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格面具
国际人格面具学院:研究和推广人格面具技术,拓展心理服务领域,造福于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手艺门  ·  你的收纳小能手,让家不再凌乱~ ·  昨天  
手艺门  ·  你的收纳小能手,让家不再凌乱~ ·  昨天  
每天发现一家店  ·  低价捡漏 - 0205 ·  3 天前  
小众软件  ·  另外两件事[250205]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格面具

解读弗洛伊德经典案例:鼠人

人格面具  · 公众号  ·  · 2018-02-09 08:14

正文


他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男性,在服兵役期间,一位上尉给他介绍了一种可怕的刑罚:把受刑人绑起来,然后把一个罐子的开口对准其臀部,罐里装着老鼠,它们会钻进去,进到肛门里去。当时,他就出现一种念头,这种酷刑也会落在与他亲近的人身上,一个是他的情人,一个是他的父亲,而他的父亲已经去世多年。他觉得这种想法很荒唐,竭力对抗,内心非常痛苦,于是找到弗洛伊德。经过一年的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把他治好了,写了一篇《关于一例强迫性心理症的备忘录》。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弗洛伊德从病人身上看到了精神分析理论,我从弗洛伊德的文章中看到了人格面具。

强迫症是两个面具互相冲突的表现,一个面具强迫,一个面具反强迫。对于“鼠人”来说,他的强迫症状主要是强迫性恐惧,即担心或害怕酷刑落在他的情人和父亲身上,我称之为“杞人”面具,因为杞人忧天。同时,他的另一个面具认为,“杞人”的想法太荒唐,不符合逻辑,不应该这么想,所以竭力对抗,这个面具叫“医生”。

其实,每个人都有非理性思维,俗称“杂念”,一闪而过,不予理睬,也就没事了。医生面具非要揪住它,把它彻底消除,反而使它固定下来,成为强迫观念。它是一种能量,释放了,也就好了,越是压抑,不让它释放,能量越大,越难消除。

所以,治疗强迫症,应该从医生面具入手。让医生不要太理性、太认真、太计较,给自己放个假,允许杞人歇斯底里一下,把杂念倒倒掉。

“杞人忧天”的典故出于《列子》。列子是一个非常豁达的人,包容性很强。他没有去纠正杞人的错误,而是把他当作行为艺术来欣赏。如果医生也象列子那样,就没有强迫症了。


当你很爱一个人的时候,就会害怕失去他,怕他受到伤害。

鼠人很爱他的情人。她出身卑微,他的父母反对他跟她交往,给他介绍了一个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女孩,他坚决不同意。

他也很爱他的父亲。他的父亲虽然是军人,但很讲民主,跟他的关系非常平等,就象朋友一样。他们无话不谈,除了一件事。具体是什么事,他没有明说,弗洛伊德猜测,可能就是婚姻大事。

爱到极致,整天担心对方受到伤害,无意中就把自己当成了保护者。所以,鼠人有一个保护者面具。

保护者和杞人是一伙的。杞人发现有危险,产生恐惧,保护者立即出马,排除危险。但是,保护者的行为具有强迫性质,显得非常可笑。

有一次,鼠人正和情人一起坐在小船上,一阵大风刮来,于是他强迫情人戴上了他的帽子。还有一次,正当他们两人待在一起的时候,风暴夹着雷电突然降临,鼠人又感到一种强迫性冲动,他要在闪电和霹雳之间数数,要从一数到四十或五十。

有一天,他在路上踢到一块石头,于是他强迫自己把那块石头搬开,因为他预感到,情人的马车必定会在几个小时之后驶上这同一段路,而且很可能会因这同一块石头而发生事故。然而,仅仅几分钟之后,他就意识到了这种想法的可笑,于是他又强迫自己走回去,把那块石头放回到原来的位置。

而为了防止灾难降临到父亲头上,他所采取的措施是克制自己的“窥视欲”和把婚事一拖再拖。有时候,他也会通过否定和质疑强迫观念来化解灾难,譬如优雅地摆摆手,然后自问:“你都在想些什么?”

有一个面具,就会有一个与之对立的面具。保护者的对立面是迫害者。

从时间顺序上讲,迫害者必定先于保护者。有迫害,才需要保护。如果没有迫害,就不需要保护。

鼠人的迫害者面具想对他的情人和父亲实施酷刑。杞人得到了情报,所以产生强迫性恐惧。这样看来,不是杞人忧天,而是确实有危险。

精神分析认为,怕什么就是想什么。杞人“怕”酷刑落在情人和父亲身上,是因为迫害者“想”对情人和父亲实施酷刑。

鼠人不会亲自使用迫害者面具。在意识层面上,他是非常排斥这个面具的,所以把它压抑了,并且向外投射,幻化出假想敌。弗洛伊德特地问他施刑的人是谁,“他的回答是,他本人可能并非施刑之人;那刑罚是以非个人的名义施行的。”

