


联考失利的蒋勋并未辍笔。在中学期间,他的新诗被痖弦推荐,登上了《青年杂志》等刊物。


接着,他开始尝试小说创作、参加文艺研究社、主编校刊。


这个失意的年轻人,因着艺术的滋养,而感受到了太多安慰。



┃ 第二次出走:去了西方,却找到了东方


蒋勋曾说:“我有一个梦,总觉得自己是一棵树,根在土,种子却随风云走去了四方。”

 

一九七二年,在文化大学历史系就读的蒋勋前往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留学。

 

老师曾问蒋勋:“你有没有去过意大利?”他说还没有。老师说,“你没有在米开朗基罗的雕像前热泪盈眶,你怎么敢写他?”


于是蒋勋就背着一个包,里头两件衬衫,在意大利跑了一个月。

 

欧洲行由此开始,之后蒋勋去往西班牙、意大利、荷兰、德国、瑞士、英国及希腊各地旅行,作艺术杂记。


旅途中,思念故乡的他写下整整一本诗集,里面是从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中撷取的烂熟于心的诗句。


回到研究所后,他发现法国老师对中国的京剧、昆曲颇为赞叹。


老师提醒他:回到中国。



于是,这位眷恋故乡,却又迷醉于流浪的青年人游学数年后终于回来了。

 

后来的很多年里,蒋勋数次离开故土游历四方,他说,其实我不太讲旅行或旅游,我常常用的一个字是“出走”。


人在一个环境太久了、太熟悉了,就失去他的敏锐度,也失去了创作力的激发,所以需要出走。



┃ 第三次出走:离开体制,回归本真的自己


回国后,蒋勋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主编杂志《雄狮美术》,原本选题狭窄的美术杂志被蒋勋扩大成综合艺术刊物,一时间风头无两,引发热议。


二十几岁的他开始受邀任教于数个大学,讲授 “美学” 及 “艺术史” 等课程。


一开始,他讲得并不自信,为了显出艺术的高大上,他把美术史讲得很玄,弄得学生也听不懂。


后来他意识到这样教书根本不行,于是找来 15 岁的干女儿帮忙:“我写完一段就念给你听,如果你听不下去我就改。”

 

在这个过程中,蒋勋渐渐地懂得如何让高大上的艺术接地气,深入浅出,让听众感同身受。

 

后来,在教大一学生的时候,蒋老师布置的第一个功课就是让学生背上背包,自己选一条路去走,三天以后,再写一封信给他。


他想为学生创造的,是“出走”的环境,是让他们独立思考、体验和感受的机会。

 


“美不应该是知识,它应该是你身体里很多很多的感觉。”


他宁可把学生带到大自然当中,让他看到色彩,听到声音、嗅到气味,感受风吹在皮肤上的温度,去触摸一片叶子,去闻一下在很热的夏天午后暴雨的气味……


而不是照本宣科,框死在教科书中,与现实脱节。

 

可能也正是因为这种教育理念,在担任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整整七年后,他突然选择离开。


那么大的人生决定,导火索却很简单:考试时,一位学生听了一首乐曲流了眼泪,却答不出这首曲子的名字,他无法给这名学生打分。


会因乐曲而感动的人,却无法得到分数,这让蒋勋觉得,学校教育在美学方面出现了困境。


于是他离开了体制内的工作岗位,在五十岁的时候,给自己送上了一份大礼——艺术的自由之身。

 

数年后,当马英九力邀蒋勋出任台北文化局长,他也婉拒了,并推荐他认为更合适的龙应台担此重任,而自己,则开始了美学宣讲、艺术普及的事业。



┃ 归来:成为更多人的美学老师


艺术普及之路,蒋勋除了著作等身之外,还选择了一条仿佛为他量身定制的路——音频授课。


九十年代,在台北、高雄两地,蒋勋曾用四年时间逐页讲解《红楼梦》。


他的学生里,最有名的要数被导演徐克夸为 “五十年才出一个的美人” 林青霞了。

 

2001 年,林青霞 71 岁的母亲因为抑郁症跳楼自杀。此前 1991 年三毛去世,1995 年邓丽君去世,都对林青霞影响很大。


而后来,林青霞的父亲病重,她夜夜失眠,香港八卦杂志拍到她进出心理诊所,醒目的标题充斥着“林青霞情绪失控,到精神科求医……”


好友为了安慰她,送了她一套有声书。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她打开了音响。

 

随着温儒、醇厚的男中音缓缓飘出,林青霞渐渐地被迷住了。


那是《蒋勋细说红楼梦》节目。


她为蒋勋渊博的学识、真诚的声音、为细腻的千回百转的《红楼梦》留下了感动的泪。

 

林青霞自此走出低谷,开始尝试书法、绘画和写作,艺术燃起了她的激情,她甚至发愿:“60 岁时要成为艺术家。”

 

此后,不论多忙,每周五都要专程从香港飞去高雄听蒋勋的讲座,林青霞说:“他的声音是我的半颗安眠药,能给予内心安定的力量。”

 


谈及这位大明星学生,蒋勋却很淡然:


“我不想把文学、艺术弄得那么伟大,但有时候有那么一个安慰的时刻,对她的心情很重要。我觉得文学是一种救赎,在人生的关口有时一句诗或一张画就可以让她过关。”

 

后来在一次画展上,一位在高雄做腌菜的乡人说:“蒋老师,你老提《红楼梦》。我是一个没受过很多教育的人,没看过《红楼梦》,也看不懂。你可不可以在高雄讲一次?”

 

蒋勋立刻答应下来。


而在此之前,李登辉和陈水扁都曾邀请蒋勋到官邸讲《红楼梦》,蒋勋拒绝了。


理由是进官邸要搜身,他嫌麻烦。

 

如今,七十岁的蒋勋依旧每天黎明即起,打坐、抄经,9点钟开始一天事务性的工作,似归隐老僧。


他经常穿着棉质衣服,颈上围着一条红围巾,举措之间颇有禅味。

 


如同蒋勋老师所说,《红楼梦》是一本可以当佛经读的书,阅读《红楼梦》的过程,其实就是修行的过程。


他用一生的时光,成为了一个引路人,一位美学布道者,一名不断出走又归来的赤子。


现在,蒋勋老师全新作品《蒋勋细说红楼梦-青春版》已独家上线。让我们一起跟随蒋勋老师的声音,在阅读《红楼梦》的日夜里慢慢修行...



《蒋勋细说红楼梦—青春版》

蒋勋你重温经典红楼

360期节目

带你精读《红楼梦》

在人物的讲解中

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青春红楼

360期节目仅需199元,0.55元/期


识别二维码或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

即可购买”蒋勋细说红楼梦—青春版



不是遥不可及的宅第故事,

是你,我,所有人的青春年少。




最后,拇指君再唠叨两句:

付款成功之后,可以直接回到原来的页面收听节目

如果有任何疑问,可以拨打客服电话:021-54560029-622

客服服务时间:周一到周五10:30-18:30

购买之前,一定记得看【阅读原文】里的【购买须知】哟~



戳阅读原文,即可试听与购买蒋勋老师的诚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