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影探
美剧资深鉴赏员,电影专业老司机,推荐真正好看的影视作品,日剧韩剧也是不会错过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北经视  ·  上个公厕,夫妻接连感染此病毒!紧急提醒 ·  2 天前  
湖北经视  ·  明起预约!这笔钱别忘了领 ·  3 天前  
湖北经视  ·  刘诗诗、吴奇隆,突传消息!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影探

开局王炸,神仙打架,谁敢不尊重?

影探  · 公众号  ·  · 2024-06-19 11:24

正文

关注我,淘好片,刷好剧

1990年,在《望夫成龙》的片场来了一通电话。


对方开门见山的说:


“我这里有个好剧本,你拍了我这部戏后,绝对会成为超级巨星。”


狂,但有实力。


说话的人,名叫吴思远, 是香港电影教父 (一手捧红成龙的男人,也是《蛇形刁手》和《醉拳》等知名的电影的监制和出品人)

接电话的男人大惊:


“真的吗?真的吗?真的吗?”


显然,他不太相信。


可考虑到当时 自己已经在电影圈摸爬滚打10年了,还是二三线咖的水平。


他知道,机会不等人。


37天后,电影拍完了。


上映前,一度被人嘲讽。


“5个小时搞完的剧本,能看?粗制滥造!”


结果,电影仅仅上映13天,电影票房就突破了三千万。


由于口碑极佳,十几家影院纷纷增加了 “午夜场”和“凌晨四点场” 的放映。


报纸上也紧跟热潮,大幅刊登了 “赌圣一出,谁与争锋?” 的宣传标语。


最终以4132万的票房成绩,刷新了香港电影历史上的票房记录,标志着香港电影进入了“票房四千万”时代。


吴思远说准了。


他也成功了,并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这个男人就是周星驰。


这部电影就是《赌圣》。



说到《赌圣》,就不得不提它的前辈之作,王晶的《赌神》。


1989年,可以看作是香港电影业的一 个里程碑, 那年王晶执导的《赌神》,一经上映,取得了爆炸性成功。

不仅粉丝集体炸锅,票房数字更是疯狂跳水——


3000万票房 轻轻松松收入囊中,拿下年度票房冠军。


周润发饰演的赌神高进,更是火出圈,一时间, 人人戴上戒指,吃下巧克力,大背头梳起来。


“双周一成” (周星驰、周润发、成龙) ,赌坛双雄。

轮番登台,让赌片在香港电影市场上是红得发紫,后来的电影都想靠这波热潮再捞一票。


*鉴于本期文章聊的是香港赌片话题,咱得提醒一句,故事就是故事,现实中,远离赌博,才是明智之举。*


·机缘巧合

说到香港赌片,得聊到一个重要人物, 王晶。

1981年,26岁的王晶,步入影坛已有五年,小有名气。


当时他戏称自己为“文艺青年”,目标是成为像好哥们王家卫那种,文艺气息浓厚的影视圈创作者。


不过。


这段期间,他从未想过要当导演。


那个时候,他最大的梦想是 成为TVB最卖钱的编剧。


多年后,他首次回应了自己当导演这段往事,笑称:


“这真是很奇怪的一件事。”


“当时我太太怀孕了,我就要去存一笔钱。邵氏的方小姐(方逸华)就找我签约,就为了仅仅一万块的定金,我居然就签了一个导演约。实在我当时对导演,懂个屁真的是。”



一句话概括。


香港赌片最卖钱的导演,当年竟是为了给太太生产攒钱而走上导演道路。


第一次做自己不擅长的事儿,难免有些紧张。


王晶却说:


“实在一点都不紧张,一来,完全不会;二来,我当时有个电视剧,特别火,全东南亚火,叫《千王之王》 (王晶是编剧,监制王天林是他父亲) ,我想把这个戏变成电影应该没问题,所以就动用所有的人际关系、人脉、就去拼成了一个挺大的卡司,然后就顺利开了。“


电影一经上映, 成为当年香港十大卖座片,票房年度第六,508.1万,也是邵氏电影公司有时以来第二高票房的电影。


“从此,我更不会觉得导演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这部电影就是王晶导演的处女座, 《千王斗千霸》。