他太爱他的情人和父亲了,自己根本下不了手,只能让“他人”动手。


迫害者并非生性暴虐,而是师出有名。弗洛伊德采用剥笋的技术,一层一层地揭开秘密,发现了鼠人对情人和父亲的恨意。

他和情人之间曾经有过一次误会,后来经过沟通,化解了。这次误会必定会在鼠人心里产生怨恨。

五六岁的时候发生过一件事情,他因为咬了保姆,而遭到父亲责打。他当时的反应非常强烈,令在场的人,包括父亲,瞠目结舌。另外,他和他的情人交往,父亲是不赞同的。这两件事使他有理由憎恨父亲。

爱和恨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如果太爱一个人,就会不允许自己恨他,结果恨被压抑。爱得越深,恨被压抑得也越深。但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被压抑的恨蠢蠢欲动,时刻准备暴发。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提防恨,于是就用更强烈的爱去压制恨。

弗洛伊德已经意识到爱和恨的分裂、对抗、相互促进是强迫症的根源。在鼠人身上,爱是意识的,恨是无意识的;意识是道德的,无意识是不道德的。但他不知道,这是两个面具,一个好人一个坏人,一个爱人一个仇人,一个保护者一个迫害者。这两个面具历史非常悠久,起源于婴儿早期。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婴儿无力处理矛盾情感,因而把母亲一分为二:好母亲和坏母亲。他爱好母亲,恨坏母亲;把好母亲保留住,把坏母亲压抑掉,或者向外投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发现母亲只有一个,好母亲和坏母亲是同一个人,于是再次陷入矛盾之中。怎么处理这种矛盾呢?一个办法是爱一部分人恨一部分人,爱憎分明,见于偏执型人格障碍;一个办法是一会儿爱一会儿恨,喜怒无常,见于边缘人格;一个办法是一半爱一半恨,爱恨交加,见于强迫症。

年龄再大一些,人格再成熟一些,就能把爱和恨混合、平均、中和,使情感色彩减少,变得没那么爱也没那么恨,爱的时候允许恨,恨的时候不忘爱,就不会有太强烈的情感矛盾了。鼠人的心智还没达到这个水平,所以爱和恨水火不容。

鼠人的心智为什么没达到这个水平呢?五六岁时的那一次挨打留下心理创伤,而按精神分析的观点,心理创伤会导致心理发展的停滞或“固着”。因此,鼠人的性格具有五六岁孩子的年龄特征。


鼠人口口声声说情人和父亲是他的至爱,但从他的行为表现中可以很容易地识别出他对他们的恨。

首先,他对情人的爱并不想他说的那么强烈。十年前,他曾经向她求爱,但遭到拒绝。从那以后,他对情人的感情就在两种状态间摇摆:在某段时间里他感觉自己爱她爱得发疯,在另外的时间里他又感觉自己对她毫无兴趣。他常常幻想自己变得富有并另娶了一个妻子,然后他带着自己的妻子去拜访情人;他想用这种办法去伤她的心。

他认为,他的情人会很看重追求者的社会地位,于是他就时常幻想她嫁给了某个政府官员。然后,他本人又在政府部门谋得一个职位,前景良好,而那个男人则成为他的下属。有一天,那个男人优胜 了一件不诚实的事,正要受到他的惩罚时,他的情人来到他面前,跪在他的脚下,求他救救她丈夫。他答应了,还说他之所以爬上现在的高位,不过是为了她,他要保护她,因为他早就预见到类似的事情会发生。现在,他已经挽救了她的丈夫,所以他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他要辞去他的职务。

另有一个幻想,内容是他瞒着情人,为她办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这个幻想中,病人本人只认出了他对情人的爱,却没有认清自己所表现出的那种高贵品质的真相:那是一种类似于大仲马在《基度山伯爵》中描述过的高贵,它所表达的内容正是复仇的欲望,而其源头与目的,也都只是复仇。病人也曾经承认过,他多次觉察有某种欲加害情人的冲动出现在他心头。

在石头事件中,也可以看出他是“希望”情人发生事故的。他因为担心情人发生事故,而把石头搬走。可是,他后来又把石头搬回原处了。从表面上看,把石头搬回原处是理性对病态行为的抗拒,而实际情况是,这个动作也是强迫性的,目的是让事故发生。这就象有的人害怕生病而不敢去医院做检查,或者做了检查而不敢去拿报告单。其实,不做检查和不拿报告单,其结果是病情延误。

鼠人对父亲的恨也是显而易见的。他 12 岁的时候喜欢上一个小女孩,而她并不如他所希望的那样与他亲近。于是,他脑中生出了这样一种念头:如果某种不幸降临他头上,那个女孩就会喜欢他。然后,父亲的死亡就作为这种不幸的一种可能而自发地进入他的脑中。然而,“直至今日,他仍在抗拒着这种可能:让父亲死亡正是他本人的愿望。”

