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理知识精选
带你走进地理知识的殿堂,天文、地质、历史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等,大家多多推广,希望能给给更多的人带来更多的地理知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  ·  最能代表中国的省,凭啥是它?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黑河好白啊! ·  昨天  
历史与秩序  ·  罗新:墨山国之路 ·  2 天前  
历史与秩序  ·  罗新:墨山国之路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一张地图,带你了解中国最美五彩盐湖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理知识精选

跨过这条线,画风突变:我国南北供暖线的前世今生

地理知识精选  · 公众号  · 地理  · 2018-12-05 08:00

正文


最近 “南方人第一次见暖气”

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


南方人第一次见暖气:好神奇!


几位南方同学到北方上大学,第一次见到暖气,十分的新奇和激动,甚至跟朋友视频,直播分享这份惊喜。



有没有暖气,真的是两个世界了!




1
遭遇寒流




南方: 好冷啊,我们出去暖和暖和吧

北方: 好冷啊,我们进去暖和暖和吧






2
穿衣风格




南方: 湿冷,魔法攻击,穿再多衣服都没用。

北方: 干冷,物理攻击,多穿衣服便可轻松防御。




3
宅家看剧




北方: 吮着大冰棍,穿着小裤衩,得瑟!

南方: 抱着暖手炉,裹着大被子,哆嗦!



今天,我们就来说道说道 “南北供暖线”


先来讲一个故事!


两千多年前,“长不满六尺、貌不出众”,但足智多谋、刚正不阿的齐国大夫名唤晏婴,从鲁国(今山东一带)出使遥远的楚国,到了今天的湖北一带,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道出了南北风土人情的巨大差异。


原本,人们对这条历史悠久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并没有什么意见,但因其恰巧是 南北集中供暖的“楚河汉界” ,近年来,每到寒冬,便备受争议。



那么,这条分界线由何而来?又如何成为未经官方“严格界定”的南北集中供暖线?


目前已知的关于 秦岭淮河一线 的最早论述由中国地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提出。



1908年 ,张相文在其《新撰地文学》一书中明确提出:“北带-南界北岭淮水,北抵阴山长城。动物多驯驴良马、山羊;西部多麝鹿犀牛。植物多枳、榆、檀、梨、栗、柿、葡萄。”这里的“南界”,就是南北分界线,北岭,也多认为是秦岭。


1912年 ,民国时期教科书《新体中国地理学》出版。这本教科书由于参考了张相文的研究成果,也将秦岭淮河作为我国南北的分界:“南北二岭,横绝域中,划为三带。黄河、扬子江、珠江三巨川流贯其间。北岭淮河以北为北带,为黄河流域。”


1935年 ,竺可桢先生在其《中国气候概论》中明确说到秦岭—淮河线。他说:“凡曾经秦岭山脉者,未有不注意此山脉南北二区域间之差异。推究其因,盖以气候显然不同,遂使华北、华南植物之种类,旅行之方式,以及人民之特性迥然有别。”


图片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此后,秦岭-淮河线逐渐成为我国公认的南北地理分界线。


除了这个“身份”,它还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1月份0℃等温线、温带季风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到上世纪50年代,它又成为南北集体供暖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我国北方主要参照苏联模式,初步建立了住宅锅炉集中供暖体系。


南北供暖线示意图。图片来源:《南方周末》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我国共有156个供暖项目在苏联的援建下实施,包括哈尔滨、西安、长春等城市的热电厂建设项目。


当时的热电厂以工业生产用蒸汽为主要负荷,建筑采暖负荷很少,主要用于工厂办公楼、车间、集体宿舍等,很少为城市民用建筑供应生产和生活用热。


1958年 ,北京市建立了我国第一家煤气热力公司,主要向中南海和长安街沿线的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大型公共建筑实施集中供热。



也是在那个时期,我国开始划定南北集中供暖的界限。 由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水平落后,能源紧缺,在节约经济成本的前提下,优先考虑了气候寒冷的北方地区。目前流传着三个版本的故事,


更为主流的一个故事是:

周恩来总理亲自主导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为集中供暖区,南方不集中供暖,即为南北供暖线。主要依据是苏联的 气候计算方法 规定:室外温度5℃以下定义为冬天。

因此,只有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被界定为集中供暖的地区。

这种计算方法的缺陷在于,只考虑大气温度,并没有考虑湿度、风速等可能影响人体感温度的因素。从气象学角度看,湿度对体感温度影响较大,湿度每增加10%,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则降低1℃。


在另外两个版本的故事里,南北集中供暖的界限分别是黄河一线,以及黄河以北、长江以南,中间区域没有硬性规定。无论如何,划定界限的时候,南北方的普通居民,都还未曾真正享受到集中供暖这项福利。


直到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我国的城市民用建筑才开始集中供暖。


沈阳的树都穿上了“秋裤”。图片来源:中新网


那么没有暖气,我们该去哪避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中国国家地理  ·  最能代表中国的省,凭啥是它?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黑河好白啊!
昨天
历史与秩序  ·  罗新:墨山国之路
2 天前
历史与秩序  ·  罗新:墨山国之路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一张地图,带你了解中国最美五彩盐湖
2 天前
游戏动漫君  ·  上帝创造游戏平台的时候
7 年前
化妆师MK-雷韵祺  ·  巨美!70双鞋子推荐,最便宜的才58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