但。


王晶并不是香港赌片风潮的开创者。


认真地讲。


香港赌片的兴起,得追溯到邵氏影视公司旗下两大导演——


程刚 (武术指导程小东的父亲,现在100岁了) 和张彻的内斗。

张彻VS程刚

简单来说。

就是两人拍摄题材雷同,均为武侠片,演员雷同,票房也难分伯仲,又处在同一家公司,一山岂能容二虎。


最后,程刚斗输了,他就想开创一个新风潮。


当时程刚导戏有个特点—— “不打板”, 随时随地拍,没剧本,没人会剪,一切只能自己来。


就这么拖拖拉拉,拍了两年, 香港第一部标杆性赌片——《赌王大骗局》问世了, 讲述了一个赌术家族如何被诡计陷害后集体谋求复仇的故事。


后来王晶说:


“当年拍《赌神》,有两部电影给我带来了灵感。一部是《赌王大骗局》,另一部就是《辛辛那提小子》,其中的show hand(梭哈),当时香港不流行的,上海才流行,结果被我搞到流行了。”


1980年,香港TVB联手王晶父子和杜琪峰,陆续推出了 电视剧《千王之王》和续集《千王群英会》,打响了赌片的知名度, 甚至在东南亚掀起了一股“赌风”。

谢贤饰演的罗四海,迅速出圈,“四哥”这个绰号就这么火了一辈子。



值得一提的是。

在续集《千王群英会》里,还添了个新面孔—— 周润发。


此时的发哥风头正劲,不叫“赌神”也不是“小马哥”,美其名曰,许文强。



1989年,《千王之王》的热度早过,但永盛电影公司的老板向华胜却有着重燃旧梦的打算,决定重拾赌片。


他找到了王晶,两人一拍即合,《至尊无上》问世。


戏里,向华胜负责冷冽飘逸的动作场面,王晶,主攻文戏与喜剧。

片子上映后, 年度票房第五,2324万。


刘德华“风流倜傥”的赌神形象,时常出现在怀春少女梦里。


说到了刘德华,集齐了周润发,王晶的 “赌片宇宙”正式打响


兴·前世辉煌

1989年10月,向华强翻小说,书名睇到“赌神”二字,即刻眼前一亮,边拍掌边说:


“呢个名真係正!带晒霸气,啱晒拿来做我新戏个名。咁响亮个名。”

王晶听的一头雾水,向老板白日做梦?

要知道,当年向氏的永盛电影公司只靠 跟风、模仿、A货 红极一时。


继吴宇森《英雄本色》大火,向华强迅速模仿,推出《英雄好汉》。

面对剩余素材,向华强 仅用4天时间,经过后期剪辑,居然创造了2100万票房的佳绩。

这次想换赛道,搞原创?


商人无利不起,公司无新便废,向华强决心改革。


一番筹备,拍摄在即, 王晶心里却泛起了苦。

配角都找齐了,唯独主角高进没有合适的人选。


起初,高进的第一人选是 歌坛巨匠许冠杰, 由于许冠杰已经塑造过赌徒形象,不愿重复,只好婉拒。




郑少秋如何?

郑少秋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多数停留在古装,再加上试戏后,没有大佬气场,与赌场氛围不搭,只能作罢。



找了一圈,王晶更愁了。

巧的是,距正式开拍还剩一周, 向华胜听说了周润发的合约能以相对低价买断。


对方开价100万,向华胜一听惊了 (没想到发哥这么便宜,对比当时许冠文800万,成龙上千万) ,对方又说,价格可以再商量。

一口价80万,向华胜顺利拿下合约。


可面对扮演赌徒,周润发极力反对,自小和赌徒父亲生活,「童年阴影」早已挥之不去。

王晶一听,同道中人啊。

凭借个人与母亲的赌博经历,一番畅谈后,明确拍《赌神》的目的——


希望通过影片来警示大众远离赌博的危害。


周润发一听,乐了, 这角色我接了,这正是我想要的。


王晶曾说,高进戏分难,须心细如发,而周润发却将其演绎得过之而无不及。

从失忆到恢复,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之间的转变,无需多言,便能让观众心生波澜。


巧克力与戒指,一幼稚一成熟,象征着高进的双重人生,其间的较量与转换,足以让人目不暇接。


一次,吴君如采访王晶,如何看待周润发演的赌神高进,王晶说:


“我还在TVB时发现,周润发只有三种模样:第一种是《上海滩》里很有型的许文强;第二种是《网中人》里的正直青年;第三种就是傻乎乎、笑嘻嘻的样子。除此之外没有了。我拍《赌神》,就选了他最受欢迎的两个样子:赌神高进很有型,他失忆后却变成了一个傻小子。影片一出来,果然效果很好。”

想来,如果演赌神的不是周润发,这片还能成为经典吗?