当家人因为情人出身贫寒而不赞同他与她交往时,他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父亲的死可能让他变得足够富有,让他有能力迎娶她。

由此可见,鼠人的迫害者面具是很强的。有一次跟弟弟玩游戏,他差点杀了弟弟。而他弟弟打算结婚的时候,他认为那场婚姻完全是愚蠢的,所以想到要去杀死那个女人,好让弟弟远离那场婚姻。


鼠人不接纳迫害者面具,认为迫害者的所作所为是不对的,因而形成了另一个面具,叫做“罪人”。

有一次,情人的奶奶生病,情人去照顾她,鼠人突然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后来,自杀的念头被杀死情人的奶奶的念头所取代,才捡了一条命。对此,弗洛伊德是这样分析的:鼠人实际上最先出现的是杀死情人的奶奶的念头,因为情人去照顾奶奶,而冷落了鼠人。他的迫害者面具向奶奶迁怒,希望她死掉。这个想法激活了罪人面具,觉得自己这样想非常罪过,于是就用自杀来惩罚自己。

鼠人的罪人面具很强,常常被自杀的念头所困扰。但是,罪人面具一直躲在背后,所以,自杀意念就显得非常不可理喻。

在迫害者和罪人之间,还有一个面具,姑且称之为“巫师”。巫师具有超自然能力,可以通过意念伤害别人。如果没有巫师的参与,迫害者只是想想,并不会伤害任何人。因为有了巫师,意念才具有杀伤力。于是,犯罪的念头就会具有与犯罪行为一样的功效。

巫师面具在儿童身上是非常普遍的。大多数孩子都相信超自然力量,这是因为婴儿人际界线不清,人我不分,可以“心灵感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面具会受到压抑。如果一个成年人还对超自然力量深信不疑,不是心智不成熟,就是得了精神分裂症。当然,强迫症患者的巫师面具也是很强的。所不同的是,分裂症病人坚信自己或他人有超自然能力,强迫症病人“怀疑”或担心自己或他人有超自然能力。

强迫症病人不但有巫师面具,还有反巫师面具,担心自己的意念会伤害人,而用仪式化动作来抵消。反巫师就是好的巫师,也是巫师。

鼠人还把巫师面具投射给父母,认为父母也具有超自然力量,能够知道他的思想。


鼠人来找弗洛伊德的直接原因是,有一天,“酷刑”上尉交给他一个邮包,说是 A 上尉替他付的邮资,叮嘱他一定要把钱还给 A 上尉。鼠人立即出现两个念头: 1 、不能把钱还给 A 上尉,否则“事情”(酷刑落在情人和父亲身上)就会发生; 2 、一定要把钱还给 A 上尉。于是,他开始纠结。他到处找 A 上尉,找到了却没还成,因为根本不是 A 上尉替他付的邮资。

经过分析,在“不能把钱还给 A 上尉,否则‘事情’就会发生”的背后还有一个想法:他知道不是 A 上尉付的邮资,把钱还给 A 上尉实在是太荒唐了,“就象叫情人和父亲生孩子一样。”他的情人做过卵巢切除手术,而他的父亲已经去世多年。“叫情人和父亲生孩子”的意思是“绝对不可能!”他本来是想幽默一下的,结果把迫害者面具激发出来了。弗洛伊德专门研究过幽默和诙谐,认为幽默和诙谐是变相的攻击。而迫害者面具一出来,就不仅限于讽刺、幽默、诙谐、嘲笑了,酷刑也用上了。所以,他不能这样做。但是,第二个念头又迫使他把钱还给 A 上尉,而这样做的目的恰恰就是让情人和父亲成为被嘲笑和伤害的对象。迫害者面具又一次占了上风。

明知不是 A 上尉付的邮资,却要找他还钱,还有一层原因:他的父亲年轻的时候曾经因为挪用公款而遇到麻烦,最后还了钱,才把事情平息下来。这说明,“酷刑”上尉的错误指令激活了他的父亲面具。父亲是他生命中的重要人物,被他内化,形成父亲面具。

父亲面具被激活还有一个原因,父亲是军人,而他现在正在服兵役。

还有一种可能性,他把父亲面具投射给“酷刑”上尉,所以,明知他的指令是错误的,也要执行。在他的心目中,“酷刑”上尉和父亲都是权威。

更有意思的是,父亲年轻的时候钟爱一个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姑娘,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后来父母做主,给他娶了一个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姑娘,就是他现在的母亲。他现在的处境跟父亲年轻的时候完全一样,仿佛被父亲附体了。不过,他没有完全认同父亲,而是顶着家庭的压力,继续与心爱的女人交往。


鼠人有一个“偷看的汤姆”面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每天发现一家店  ·  低价捡漏 - 0205
3 天前
小众软件  ·  另外两件事[250205]
3 天前
电子工程专辑  ·  电源纹波调试
7 年前
花儿街参考  ·  他把手插在兜里,离开了这个世界
7 年前