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2628-内蒙古对称散装
文字:杔格
制图:果栗乘 / 校稿:凯尔希 / 编辑:果栗乘
最新消息!
地球知识局的知识星球将陆续有来自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嘉宾来爆一些猛料。
①
本期:
▶主题:
俄罗斯的工业,衰落到了什么程度
分享人:
@一拳一头北极熊
是我们俄语区的作者,在俄罗斯学习旅行多年。
可能会讨论的话题:
铁路系统-严重落后
汽车产业-完全经不起冲击和竞争
微电子-极其可惜且没有希望
机床-傻大黑粗模式最后的挣扎
城市经济-衰退、集中、迁徙
如果你对以上议题感兴趣,欢迎加入我们的知识星球!
扫描下方二维码,支付99元年费,订阅我们在知识星球的专栏,就可以在【知识星球App】上看到这些内容的全文啦~
我们在知识星球等你,快快上车吧!
扫描二维码,订阅我们的
知识星球!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
内蒙古到底是几个省份?
从
陆地面积
上看,内蒙古仅次于新疆、西藏,能装下
186个
上海、
11个
江苏,甚至
3个
日本。
不仅仅陆地面积最大
经度跨越也是全国之最
纬度跨越仅次于海南,为全国第二▼
论
散
装程度
,也是江苏、浙江、安徽、广东无法比拟的,江苏虽然有“十三太保”,但全都挤在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至少还能装在一起。
内蒙古人口密度只有江苏的四十分之一
,稀稀拉拉分布在22个主要城市,散落在广阔的
草原绿洲山林荒漠
,从腾格里沙漠,到河套平原,到科尔沁沙地,再到大兴安岭,可谓天差地别。
横屏
-这22个主要城市的分布
乍看起来也没太多规律可言▼
再加上内蒙古这种
“粗扁状”的版图
,相当于加大加粗版的甘肃。一个内蒙古,东有“闯关东”,西有“走西口”,“三花聚顶”了三种主流文化,
东北、华北、西北——“我全都要”!
所以你在蒙东听到的是“
东北话
”,到了蒙中听的是“
晋语
”,去蒙西又听的是“
兰银官话
”,这还没算
各地蒙语
的差别
。到底什么是“内蒙话”?连“内蒙人”都说不清。
又大、又散、又交错纵横
,内蒙古可谓
极其散装
,至于把它看做几个省份?说两个、说三个、说更多的,似乎都有道理。但如果穿透表象看它的
地理基础
,其实只有一套结构,这就是“对称式散装”!
今天我们就来从
铁路
的角度,探索一下内蒙古这种
独一无二的“对称式散装”。
铁路,是内陆最具性价比的交通方式,对于国家腹地至关重要,
铁路分布
和地理基础高度相关。内蒙古铁路就非常“内蒙古”,
又大又散装
。
首先,内蒙古铁路
总里程全国第一
,比第二名的新疆还多出了一个山西。同时,人均里程也是第一。
这么多铁路并非“铁板一块”,自东向西分属
六大铁路局集团公司
,再加上国能
(神华)
、酒钢等等的
专用铁路
,以及各种
地方铁路
,成分非常混杂。
内蒙古铁路还有一大特点,
拉货占了很大比例
,尤其是
拉煤
。国内的要拉,蒙古国的也要拉,动力煤和焦煤都要拉,所以中西部的呼和浩特局,甚至在坊间被冠名“二煤局”。
内蒙古的
重载铁路
实在是太多了,大准、通霍等等不胜枚举,其中最著名的是唐包和浩吉两条铁路,一条从包头直达唐山港,一条从东胜煤田直达南方,动不动就是
上百节车厢
的架势。
在拉货之外,就是
拉人
了。内蒙古长得这么长,从东到西,贯穿全内蒙古的铁路早就修好了,甚至局部地区还有多条通道。
但是区内人民要相互串门,光靠铁路还是很辛苦的,从海拉尔到额济纳,最快也需要46个小时,这还不包括换乘的间隔时间,因为这是多个列车车次拼起来的,而且有些车次不是每天都开。所以区内人民长途串门,一般都
坐飞机
。
那么问题来了,修一条贯通全区的高铁,不是更好么?内蒙古地形相对平坦,即使是沙漠地带,我国也有充分的建设经验,
按说
高铁可以大修特修
。
世界首条穿越沙漠地带的高铁,中国就有参与
(位于沙特阿拉伯沙漠腹地的麦麦高铁 图:youtube)▼
但实际上,内蒙古并没有那么多高铁,关键原因是“社会效益”。
高铁的成本不低
,需要产生足够多的外部性效益才划得来,必须要
考虑人口和经济密度
。
而偌大的内蒙古,真要串起来,可是京沪高铁的两倍还要长!但总人口只有2400万,
“社会效益”完全不可比
,所以只能——“抓重点”。
内蒙古大部分人口和经济都集中在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前面的平原地带
。这条巨长的连体山脉,相当于内蒙古的“横贯山脉”。
这条“横贯山脉”