1989年,《赌神》上映轰动整个东南亚, 仅1000万港币的制作成本,爆收3629.4万,创下票房新高,荣登榜首。


当年《赌神》在日本上映后的新闻报道

周润发饰演的赌神高进,其 标志性的大背头和黑西装, 成为了全民热议的经典形象。


时至今日,许多观众或许模糊了剧情和角色,但发哥镜头中自信步入赌场的形象,已然成为不朽的电影瞬间👇


王晶由此声名鹊起, 成为赌片江湖的一代宗师。


不过,《赌神》自面世以来,虽被誉为商业巨作,但其艺术价值和创新性却常被低估。


在圈内,王晶因借鉴、抄袭他人创意而饱受批评,常与王家卫、贾樟柯这类风格鲜明的导演对立起来。


其实,细审《赌神》,不难发现王晶的确有过人之处。


朱古力失忆桥段,以及他被遗弃街头的场景,王晶用以展现主角内心的无助与茫然,这种手法在当时可谓先锋。


对比《小武》里小五被拷在电线杆旁一样

更不用说,那些被后来作品广泛模仿的场景。

如安全套吹气球的创意,王晶早在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之前就已使用,此举巧妙地映射了角色从稚气到成熟的心理转变。



王晶在使用“脚”的特写上,比昆汀在 描绘加州脚的香气还要 早。


《赌神》一炮而红后,香港电影市场迅速涌现了大量山寨货,如《赌城大亨之新哥传奇》和《赌城大亨II之至尊无敌》等。


其中,王晶只欣赏刘镇伟。


在赌片热潮中,刘镇伟应TVB制 片人吴思远之邀,仅用5小时便完成了初稿。


这便是《赌圣》的雏形。

“菩提老祖”的剧本搭配上 星爷的演绎,毫无疑问《赌圣》走的是无厘头喜剧路线,与王晶的《赌神》风格大相径庭。


《赌圣》问世后, 票房成功超越《赌神》,达到了4133万,成为那年的票房冠军, 一夜之间“星仔”成了“星爷”。


有趣的是。


赌圣一角,制片人吴思远首选梁朝伟,对周星驰并不看好。


是刘镇伟坚持选择周星驰,从而展现了星爷的独特才华。


坊间也有传闻称,是梁朝伟的单方面拒绝。


事后,刘镇伟对梁朝伟有所愧疚,这件事最终演变成了后来广为人知的“小鸭子”👇


不过相较于《赌神》,《赌圣》最为独特之处在于——


男主星仔是大陆移民。


这个设定本身就与以往香港电影中的「英雄形象」不一样。


通常在香港电影里,来自大陆的人物经常被称作 “大圈仔”、“北佬”或“北姑”。 (从大陆南下到香港或者澳门,沦落风尘的女子,被当地人称之为“北姑”)


这些人都有一些夸张的特点:


穿得土,说话带政治术语,举止看起来粗鲁。


星仔的形象也带有这样的标签,比如👇


他总是穿着不太合身的西装;


头发乱糟糟的;



见人就喊“同志”。


虽然星仔可以流利地使用粤语与香港人交流,但一旦他透露自己来自广州,立刻就会面临歧视。



而他的“特异功能”在电影中也是被用来 强调大陆人的「异化」。


在香港电影里,大陆人经常被描绘成拥有超能力的“怪物”。

比如在《赌霸》 (《 赌圣》续篇) (1991),有超能力的左颂星和他的姐姐阿梅也是来自广州。


同样。

在《赌侠2》(1991)中,来自北京的大军和他的师兄弟们也都有这样的能力。



这种设置其实反映了香港人对不熟悉的事物总是有很多偏见和误读。


许乐在其著作《香港电影的文化历程:1958—2007》中认为:

“《赌圣》赋予星仔的特异功能,反映的是香港对于大陆的一种陌生、歧视、畏惧的潜意识。”

进一步地,《赌圣》由此也反映了 香港人在1997年回归前的心理状态。


星仔刚到香港的时候,因为手头没有港币,想用人民币买瓶汽水,却被警察给拦下了。 当他向警察求助,想借点钱时,警察的回答是 “香港人自己都等人帮忙呢,谁还闲着帮你啊”。

