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武志红
武志红,中国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用深度心理分析剖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著有《为何家会伤人》《巨婴国》等畅销书。现于北上广开办了心乐土·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北京010-51734266;上海021-62338366;广州020-83653360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壹心理  ·  有奖征集|写给做过心理咨询的你 ·  昨天  
武志红  ·  你的气质,会吸引什么人?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武志红

为什么越优秀的人越喜欢出去浪!

武志红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11-12 12:00

正文

来源:陆JJ(ID:tiyan818)



大概是2年前,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


尽可能不在家工作。


宁愿去咖啡厅、去图书馆、去大学自习室也不呆在家里,能离家就离家,能滚多远滚多远。


因为这个,家里人常说我是事儿逼,朋友也觉得这样蛮傻逼的。


你看看你,出去瞎浪干嘛?呆家里不挺好?


出去还得花钱!一杯拿铁得三十多块吧?你钱真多!


来回还得花车费!你4不4傻!


家里不挺好?你看我宅在家不是照样工作?


我只能说,这种想法都是:



为什么我这么不建议你呆在家里?



家,偷懒成本最低的地方

Chapter One



我赌5毛钱,你在家里一定不会好好工作。


一会儿想吃东西了去冰箱里翻翻,一会儿累了回到床上去躺躺,一会儿无聊了去刷刷手机……


还没人管你,多爽。


家看上去最温暖,也最充满诱惑,你可以毫不费力地享受这些诱惑。


正因为偷懒成本低,所以偷懒的可能性将会大幅度提升。


而外部工作环境,将会为你隔离掉大部分诱惑——抱歉,没床给你躺了,没电视机给你看了。


咖啡馆、自习室这些地方,除你之外还有大量陌生人,他们都是学习者。


这种积极的氛围将会带动你更好地学习。


其次,有陌生人环绕在你的周围,这将催生出你更多的兴奋与紧张,亦有利于你的专注。


最后,大量学习者共处一室,彼此之间互为隐性的监督者。


恭喜你,你无法为所欲为了。


当你想偷懒时,看着别人都在看书与学习,你那张老脸也挂不住,自然会又回归到工作的状态中。



环境,能唤起人的仪式感

Chapter Two



每一种环境,都有各自的属性与功能。


家,即私人旅店,本就是休息的地方,不是用来工作或者学习的。


躺在床上,不可能工作好。


正如你在自习室里,永远也不可能睡好一样。


当你试图模糊环境的边界与功能时,该环境原本可能带给你的意义与收益也会随之而减少。


比如:你走进图书馆,图书馆作为一种符号,传达给你的潜在信息是——很好,既然来到这里,就请专心地学习吧。


也就是说:环境能够作用于人,给人以暗示,唤起仪式感,从而促进人类进行符合环境特性的行为。


人类的行为又成为了环境的一部分,二者相互促进,建立有益的小型生态圈。



人,都是社交动物

Chapter Three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这是《礼记·学记》中的一句话。


一个人如果只顾自己学,而不与人交换经验与见解,便容易陷入知识狭隘、视野局限的境地。


人,是注定要与人产生连接的。


家作为内部环境,始终是闭塞的、不流通的;身在外部环境的好处就是,你不得不实时与人交流。


你被逼了!

被逼出舒适区!

被逼去与自己不熟悉的陌生人交流!


这种交流的好处是:信息共享、价值碰撞、巩固固有知识、融合外部知识。


在商务领域,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讨论:当今世界,沟通成本逐渐变低,即时通讯、电子邮件、视频会议已经如此发达,传统的面对面办公模式是否还有其意义?


Jackie Reses是雅虎全球人力资源总监,他提出 “互动” 和 “体验” 是传统办公模式的最大意义,也是在家里的即时通讯所无法带来的。


从组织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面对面的沟通更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真正理解。因为面对面的方式,更能确保人类积极地投入。


在这一过程中,人的每一个行为动作、手势、表情细节都会暴露在彼此的视野之下,这对于建立理解与合作至关重要。



在家,好像会更忧郁一点

Chapter Four



长期呆在家里的人,其社会属性也在一点点脱落。


我最深有体会的是,曾经为了准备考研,我连续宅在家一个月没出去过。


朋友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卧槽!你跟个人猿泰山似的!”


其实是这样的,个体一旦疏离社会群体,他的语言能力、行动力、表现力都会全线衰退


这还只是能力上的衰退,另外还有心理上的消极影响。


我们都体会过,呆在家里,人容易陷入负面消极的漩涡。


为了验证这一点,我还采访了10位微信好友,他们最近一条带有负面情绪的朋友圈,都是在家里发出的。


家里盛产孤独。


此外,呆在家里更容易迷茫,因为当我们与外部世界失联时,我们便成为了个体意识的囚徒。


我们终日一个人在家呆着,越来越看不清自己和自己未来的道路。


山本耀司有句话,说的即是此理:

“自己” 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


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了解 “自己” 


也就是说,是其他事物成全了我们,使我们自己能够成为自己。


最近还发现一件事,很多人在家不快乐,是因为晒不到阳光啊!


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阳光对人类有积极作用,能让人摆脱疲劳,充满活力,这是因为大脑血清素的作用。


——维他命D3促使大脑生成更多血清素,而阳光对皮肤的照射就能产生维他命D3。


那么,想要快乐吗朋友?

想要活力吗朋友?


请快点出门去晒太阳吧!



越优秀,越是喜欢到处浪

Chapter Five



没有人会讨厌宅,但是相比于没有挑战性的宅,优秀的人更喜欢冒险与挑战。


为什么优秀的人更善于走出去?更喜欢浪?


首先一个最基本的道理是,他们有地方浪。(屁话)


他们的视野更开阔,他们的信息渠道更丰富,他们的社交网络更发达。


所以我一直持一个观点:


越优秀的人,对资源的占有率越高,能把握更新鲜的信息源,他们是一群站在信息高地上的人。


对他们来说,“离家”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行为,而是一种提升自我的策略。



从小到大,我最明显的一点感受是,盘踞在我周围的优秀者,总是生活在别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