是内蒙古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沿着“横贯山脉”,东部和西部仿佛两个经济体,高铁网也基本分布在
两大核心区域
。
一个是
阴山系统的呼包鄂乌城市群
,这是内蒙古
经济价值最高
的一组城市,向东是北京,向西是银川、兰州,内部相互串联。一个是大兴安岭系统的“东四盟
(市)
”,分别通往东三省和北京。而“横贯山脉”以北、以西的广袤地带,目前还没有高铁。
明眼人很容易看出,这两套“系统”,东边这套本质上是
“京哈体系”的支线
,西边这套本质上是
“京兰体系”
,除了内部连接,就是通向周边省会
(首府)
和北京。
很显然,内蒙古的高铁网,其实就是
“京哈”、“京兰”体系的一部分或“副产物”
,如果搭不上这两套体系,高铁基本就长期无望了。
横屏
-内蒙古高铁网的布局与早期铁路基本相似
“京哈体系”对照中东铁路与京奉铁路
“京兰体系”对照京绥(包)铁路及包兰铁路▼
所以,非要给内蒙古高铁网找一个地理上的中心,既不是首府呼和浩特,也不是经济第一、第二的鄂尔多斯、包头,而是隔壁河北隔壁的北京。
以北京为中心,内蒙古高铁网仿佛轴对称一样“左右开弓、反复横跳”。
-
2015年,集宁到包头,唐呼铁路集包段开通动车(中西部)
-
2016年,包头到鄂尔多斯,包西铁路包鄂段开通动车(中西部)
-
2017年,乌兰浩特到长春,长白乌快速铁路开通动车(东部)
-
2017年,集宁到呼和浩特,张呼高铁集呼段正式开通(中西部)
-
2018年,呼和浩特到鄂尔多斯,呼准鄂快速铁路开通动车(中西部)
-
2018年,通辽到新民,新通高铁正式开通(东部)
-
2019年,呼和浩特到张家口,张呼高铁全线正式开通(中西部)
-
2020年,赤峰到喀左,喀赤高铁正式开通(东部)
横屏-
之前开行动分,目前动车只开行动集的线路不纳入高铁网范畴
▼
结果就是,“横贯山脉”前面的地带,
分别接入了“京哈体系”和“京兰体系”
,通向东北和华北的大城市。至于后面的部分,最西边的阿拉善盟,最东边的呼伦贝尔市,中间的锡林郭勒盟,以及更靠北的蒙古国和俄远东,
目前
全都没高铁
,更加坐实了
“轴对称”结构
。
这一结构并非纯人造概念,而是与
内蒙古的地理基础
紧密咬合。
内蒙古的“横贯山脉”,同时也是两条地理分界线:
大兴安岭
以及
阴山-贺兰山
,一东一西,既是内流区和外流区,也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大致分界,如果不考虑特殊情况,在这条线以东、以南的人口,要远比其它部分多。
论
自然资源
,内蒙古有一句话——
“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矿藏”
▼
甚至连
长城都是“轴对称”的
,东部对应金界壕
(金长城)
,中西部对应明长城,标准的“农牧交错带”。
论
生态环境
,则可以概括为——
“东林西漠,南农北牧”
这正是内蒙古
“轴对称式散装”的核心
所在
▼
而内蒙古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在建制市层面,基本都和邻省
(区)
挨着,所以
更倾向于向东、向南的对外连接
,综合经济效益和距离,“京哈”、“京兰”两大“体系”很自然就形成了。
至于在这之外的
阿拉善盟
和
呼伦贝尔市
,两个“超级巨无霸”,就构成了这一对称的边缘部分,夹在中间的另一个“巨无霸”——
锡林郭勒盟
,则是这一对称的过渡部分;这三位“老哥”的面积,恰恰也是内蒙古前三名,却显得非常孤立。
由此可见,正是内蒙古这一非常独特的“
轴对称式散装
”,决定了
城市、人口以及高铁网建设的大致分布
。
这时候再看首府
呼和浩特
,就会显得颇为尴尬。呼市虽然在呼包鄂乌里处于中间的位置,但它只是“
京兰通道”的一个途经点
,在
高铁线路层面
,只是一个“一字型”的国家级规划枢纽,而包头、集宁至少都是“丁字形”的规划格局。
“八纵八横”
规划,内蒙古一共占据
四
条
呼南通道、包(银)海通道、绥满通道、京兰通道
涉及呼和浩特的为
呼南通道和京兰通道
但两条通道主线的呼集段共线重合▼
如果未来呼市能打通
朔州和鄂尔多斯
的城际通道,或许能建成罕见的
“π字型”枢纽
。
最后我们再回看开头的问题,
内蒙古到底是几个省份?
这里面包含了
阴山、贺兰山、大兴安岭,包含了河套和西辽河流域,包含了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齐四大沙漠和呼伦贝尔、科尔沁、浑善达克、毛乌素四大沙地。
虽然非常复杂,但你可以将它
视为一组颇为“轴对称”的“地理区域合集”
,如果把格局打开,把东三省、冀北、北京、晋北、西北、蒙古国、俄远东都纳入其中,这一结构便会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