这话里其实透露出 香港人对“九七”回归后的身份焦虑与无助。


更有意思的一点是。


星仔一开始是个被香港人歧视的大陆土包子,但导演刘镇伟没有按部就班,反而在剧情的发展中,让他成了香港社会中炙手可热的英雄,打败了黑道老大,救了小市民。


这种从平凡到英雄的塑造,与《赌神》中高进的精英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星仔在影片高潮通过模仿赌神的入场仪式,并故意做出侮辱性手势,这种行为虽降低了他的英雄形象神秘感,却使他更接近普通人,更具人性和温情。


眼看《赌圣》火的一塌糊涂。


同年王晶编剧的《至尊计状元才》,却反响平平。


他急了。


二话不说,召集刘德华和周星驰,《赌侠》来了。


作为「赌片三部曲」中,稍显逊色的《赌侠》没看过不要紧,之前爆火的BGM总该知道吧👇

——先生,这里衣衫不整,恕不招待。

——怎么样才叫整齐呢?

——起码要打领带。


《赌侠》巧妙地将“赌神”、“赌圣”和“赌侠”三个角色汇集于同一故事线,形成了一个梦幻的电影宇宙。


不仅继续沿用了超能力赌术的元素;


还引入了利用高科技进行牌局分析的新概念;


并深化了其标志性的无厘头风格。


最终 票房4034万, 与《赌圣》不相上下。 (《赌侠》中周润发最后的出场,其实是拍《赌圣》时的剩余素材,当时由于周润发没档期,两部又都是王晶的电影,直接拿来用)


《赌侠》周润发最后出场镜头

票房大卖, 系列继续制作下去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赌侠2:上海滩赌圣》(1991)这个片名初读起来,不仅拗口还奇怪。 (以下简称《赌侠2》)


原因是“赌圣”名字的版权归吴思远公司所有,所以王晶不得不创造一个有点牵强的续集标题。


尽管名字有点离谱,但电影内容和元素是相当丰富。

故事设定在1937年的上海。

调侃了上海滩的老故事👇


涉及了抗日情节👇


甚至还 掺了穿越的料👇


当然。


如果你发现每次看《赌侠2》,女主角不是同一个人,别怀疑自己。


那确实是电影的设置问题。


当年,为了适应不同地区的政策 由于台湾政策限制大陆演员的出现) ,《赌侠2》特别制作了两个版本:


巩俐和方季惟各自主演一次。


1992年,王晶对赌片的创作热情已经魔化,其中《赌城大亨》系列便是以澳门赌王何鸿燊的传奇人生为蓝本。


2020年,何鸿燊的逝世在网络上引发了一轮热议,这让王晶的这一系列作品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1994年,王晶带着《赌神2》重磅归来。

记得当时宣传期时,王晶仅在预告片中放出周润发短短3秒镜头,玩得一手好心理战,瞬间打通观众G点,期待值拉满。

影片上映后, 票房达到了惊人的5252.9万,不仅打破了周星驰连续几年的票房记录,还刷新了香港电影的票房历史,成为首部票房超过5000万的港片。 (之后,这一记录被成龙的《红番区》打破,“双周一成”不是吹出来的)


《赌神2》每一幕都充满了传奇。


发哥的霸气登场👇


邱淑贞勾魂夺魄的眼神、玉腿、叼牌👇


最后大战,紧张氛围直冲云霄,博弈场面精彩至极。


绝了! 「赌片江湖」的巅峰之作,没有之一。


除了赌神、赌侠、赌圣。


还有郑裕玲的赌霸;


赌魔陈金城(《赌神》中大反派)。


赌片火得一塌糊涂,不仅因为有周润发、周星驰、刘德华这些大牌明星在里头耍帅,还因为导演们总是在创意和场面上加码。


但,好戏连台也得有个限度。


从1989年搞到1994年,再精彩的招式,也难逃一句“老套”。


此后,唯有王晶还在片场连番押注。


从《赌圣2:街头赌圣赌神3》到《少年赌神》,接着是《赌侠1999》、《赌侠大战拉斯维加斯》......

《赌圣2:街头赌圣》

名字是buff叠buff,可惜只加量不加料,票房一路下滑。


《赌圣2》里,王晶本想挖掘新星,葛民辉主演,结果打的大旗,吹的小风。


甄子丹倒是抢尽风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